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霸主之楚庄王称霸中原传说

 金色年华554 2016-09-24

春秋霸主之楚庄王称霸中原传说

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以若敖氏主政;氏、屈氏为辅,横扫江汉诸姬,扩地千里

楚成王时,齐桓公称霸,诸侯归心。成王北上受挫,与诸侯盟于昭陵。齐桓公死后,齐国骤衰,宋襄公图霸,楚成王大败宋师于泓水。楚国一时横行中原。

632年,晋文公率晋军救援宋国,与楚国对垒,子玉轻敌,为先轸大败于城濮之战,晋文公践土会盟,称霸中原。楚成王老骥伏枥,其志已不在诸侯。

628年,太子商臣畏己被废,弑楚成王而立,是为楚穆王。楚穆王不服晋国长期称霸,又畏其声威,韬光养晦,积极扩张以壮大楚国。楚穆王虽在江淮、汉阳横行无忌,但推进至中原,则受到晋国赵盾强势压制。虽有时夺取了部分盟国,却又很快得而复失。面对赵盾如日中天的诸侯联盟,楚穆王在位12年间的苦心经营都无法突破赵盾设置的郑、宋防线。

615年,楚国令尹成大心去世,楚穆王任命成大心之弟成嘉(字子孔)继任令尹,屈从于若敖氏家族的属国舒国及其附庸宗、巢等国背叛楚国,于是成嘉率军讨伐舒国,俘虏了舒、宗两国国君,并且包围了巢国。

楚庄王飞鸟不鸣

614年,一代枭雄楚穆王含恨而终,嫡长子熊旅即位,是为楚庄王(前613—前591)。年纪轻轻的王子侣立,在令尹子孔监督与辅佐下,为先君穆王发丧。

613年,成嘉、潘崇决心彻底消灭叛乱势力,率军再次出征,而派公子燮与斗克(字子仪)镇守国都。

613年秋,公子燮、斗克趁令尹子孔出兵征战,宣布郢都戒严,又人行刺成嘉,阴谋失败。成嘉和潘崇迅速回师围攻郢都。八月,公子燮和斗克人挟持楚庄王从郢都突围,准备外逃,另立政府。途经庐地的时候,二人被庐大夫戢梁诱杀,楚庄王才得以获救,重返郢都。

612年,赵盾派遣上军将缺率领晋国上、下二军奔袭一直依附于楚国的蔡国(河南上蔡县一带),竟在楚国的家门口向蔡国发起猛攻,蔡庄侯一面抗拒晋军,一面派人向楚国求救,楚庄王视而不见。不久蔡都失陷,国破家亡之际,蔡庄侯只能与缺签订城下之盟。蔡庄侯丧权辱国,于第二年就悲愤而亡,楚王宫依然载歌载舞。

楚庄王亲政

 

611年,楚国发生大饥荒。巴国东部山戎族趁机袭扰楚国西南边境,一直打到阜山(湖北房县一带)。楚国人组织防御,派部队在大林一带布防。东方夷、越之族也趁机作乱,派兵入侵楚国东南边境,攻占了阳丘,直接威胁訾枝(湖北钟祥一带)。一直臣服于楚国的庸国发动各蛮族部落造反,而前不久才被楚国征服的麇国人也带领各夷族部落在选地集结,准备进攻郢都。短短三年间,各地的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往郢都,各城各地都开始戒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天灾人祸逼得楚国几陷崩溃。而那位少不经事的楚庄王,却一如既往地躲在深宫之中,整日打猎喝酒,不理政务,朝中之事交由成嘉、斗般、斗椒等若敖氏一族代理,还在宫门口挂起块大牌子,上边写着:“进谏者,杀毋赦!”

