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行者说】袁启睦:我眼中的盈科| iCourt

 法学小笨笨 2016-09-24


同行者与目的地同样重要


【话题】我眼中的盈科

【时间】1月31日 21:00-21:30

【话题参与人】iCourt第二届美国行私董会嘉宾

寄语: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自然则以明道之本性。


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今天晚上九点钟继续准时锁定我们iCourt美国行第二季小组的故事分享会,我是来自四组的袁启睦。从今天开始,我代表四组开始咱们iCourt美国行小组的第二轮故事分享。
 

近一周的时间以来,听到了各组不同的故事。首先是我们张嘉良律师《让法律创造社会价值》;艾勇律师分享了自己从律师到安盾网CEO的故事,关于《专业律师的突破、发展和转型》;然后是陈联书律师告诉我们如何做公益项目;四组的陈莹律师《关于八零后律师如何定位和发展》;五组乔焕然律师分享的《律师传承》与李俊华律师《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律所的知识管理和业务》;六组魏存仪律师《迷茫与思索》;何芳律师关于《律所转型阶段的困惑》。我们这一周时间下来,每一次听完大家的故事,都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去学习。

 
在大家故事的背后,让我看到了每一个有梦想的法律人在自己执业的道路上,都会为了心中的梦想而不断地坚持努力着、学习着、改变着,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精彩人生故事。每个人努力的背后都有着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尤其在咱们这个藏龙卧虎的团队当中,有很多都是行业当中的大咖,所以特别期待在这次美国行当中,能够很好地认识大家,好向大家多多学习。
 
我是去年七月份第一次参加iCourt的培训,在这么多次的课程培训过程当中,我发现一个问题,虽然很多场培训都是在盈科举办的,但是却少有听到有人会讨论盈科。所以今天,我想谈一谈盈科,尽管盈科会存在自己的问题,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够站在一个第三者的角度或者说用另一个视角来谈一谈自己感受。
 
那开始分享之前,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我是大学毕业以后,因为同学的介绍,加入了梅向荣主任的团队当中。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一晃这些年过去了。

在那个时候,梅向荣主任还仅仅只是北京华伦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合伙人,那个时候我还不是一名真正的律师。我们从一个不足20人的团队发展到今天盈科已成为行业中的一艘航母;从单一的房地产项目开始,到目前盈科拥有了自己的产业体系。可以说,我是一路相随,一路感受过来的。对盈科集聚着极其深厚的情感。

在盈科我也算是骨灰级的员工了,现在主要负责的国内授薪律师的团队。这么多些年过去了,梅主任其实并没有直接教导我们什么,但却给予了我们最充分的信任,能够让我们在这样一个平台当中自由且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干,不做过多的限制,尽自己所能去创造去发挥。


我想说,这本身已经是最大的一个恩情,尤其像我这样一人孤身奋斗在北京,最初的时候,举目无亲,一无所有。到了今天可能还谈不上大有作为,但确实已经得到了自己应有的回报了。

 
首先,我想说说梅主任,他在我的眼中,应该说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奇才。他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本身的并不是法律专业出身,但是却有着自己非常独特的远见,用着超越企业家和律师的眼光在引领着律师行业。我想这就是传说中外行人超了内行人的底吧。
 

梅向荣律师最著名的就是率先在九七年房产界当中推出律师代理购房的法律服务业务,从提出为购房人提供房地产信息咨询、房地产开发、资信调查、项目合法认证、购房合同的修改与补充、合同谈判签约到办理入住审查、物业公约等等到全程的房地产法律服务开始,我们中间经历了从华伦律师事务所到北京博融律师事务所,又到盈科律师事务所这么一个过程。中间因为些因素曾离开了盈科而与北京丹宁律师事务所合作,但最后又辗转又回到了盈科。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梅向荣主任用自己的管理方式,把一个仅有执业律师二十多人、名不见经传的小所打造成今天的规模,截止2015年12月底已经拥有了将3600多名的执业律师。国内目前设立有34家分所,国外有30家海外办公室,成为了具有全球法律服务网络的综合性法律服务大所。


