分享

医案探讨所启发的三个处方技巧

 陈鑫医师 2016-09-24

我常常与身边的中医师探讨医理。有一次我正与一位同道聊天,恰好一位冠心病的患者求诊,该患者胸部偶有闷痛,虽暂无不适,但舌象瘀暗,脉涩,双手不暖,低血压。便随手处方血府逐瘀汤,所用药量皆为常用量。

处方:柴胡10g,枳壳10g,桔梗10g,牛膝10g,红花5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生地15g,甘草5g,黄芪20g,升麻5g,陈皮5g,干姜5g。五剂,日一剂,分两次温服,服后再诊。

同道看后,微微一笑。我便问,有何好笑?同道便与我说起一件小事。

在他自己的门诊刚刚建成的时候仅有他一人坐诊,那时诊病、开方、抓药、记账都是他自己一人承担。门诊刚开的第一天就有一位冠心病的老爷来看病,症状与我今天的病人很相似,同道诊脉后也处方血府逐瘀汤,药量与我现在所处方剂无异。可是由于门诊刚刚成立,设备没有检查,同道并不知道药房中的电子秤显示的数字其实是实际重量的两倍!就是电子秤称的10克柴胡,实际是5克柴胡。虽然当时就感觉抓出的一剂药总药量很少,但由于缺乏经验,也没有在意。到了晚上检查仪器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个问题,这让同道十分惭愧,十分懊恼,就是说当天的前来看病病人都只是用了一半的药量!本想通知患者们,但又没有他们的联系电话,幸好看的患者不多,并且开的方子都只是3剂。

3天后首先来复诊的是冠心病的老爷,他满脸堆笑,说这药效真不错,手都开始暖和了,胸也不怎么刺痛了!这让同道也很诧异,一半的药量也有效吗?后来他翻阅《医林改错》的原文,发现原文中血府逐瘀汤的原方都仅用一钱两钱,药量很小,但用起来效如桴鼓,而自己之前用量都偏大,不合书本的原意,再看李东垣等一些大家处方用量都不大。这件事情之后,他改变了原来处方的风格,不仅血府逐瘀汤的药量变小,他在诊病处方时,都注意突出主要矛盾,而其他药量都用很小,但喜欢用对药角药来相互辅佐,如此可保持处方的专一性又保持综合性,比如在治疗风温、乳娥时,处方银翘散,他常常把金银花、连翘作为君药,皆重用到15~30克,而其他药物则都是1~5克,并且薄荷常配伍钩藤,牛蒡子常配伍玄参,芦根常配伍茅根,淡竹叶常配伍栀子等等。

同道的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他提醒了我3个关键点:

1.药量轻重

药量的掌握一直都被许多医家所重视,甚至视为不传之秘。同道的处方方式让我想起不少用药量轻少的大医家,如叶天士、王孟英、施今墨、蒲辅周、岳美中等等,岳美中甚至在《岳美中医话集》中专门强调“处方遣药要学会用量轻”。但主张用药宜重医家也不少,比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尝思用药所以除病,所服之药病当之,非人当之也,乃有所用之药本可除病,而往往服之不救,间有激动其病愈加重者,此无他,药不胜病故也,病是当其药而绰有余力,药何以能除病乎?”,又如当代的火神派、扶阳派用药猛而量大,药量常超出常规。

医家们的不同看法其实没有对错之分,就像武林高手有人用剑有人用刀,其实关键点在于医家对病理与药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经验与习惯。而在临床中对于不同病症的处方剂量掌握应如何学习,我觉得必须跟师与多看名家医案,吸收前人的经验。比如我个人喜用轻量的药对来代替重量的单药,就常看《施今墨对药》,并且在看医书与医案时也常留意医家的用药习惯与用药组合,学习他的方式与用量,不要觉得费事,其实是走捷径。

2.处方的专一性

处方的专一性非常重要,处方可以综合但不能没有主次。同样举一个血府逐瘀汤的真实案例,某次治疗肋间神经痛使用了血府逐瘀汤,患者只喝三剂就感觉疼痛及发作频率减轻了六成,后我在原方上加了通阳之品,如薤白、桂枝一类,结果患者服后无效,再换回血府原方,又见效。这件事一开始让我想不明白。之后一次我自己出现了反复干咳,便书方杏苏散合止嗽散自服,服药后果然觉咽痒症状缓解了许多,后因伴有咽痛,便在原方加了薄荷,结果这一加,整个药煮出来后气味都变了,原来陈皮、苏叶等一类的气味完全被薄荷掩盖,这药喝到咽喉就没有了之前的止痒止咳的感觉。

自此,我就知道为何之前血府加薤白一类药物无效。血府中以活血药为主,活血药都会有相似的特殊的气味,煮出来的汤剂气味也纯一,能入血分活其血,而通阳之品气味也有其特殊性,特别如薤白、桂枝一类气味浓烈,通阳入气,加入活血药中则气味相争,可能不入血反入气,失去了汤方的专一性。如果想既活血又通阳,则应该先明确病机,一者为主一者为辅,主者量大,辅者量少,尽量保持汤方的气味专一。

3.疾病的主要矛盾

诊治疾病要抓主证。如何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是需要对疾病熟悉并经过临床的大量积累与训练的,正是“学字费纸,学医费人”。来诊的病人常常千奇百怪,病人的症状也常常“散在分布”,因为中医并非专科,病人头晕呕吐,不能把头晕治了,再叫病人去消化科开药。要把四诊的信息综合分析,是否应该关联,是否应该割裂,何者最急,何者为根本,做到心中有数,有了主要矛盾,治疗的大方向就不会偏差。针对主要矛盾,处方用药要专一,有主次,治疗之后看有效无效就知道自己辨证对不对,如果用药杂乱,治疗之后也无法总结,药力分散,药不胜病,病程延长。在用药主次上,《石室秘录》的处方用药方式就很有特点,辨准一病,用药重者金银花也可达一斤,轻者用量仅一钱两钱,辨证简明扼要,用药精确、分明。

附:《处方药量大小之我见》

作者:孙经善、刘桂华、孙忠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