611年,楚国先后伐庸、麋、宋、舒、陈、郑等国,均取得胜利。

611年,楚庄王撇开令尹斗般,乘坐战车到抗击庸国的前线,与前方部队会师,亲自指挥,将楚军分为两队:子越从石溪出兵;子贝从仞地出兵,并联络秦国、巴国及蛮族部落合攻敌人。楚王督战,将士们猛攻庸国。不久,庸国不支,宣告灭亡,楚庄王取得了亲政以来的第一场胜仗。

610年,晋会卫、陈等诸侯于扈,以郑有二心于楚,拒绝郑穆公与会,经郑子家书告赵盾,申辩郑居大国之间不得不从强令的苦衷,晋才允于请和。从中亦可知楚已复强,郑不得不考虑与楚改变关系。

608年,郑国以晋无信,伐齐、伐宋,皆因受齐、宋赂,半途而废,于是叛晋而“受盟于楚”。附晋之郑,现在主动与楚结盟。随着楚国的稳定与实力的增强,一些中原国家,开始看风使舵,认真选择自己的出路了。恰在这时,陈共公卒,楚庄王不派人前往吊唁,陈灵公一气之下,与晋结盟。楚庄王见时机已到,立即亲领大军攻陈,接着又攻宋。晋赵盾率军会宋、陈、卫、曹诸国军队于林,攻郑以救陈、宋。同年冬,晋国为摆脱被动局面,从赵穿计,攻打秦之与国崇,想迫使秦来救,然后便于向秦求成,不料秦国并不理会。晋又攻郑,以报北林之役。

楚庄王问鼎

607年春,郑受楚命攻宋,以打击晋国。郑、宋战于大棘,宋军大败,郑囚华元,获乐吕,及甲车四百六十乘。华元逃归,为宋筑城。秦为报复去年晋侵崇之役,出兵攻晋,围焦。秦、晋关系一度紧张。同年夏,晋赵盾解焦围,接着联合卫、陈攻郑,以报大棘之役。楚庄王立即命子越椒领兵救郑,赵盾以斗椒属若敖氏“殆将毙矣,姑益其疾”为由,悄然退去。郑攻宋、秦攻晋,以及赵盾不敢与斗椒正面交锋,虽有晋灵公不君之故,也侧面说明其时楚国实力日益上升,连一生不服软的赵盾都不敢接战。

607年,赵盾弑灵公,拥立晋成公,驱除灵公近臣。晋成公畏惧赵氏,小心侍奉,请赵盾继续担任执政。赵盾又以晋无公族为由,命其异母弟赵括为首席公族大夫,统帅赵氏旧部,并监视朝中诸臣举动,赵氏势力再度膨胀。

606年,赵盾陪同晋成公发兵南下,攻打郑国,攻势极猛。为争夺郑国,楚庄王也率领楚军北上。

606年,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抵达(郑州北),郑被迫与晋和,订立了盟约。同年春,楚庄王亲领大军北上,攻打陆浑(河南嵩县北)之戎(散居黄河南、熊耳山北之阴地,又称阴地戎),至于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 “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

楚庄王现兵周疆、问鼎轻重,标志着楚国已进入空前强盛时代。

子越椒政变

606年,子越椒政变。楚国若敖氏家族发生火并。时斗般为令尹,子越椒为司马,贾为工正。子越与贾都对斗般不满而勾结在一起。贾诬陷斗般,子越椒为夺得令尹之位,与贾同谋。贾杀死斗般后,子越椒又与贾不睦。楚庄王北征,令尹子越椒攻打氏,贾囚禁,幽而杀之,驱除氏,并驻兵蒸野,等待着王师回归。

7月初七,楚庄王带兵与子越椒的若敖氏家族亲兵与皋浒决战。子越椒自小在军营中长大,英勇善战,带领叛军猛攻楚王军,子越椒向楚庄王连射几箭都差之毫厘,叛军威势大振,楚王军士卒看到子越椒如此骁勇,开始胆怯。危急时刻,楚庄王击鼓,下令反攻,养由基拉弓搭箭,射杀了子越椒,若敖氏叛军失去领袖后,瞬间树倒猢狲散,军阵大乱。楚庄王趁势反扑,叛军兵败如山倒。楚庄王乘胜追击,掩杀若敖氏。子越椒之子苗贲皇在父亲被杀后逃亡晋国,箴尹克黄因为其父子文功勋卓著而免遭屠戮,幸存者也难再在跻身政坛高层。