在这里,我不再过多去介绍目前盈科所的状况,主要我想用自己的一种视角来对这些年所见所闻所感,浅浅地来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认识吧。这里的认识主要都是基于我自己的感受,所以认识当中肯定会有不足的地方,还请大家能够多多的交流。


我这主要的是想从三个视角来谈自己的看法:一看市场需求变化,二看行业发展,三看制度本身的创新。

 

我们都知道,北京是从2010年时候开始限制了外地律师在北京挂证,档案“非北京存档”即拦截了一大批的外地律师进京,意味着在过去的几年时间当中,北京的律师数量得到了一定量的累计,完成了一个基本的人才储备。


经济是基础,所以任何行业的发展,一定是跟当前经济的发展状况是相匹配的,这是我所理解的所谓的机遇。行业发展的前提是经济的发展,而行业发生变革,必然是因为市场需求的改变从而开始的。当律师完成人才的储备,中国的经济又已经全面走向全球化。


但在2008年的时候,我们的律师行业还是以既有的传统律所管理模式为居多的。比如三五个人就可以成立一个小所,多数律师事务所是没有正规的管理、没有专业的培训,没有团队合作,没有协作分工,即便一个律师事务所有个二三十人甚至四五十人规模,但是律师单打独斗的局面还是难以得到突破,所以专业难以细化,管理上也容易出现一些松、散、乱、弱,业务上细、小、杂、多。


所以律师在面对各行各业的客户和各种类型业务的时候缺乏一种机制,能够让律师在现有的资源和既得利益之间做到平衡,资源呈现的碎片化得不到一种有效的整合。更重要的是,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合伙制方式带来的是过分的强调民主,容易导致资本形不成聚拢效应。因此,这是我所理解的,律师在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会突显自己的局限,那么律所在这种情况下不容易做大做强的。

 

因此盈科在进行战略部署、规模化建设第一步的时候,首先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前面我跟大家提到过,当我们最终落定盈科时候,曾经可能因管理理念不同而离开过盈科,后又辗转回到盈科。


所以,当我们重回到盈科的时候,我们首先是将分散式的民主式管理制度进行改变,由分散变为集中,我想这也是跟中国目前这种经济的发展阶段, 我们实行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根本出发点是相同的。任何制度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不过是在当时的经济阶段下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制度进而推动行业的发展。

 

第二,就是将资金进行统一的运作。当其他合伙人都不太赞成这种管理模式的情况下,梅主任就对盈科实行了绝对的投资控股,掌控盈科绝大部分的股权。我记得在上iMBA课的时候,胡老师说过,有一个组在玩游戏的时候,各个组员之间达不成统一的意见,这时最后拍板的人就说:“听我的,由我来承担最后的后果。”


所以盈科也是一样,当大家都反对这个管理模式的时候,梅主任就自己出资,自己来承担最后的经营结果。当然,这样的管理模式,从开始的设想到最后的落实,实际上也是经历了种种的波折。梅主任是一个非常有担当、且敢做敢为的人。


所以从最初的几年规模化建设开始,盈科的分所全部都采取直投式经营,盈科直接投资、直接经营管理。在很多人都持有怀疑和反对态度的时候,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使得盈科的规模化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神速,从2007年执业律师只有24名,2009年突破200名,2011年1600名,到今天已经超过了3600多名的执业律师。盈科的发展,颠覆了法律人的想象力,也颠覆了律所发展的传统模式。

 

最后,我们来看看盈科本身制度的一个创新。传统的律所主任,他本身既做业务,又兼管律所的管理,那么难免就会在业务和管理上就会有利益上冲突。因此盈科再次推出了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制度,引进公司化的管理模式盈科的分所主任全部统统都是由总部直接进行委派,对分所的经营结果负直接的经营管理责任,享受律所的管理分红,也相应承担律所的盈亏。