605年,晋楚争霸进入白热化,楚庄王与一生中最大劲敌赵宣子为了夺取中原霸权屡屡出兵郑、宋。

605年,楚庄王再次出动大军攻打郑国,短短一年间,两次远征郑国,其声威反而令楚国邻居陈国胆寒,陈灵公与楚国议和,选择暂时放弃晋国以侍楚。赵盾收到郑国的告急文书,急差遣荀林父驰援郑国,楚军已归。荀林父不甘心就此撤兵而乘胜追击,跨过郑国,向南侵犯陈国,报复陈国附楚之举。

603年春,赵盾联络卫国孙免,带领着晋国精锐部队迅速南下,千里奔袭陈国,大军几乎开到楚国势力范围。晋军气势正盛,楚军闭门不出,以避开晋军之锋芒。

602年,郑襄公在公子宋陪同下再次与晋国议和,稳固同盟。赵盾以霸主名义,召集诸侯。这年冬天,晋成公与周王室的王叔桓公、宋文公、鲁宣公、郑襄公、曹文公、卫成公在晋国黑壤结盟

赵盾是春秋历史第一权臣,可谓“无冕之王”!他时刻利用手中绝对强权,如国君般发号施令,调令诸卿。正是他的存在令晋国各大家族畏其声威,使晋国的一切资源都被投入于争霸。赵盾执政期间,楚军与晋军没有发生过一次军事冲突,强势的赵盾辅佐晋成公几乎复兴了国家霸权,其执政后期也逐渐在对楚逐力中占据上风。

楚庄王亲政后,励精图治,对内分令尹之权,压制若敖氏,任用苏从、贾、伍举等贤臣。后子越椒政变,楚庄王沉着应对,一战定乾坤,稳定后方;对外与晋国赵盾、缺多次争霸受挫,却能屡败屡战,任用孙叔敖大胆革新,楚国大治

缺执政

601年,功成名就的赵盾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为了将晋楚争霸之悬念继续保留下去,赵盾择立上军将缺为正卿缺为晋国良臣,又党于赵氏,缺上台。他虽不具备着赵盾那样压倒性的权威,但也有着一套他的执政理念。缺伙同先;提拔公正为国的士会为上军佐;又拉拢憨厚秉正的荀林父,不久安排赵盾之子赵朔入六卿,拔擢栾盾之子栾书为卿。两位晚辈带领下军,作为晋国下一代领导集团。晋国六卿洗牌完毕,缺坐稳执政之位。

缺的争霸策略是:对诸侯首先示之以德,如不服从霸主,必须武力讨伐,示之以威,诸侯服从霸主,则应多方怀柔,友好相待,示之以惠。果然,就在缺升任正卿的当年,成功策反了陈国,心浮气躁的陈灵公想摆脱楚国的控制,回归晋国的怀抱。

楚国周围偃姓诸国发动叛乱,考虑到后方根基不固,庄王暂缓了北上的步伐,而是将楚军主力用于剿灭舒氏(舒氏为偃姓),并与崛起当中的吴国与越国结盟,兵不卸甲,又调兵攻打陈国。陈灵公目睹着晋国诸卿刚刚经历人事换动,很干脆的倒向楚国。

600年九月,晋成公再度与宋文公、卫成公、郑襄公、曹文公会盟于扈,稳固同盟,声讨企图反叛霸主的诸侯,并命亲信将领荀林父率领军队南下进攻陈国,惩罚陈国朝晋幕楚。不料,晋成公在争霸关键时刻撒手人寰,荀林父南征之举只能作罢,悻悻而归。

599年,齐惠公崩逝,其子吕无野立,是为齐顷公。齐顷公年轻气盛、刚猛精进,目中无人的齐侯急于摆脱晋景公控制。

598年,缺不拘一格,主动向众狄议和,以求稳定后方。几乎同时,楚庄王攻入陈国,将陈国降为楚国的一个县以为己用。

597年,晋国再度山崩地裂,中军元帅缺去世。政治嗅觉极为敏锐的楚庄王察觉到晋国诸卿权利即将面临新一轮重组。

楚庄王饮马黄河称霸中原

597年春,楚庄王趁势而起,以令尹孙叔敖将中军,子重将左军,子反将右军。楚庄王亲统楚国三军精锐部队悉数北伐。楚国围困郑国,17天后,郑襄公准备求和,命人占卜,不吉利;准备与楚军巷战,吉利,于是乎举国大哭。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激战,楚军占领郑国,郑襄公袒胸露臂向楚军请罪以求和。楚庄王同意郑国媾和,楚、郑结盟,楚军后退三十里,仅仅三十里。

597年夏,之战。楚庄王率军在郑地在(河南荥阳东北)大败晋军,楚庄王大胜,晋军惨败,楚庄王没有乘胜追击,带领荆楚将士饮马黄河。之战,楚军大破晋军,扬眉吐气的楚庄王终于宏图大展,光耀祖宗,显达后世,也正应承了当年苏从、潘琮对他寄予的厚望——“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自此楚国强盛一时,不再有敌手。

之战是晋国霸业第一次衰败的起点。晋人对诸侯的控制力大大减弱。而自齐桓公后便已注册为大国的姜齐是第一个想脱离晋国控制的诸侯。

之战,军令统一的楚军大败政出私门的晋军,宣告着楚庄王霸业的功成名就,其雄才大略使楚国称霸于中原,号令诸侯,打破了晋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矢志不渝的维护着霸业的延续,时刻盯防着晋国的反扑。楚庄王的强势北进,客观上促使着先进的中原文化与个性独特的荆楚文化的水乳交融,也为先秦时代华夏文明的民族大融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丰功伟绩足以永载史册,千古传颂

597冬,先趁楚庄王征萧国之际,与宋国华椒、卫国孔达及曹国人会盟于清丘。然而第二年,卫国背约,竟然去救援楚国的盟友陈国。神经过敏的晋国人深恐卫国此举是向楚国靠拢,立刻派遣使臣去朝歌(卫国国都)问罪,卫穆公只能舍车保帅,杀死正卿孔达来讨好晋国。就这样,晋国人以一种不太理智的手段威逼卫国依旧依附于晋国羽翼之下。

595年,晋国正卿荀林父向晋景公进言:方今楚强,然晋未衰,必出师于郑,示之以整,使谋而来。晋景公批准荀林父之谏,亲自率领晋国全军向郑国进发,郑襄公不敢对敌,坚守不出。晋景公携荀林父、士会、克、赵朔、荀首、栾书在郑国的国土上检阅部队,并通告诸侯:晋国人再度站起来了。

595年,楚庄王遣申舟使齐,挑衅宋国,遭到宋文公及右师华元等人的反感。宋国人一不做二不休,杀死申舟,楚庄王以此为借口,向宋国出征。九月,楚庄王亲率楚国精锐部队包围宋国都城,作为对晋国示威于郑国的报复。面对楚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宋文公带领臣民坚守城池长达半年,城内已是易子相食,饥寒交迫。

594年,秦桓公以杜回为将攻晋后方,不想竟然被晋国当时并不入流的大夫世家——魏氏(魏颗,令狐文子)大败于辅氏。

594年春,宋文公派遣乐婴齐往晋国,向晋景公求救。晋景公意欲遣军救宋,大夫伯宗反对出兵,认为此时楚军国势鼎盛,有上天眷恋,难与争锋。晋景公纳其言,派遣解扬告知宋国人晋援将至,并鼓励宋国人坚持抗战。事实上,晋景公还没有从之战的阴影中走出来,不敢再轻易向楚军宣战。