分所主任在接管律所管理之后,就一律不得再进行业务上的办理。做管理的只做管理,做专业的只负责做专业,做市场的只负责做市场。所以分所主任,他一方面是直管分所全部的行政、人力、财务、市场、风控等等大小十几个部门。同时,在我们总部又设置有对应式的行政、人力、财务等部门,进行直营式的管理,整个盈科采取的就是一个矩阵式的管理模式,由于大股东的绝对集权式,反倒保证了盈科在快速规模化建设之后,容易形成一体化的建设。

 
从2014年开始,盈科在制度上进一步转型升级,开始实行了权益合伙制度。到了2015年底,又转型升级为股权合伙制度,全球股权合伙制度,还有的全国的股权合伙制度。在制度上进行进一步的相互补充,实际上是集人集资集力集智管理上的转型升级,专业化建设进一步的专注,规模化进一步稳定,而这种模式一旦运行完毕,既可以保持大股东的相对控股,又保证着股权合伙人分享红利,那么盈科的商业模式就已经完成了-将传统的律师模式与创新管理模式完美的结合。
 
最后需要值得一提的就是,盈科的国际化建设实际上也是走在行业的前端。目前盈科已经有了自己的产业体系,每个产业独立经营独立核算,包括盈科移民、旅游、留学、金融、税务等,可以说我们提倡的是给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商务法律服务。除了我们的客户以外,其实盈科背后整个大家庭,也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
 
在去年开始,盈科又开始有了自己的盈科咖啡。虽然在这样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下,不一定会得到行内人士的全部肯定,但是我们需要值得肯定的一点,就是盈科在这种快速规模化发展能够引起全行业的一个讨论、反思和关注,其本身就已经是对律师行业的一个巨大的贡献和推动。
 

其实任何制度一定都会有自己的优缺点,有人会赞成你,也有人会模仿你,当然一定也会有人持有反对意见在踩你,只不过盈科在当时那样一个经济背景下,那个行业发展状态下,选择了适合自己发展壮大的这么一条路子。


就像盈科在开始时候,即便无数人的反对,但盈科前行的道路一直没有改变过。盈科在变革过程当中,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觉得这本身就是值得去肯定的。其次,我们从今天的业绩上来看,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比较,这几年盈科的业绩确实以平均每年50%复合式增长的方式在成长着。

 
盈科的这种模式,快速规模化的搭建,多元化的一种发展,有好的,当然一定是有它不好的一面存在的。像牟菲律师问的,怎么样保证基础办案律师的权益?实际上盈科在规模化搭建的过程当中,仍然也保持着律师相对独立办案这么一个性质。所以大多数的合伙律师、高伙律师,他们多数也是按照传统的行业模式在运作,并不会影响自己收入的分配。
 

关于薪酬这方面的考核,应该这么讲,除了我们整个财务、人力、行政、客管、市场,这些属于授薪人员的情况下,我们是有自己的工资体系来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而大多数的合伙律师、合作律师,其实还是保留着这种传统的提成模式。


我相信任何一个制度下,都不可能保证人才绝对的不离开,人才绝对的不更新,所以盈科这么多年发展的过程,人才的流动是避免不了的,会有很多人离开,也会有更多优秀人才不断的加入,人才不断的更替才成就了今天的盈科。

 
其实盈科这种快速规模化的搭建,多元化的呈现。其实我知道,在行业当中有很多人是持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我觉得这个世界不是说所有正确的路我们都在走,所有错误的路就没有人在尝试。任何一个行业当中,一定都是有无数的人在尝试着不同的道路,然后我们从中去总结经验,从而走出更好的一条道路。
 
施维新律师问到:“盈科在迅速发展壮大的前提下,如何保障律师的素质与水平?”这个问题问的其实特别的好,说实话,在这一方面其实盈科在追求的规模化的这种建设,我用一个词来形容,可能并不一定对,这叫做“树大一定会有枯枝”。那么,律师本身是有双重管理,一是有我们的律协进行监管,另一方面有律师事务所进行监管。当然律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属于一个自律的行业。
 
艾勇律师问到:“想请教一下盈科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艾律师的问题问得好尖锐啊,盈科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很难以去用我自己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想梅主任做了很多事情,很有可能在我们今天我都觉得自己看不透的,比如说可能在今天,大家看到很多说云端律师事务所和云服务、云法律一类的,其实我们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在实行做这些事情。当然梅主任他的各种方向性是很好的,但不过就是在具体落实这个过程当中,毕竟还是有我们自己的一个局限性,所以,有些事情在落地的过程当中必然会有一定的一个偏差吧。
 