594年五月,楚宋攻守双方都不能再坚持。宋右师华元突围,趁夜潜入楚营,登上子反的床。子反不备,为华元劫持。华元对子反将宋国国情据实以告,子反醉醺醺的也告诉华元:“楚军的粮草只剩几日之用”,无奈之下,子反与华元私下盟誓。后子反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告知楚庄王。庄王知道吞宋已成妄想,更担心此时晋国后来居上。楚庄王下令撤军,与宋国握手言和。自此长达8个月之久的跨年度攻坚战,虽以楚国无功而返而告终,但也让中原诸侯谈虎色变。

594年冬,楚、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曹、邾、薛、等十四国于蜀(山东泰安西)会盟,正式推举楚国主盟,楚庄王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

592年,晋景公命时任中军佐的克出使齐国,征召齐顷公参加会盟。齐顷公玩心大发,竟在朝堂之上捉弄克。后在敛盂之会上,齐国代表高固(高宣子)又逃席而去。

591年春,克鼓动晋景公,晋景公忍无可忍,率军与卫太子臧伐齐,不过也只是小打小闹。

591年,英雄一生的楚庄王突然病重,他已经预感到自己不久人世,招重臣至病榻之前,望着太子审。其弟子重、子反,申公巫臣等在一旁听候庄王遗命,知会其意。令尹子重、司马子反依照庄王意志,拥立年仅十来岁的太子审为楚君,是为楚共王。公子婴齐摄君事,主内外,掌握了楚国的军政大权。楚庄王尸骨未寒,贵族间的新仇旧恨迅速暴露,以令尹子重为首的王族与申公巫臣为首的屈氏卿族矛盾激化。子重、子反素恨屈巫,屈巫预感到危机来临,便左右逢源,最终带着寡妇夏姬,流亡他国以避政敌迫害。子重、子反杀掉了屈巫留在楚国的同族,瓜分了其家族的财产。悲痛万分的屈巫联络晋国外交大使至,投奔晋国。晋景公任之为大夫,命其往吴国,教吴人以军阵之术与抗楚之策,吴国始强,令楚国后患无穷。

589年,克之志在齐而不在楚,乘楚国重臣反目之际出动大军攻伐齐国,齐顷公大败而还,与晋国结盟。楚国联齐制晋的计划彻底破产。为了挽回颓势及霸主荣誉,这年冬天,子重辅佐楚共王出兵北上,攻至鲁国,号召诸侯会盟。13国代表汇聚蜀城,规模虽大,却各怀心机。这不过是楚庄王昔日功业的最后回光。

楚庄王未将楚国国策法律化,依旧采取人治而非法治,终为时代所局限,其处理后事上的疏忽导致人亡霸灭也就显得胜败有凭。而自楚庄王后期所推行的王族政体也对日后的楚国影响极为深远。此后百余年间,子重、子辛、子囊、子庚、子南、公子围、子皙、子瑕、子常、子西、子国等楚国王室成员先后充当令尹,虽亦一度抑制了卿族势力膨胀,却日渐腐败直至沦丧,成为楚国发展图强的最大毒瘤

楚庄王死后几十年间,楚国国力直线下滑,很快被晋国反超。子重为缓衰败之势,欲与晋国弭兵,平分霸权。

楚共王((前591年—前560年))晚年,目睹着晋悼公一次次会盟诸侯,声势昊天,暴病而亡。

585年,楚才晋用。楚国子仪之乱,大夫析公逃到晋国,成为谋士。

575年六月,晋楚鄢陵之战,楚共王中箭瞎一只眼,公子茂被俘虏,军帅子反自杀。

楚共王之子

王子招(楚康王,前559年至前545年在位;前544年—前541年,楚康王其之子郏敖在位)

王子围(楚灵王)

王子比(初王,前529年四至五月在位)

王子黑肱

王子弃疾(楚平王)

王子

楚灵王时(540年—前529年),欲重塑庄王之盛却好高骛远,身死人手。

楚平王时(528年—前516年),奸逆当权,继续沦落;至楚昭王,几为吴国所灭,楚国永恒的退出了争霸行列。楚国的霸业渐行渐远,名存实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