本来2月份我不一定能够赶上跟大家一起同行,但是最终还是缘分吧,让我能够跟大家一起同行前往美国。所以在能确定参加2月份iCourt美国行的时候,储王在微信当中问我,他说你为什么参加这次的美国行?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说实话,我开始想参加真是没有任何想法,就是一种直觉上觉得不管什么样的目的,我总觉得世界那么大,我只想去看看,如此而已。
 

后来,储王又问我说目前的工作当中有什么样的困惑或者问题没有?我说盈科一直在想着如果用公司化的方式在改变律所的管理。那么说到管理上的问题,盈科必然会有自己的痛点所在。


盈科也许不是最好的,但盈科也从来不缺乏好的人才,总是会有一群人在背后默默的努力想办法把它变得更好,也许我也不一定能去改变什么,但是我至少是可以改变自己,但是我需要站在现有的基础上去改变自己,从而尽可能影响他人。也许最后我什么也改变不了,我也改变不了谁,但是我把这样的改变当成是自己想要的努力而去做的。

 
即便最后我什么也没有做成,起码在努力尝试改变的这个过程,它本身就是属于我的。在今天互联网的时代,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一种感受:昨天提醒你觉得自己特别有优势,今天很有可能这种优势已经不再明显,而到了明天很有可能会成为自己发展的最大的阻碍。所以我也一直在思考,到底我怎样改变可以变得更好。
 
我知道改变会很难,但是如果今天不难明天就得困难。最近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摧毁你却与你无关的时代;这是一个跨界打劫你,你却无力反击的时代;这是一个你醒来的太慢,干脆就不用醒来的时代;这是一个不是对手比你强,而是你根本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的时代;在这个大跨界的时代,邮局不改变成就了顺丰;银行不改变成就了支付宝;通讯不改变成就了微信,商场不改变成就了淘宝;如果自己不改变,那就一定成就了别人。”
 
回答一下崔律师的一个问题,说各地分所的面积都很大,空位情况持续时间会很久。我相信任何事物的发展它都是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就像原来我们北京盈科这一块,一开始面积我们就有8000多平米,当时感觉面积很大,好像怎么都坐不完人,可到了如今位置都不够坐了,我们的房间、工位都需要进行挤出来的。盈科既然有自己一个规模化的战略部署,就一定是有自己规模化持续发展的战略。
 

陈佳鹏律师说到:“盈科正在打造的是一个跨界大平台,梅主任以企业家的眼界和胸怀在运营盈科。法律服务不会是盈科的核心盈利点。综合发展,利用盈科大平台赚其他跨界综合利益才是梅主任和盈科的最终追求。”


感谢陈佳鹏律师对梅主任这种经营理念的一种很好的诠释。但是法律服务是盈科品牌的核心。综合发展,利用盈科大平台跨界为客户提供全球一站式服务,获得超常规发展才是梅主任和盈科的最终追求。”

 
我不敢说盈科现在这种模式一定是最好的,它也会存在问题。但是我们永远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过程当中,去不断地尝试,去前进。
 
苹果已经很牛了,却仍然不断升级自我颠覆;腾讯的QQ已经做到了无人能及,却还是用微信自我颠覆了。这是一个看不见敌人,也不知道竞争对手是谁的时代。所以也是在这样的路上,与其被宫不如自宫,至少刀在自己的手上。可能我们也会迷茫,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我希望自己一直保持着归零的心态,学习的心态。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交锋带来多元的变化。

  
问答环节:
 

袁启睦:盈科北京目前连员工近900人这样。


陈莹:现在盈科对新加入律师有没有限制?还是像以前那样完全开放式呢?


袁启睦:盈科一直持欢迎优秀的律师加入,但加入就有一定的业绩要求的。


崔岩:盈科上海大厦很能反映盈科思路。


袁启睦:梅主任是房产界起家的,盈科上海大厦是自购的房产。


王永刚:管理人同样也要有业绩要求吗?


袁启睦:分所的管理人每年都有业绩考核的,包括各个行政部门均有自己的考核。


王永刚:这样不是又要业务、又要管理?


袁启睦:不是的,管理只是管理上的考核。比如人力管自己的招聘,市场管市场的开拓。


牟菲:职业经理人都是律师合伙人出身吗?做职业经理人会保证和之前差不多的薪资吗?


袁启睦:各个行政部门不参与案件的办理,职业经理人都是律师出身。


王永刚:收入如何保证?


袁启睦:职业经理有每个月有基本的薪资,年底完成经营目标后,有分红。但是都会有基本的规模化要求和利润点要求。每位律师的加入也是有业绩要求考核的。职业经理人最重要的就是做当地的资源整合者,平台的宣传者、品牌的代言者,律师的管理者。其实我们好像很好少跟大家公开的在行业内去讨论盈科的管理模式,有些理念看似很容易,敢这样做的人不多。我本以为,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盈科的管理特点就好。看大家的问题,才知道原来大家对盈科有好多的疑问。


牟菲:因为不了解,看法都是片面的、直观的。


袁启睦:是的,所以我们也经常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是真的觉得梅主任是个很有远见的人,很多观念,他在早几年就已经放过话,同时梅主任还是个金融高手。很多人在离开盈科的时候,会对盈科有很多的抱怨,有不理解的,但是盈科一直在用着宽容的心态去包容。毕竟这样的路总会有不同的声音。以下这张图片展示了盈科的体系:



陈佳鹏:盈科正在如火如荼展开股权合伙人制度是很高明的资本运作模式。


袁启睦:对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保持自己绝对的控股。目前的股权合伙制,正是集人集权集资集智了。即达到自己融资的目的,还能绝对的控股,同时合伙人还会在专业上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比如现在的盈科咖啡,看起来是家咖啡店,但是实际是一家用户端口。在北京的律师都知道,北京上下班的过程其实就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我相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慢慢的我们不一定再需要办公室的坐班、历经万般堵车的路途来完成一次次面对面法律咨询,也许到那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在自己就近的咖啡馆即可完成全部的法律服务。

陈莹:我以前听到的很多是对盈科模式质疑的声音,今天听了你的分享,发现很多模式都是有两面性的,看你从什么角度来看待。谢谢袁律师。


袁启睦:是的,如果你不喜欢自然可以从反面的角度去解释它,但我觉得不管什么制度,一定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不过是找到认为适合自己的方式,我们不刻意的恭维,但也不一味的排斥,盈科不能完全的摆脱过去的模式,却在原有的模式上进一步转型升级。我们不能总因为别人有不同的声音而影响自己前进的道路吧。好与不好,不能单纯的从一个结果去分析。

牟菲:现在的时代需要真正打开自己的内心 吐故纳新 open的心。

袁启睦:归零心态。

陈佳鹏:中国人太聪明了,中国律师的发展创新能力正在被激发,力量强大,前景不可限量。任何模式都值得学习和探讨。

袁启睦:就算这样的模式失败,那也同样为法治的建设贡献了力量。前进的道路恰是在尝试各种不同的模式,我们可以不喜欢,也可以排斥,但却无法否认它的存在。或者说我们是不是应该用更包容的心去看待其存在的价值。人才不断的流动,资源不断的整合,观念思维不断的创新,才使得法治的道路越走越宽。

今天晚上的分享,看到了大家有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我可以回答,有些问题我可能难以回答,但是我是这样理解的,如果凡事都想得特别明白的时候,也许这个事可能已经不用做了。并不是说不负责任,而是任何事情,也许你规划的再完美,它总会有意外,与其担心问题,不如在问题来的时候用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它。


很多人在职业的道路上都有过很多的设想,但是最终很多都没有实现,但是梅主任却在大家都看不懂的时候已经开始行动。我想这才是他传递给我们最大的精髓。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的厚爱,谢谢那么多的红包。期待美国行,期待与大家共同的旅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