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者与目的地同样重要 寄语: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自然则以明道之本性。 近一周的时间以来,听到了各组不同的故事。首先是我们张嘉良律师《让法律创造社会价值》;艾勇律师分享了自己从律师到安盾网CEO的故事,关于《专业律师的突破、发展和转型》;然后是陈联书律师告诉我们如何做公益项目;四组的陈莹律师《关于八零后律师如何定位和发展》;五组乔焕然律师分享的《律师传承》与李俊华律师《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律所的知识管理和业务》;六组魏存仪律师《迷茫与思索》;何芳律师关于《律所转型阶段的困惑》。我们这一周时间下来,每一次听完大家的故事,都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去学习。 在盈科我也算是骨灰级的员工了,现在主要负责的国内授薪律师的团队。这么多些年过去了,梅主任其实并没有直接教导我们什么,但却给予了我们最充分的信任,能够让我们在这样一个平台当中自由且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干,不做过多的限制,尽自己所能去创造去发挥。 我想说,这本身已经是最大的一个恩情,尤其像我这样一人孤身奋斗在北京,最初的时候,举目无亲,一无所有。到了今天可能还谈不上大有作为,但确实已经得到了自己应有的回报了。 梅向荣律师最著名的就是率先在九七年房产界当中推出律师代理购房的法律服务业务,从提出为购房人提供房地产信息咨询、房地产开发、资信调查、项目合法认证、购房合同的修改与补充、合同谈判签约到办理入住审查、物业公约等等到全程的房地产法律服务开始,我们中间经历了从华伦律师事务所到北京博融律师事务所,又到盈科律师事务所这么一个过程。中间因为些因素曾离开了盈科而与北京丹宁律师事务所合作,但最后又辗转又回到了盈科。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梅向荣主任用自己的管理方式,把一个仅有执业律师二十多人、名不见经传的小所打造成今天的规模,截止2015年12月底已经拥有了将3600多名的执业律师。国内目前设立有34家分所,国外有30家海外办公室,成为了具有全球法律服务网络的综合性法律服务大所。 在这里,我不再过多去介绍目前盈科所的状况,主要我想用自己的一种视角来对这些年所见所闻所感,浅浅地来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认识吧。这里的认识主要都是基于我自己的感受,所以认识当中肯定会有不足的地方,还请大家能够多多的交流。 我这主要的是想从三个视角来谈自己的看法:一看市场需求变化,二看行业发展,三看制度本身的创新。 我们都知道,北京是从2010年时候开始限制了外地律师在北京挂证,档案“非北京存档”即拦截了一大批的外地律师进京,意味着在过去的几年时间当中,北京的律师数量得到了一定量的累计,完成了一个基本的人才储备。 经济是基础,所以任何行业的发展,一定是跟当前经济的发展状况是相匹配的,这是我所理解的所谓的机遇。行业发展的前提是经济的发展,而行业发生变革,必然是因为市场需求的改变从而开始的。当律师完成人才的储备,中国的经济又已经全面走向全球化。 但在2008年的时候,我们的律师行业还是以既有的传统律所管理模式为居多的。比如三五个人就可以成立一个小所,多数律师事务所是没有正规的管理、没有专业的培训,没有团队合作,没有协作分工,即便一个律师事务所有个二三十人甚至四五十人规模,但是律师单打独斗的局面还是难以得到突破,所以专业难以细化,管理上也容易出现一些松、散、乱、弱,业务上细、小、杂、多。 所以律师在面对各行各业的客户和各种类型业务的时候缺乏一种机制,能够让律师在现有的资源和既得利益之间做到平衡,资源呈现的碎片化得不到一种有效的整合。更重要的是,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合伙制方式带来的是过分的强调民主,容易导致资本形不成聚拢效应。因此,这是我所理解的,律师在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会突显自己的局限,那么律所在这种情况下不容易做大做强的。 因此盈科在进行战略部署、规模化建设第一步的时候,首先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前面我跟大家提到过,当我们最终落定盈科时候,曾经可能因管理理念不同而离开过盈科,后又辗转回到盈科。 所以,当我们重回到盈科的时候,我们首先是将分散式的民主式管理制度进行改变,由分散变为集中,我想这也是跟中国目前这种经济的发展阶段, 我们实行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根本出发点是相同的。任何制度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不过是在当时的经济阶段下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制度进而推动行业的发展。 第二,就是将资金进行统一的运作。当其他合伙人都不太赞成这种管理模式的情况下,梅主任就对盈科实行了绝对的投资控股,掌控盈科绝大部分的股权。我记得在上iMBA课的时候,胡老师说过,有一个组在玩游戏的时候,各个组员之间达不成统一的意见,这时最后拍板的人就说:“听我的,由我来承担最后的后果。” 所以盈科也是一样,当大家都反对这个管理模式的时候,梅主任就自己出资,自己来承担最后的经营结果。当然,这样的管理模式,从开始的设想到最后的落实,实际上也是经历了种种的波折。梅主任是一个非常有担当、且敢做敢为的人。 所以从最初的几年规模化建设开始,盈科的分所全部都采取直投式经营,盈科直接投资、直接经营管理。在很多人都持有怀疑和反对态度的时候,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使得盈科的规模化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神速,从2007年执业律师只有24名,2009年突破200名,2011年1600名,到今天已经超过了3600多名的执业律师。盈科的发展,颠覆了法律人的想象力,也颠覆了律所发展的传统模式。 最后,我们来看看盈科本身制度的一个创新。传统的律所主任,他本身既做业务,又兼管律所的管理,那么难免就会在业务和管理上就会有利益上冲突。因此盈科再次推出了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制度,引进公司化的管理模式。盈科的分所主任全部统统都是由总部直接进行委派,对分所的经营结果负直接的经营管理责任,享受律所的管理分红,也相应承担律所的盈亏。 分所主任在接管律所管理之后,就一律不得再进行业务上的办理。做管理的只做管理,做专业的只负责做专业,做市场的只负责做市场。所以分所主任,他一方面是直管分所全部的行政、人力、财务、市场、风控等等大小十几个部门。同时,在我们总部又设置有对应式的行政、人力、财务等部门,进行直营式的管理,整个盈科采取的就是一个矩阵式的管理模式,由于大股东的绝对集权式,反倒保证了盈科在快速规模化建设之后,容易形成一体化的建设。 其实任何制度一定都会有自己的优缺点,有人会赞成你,也有人会模仿你,当然一定也会有人持有反对意见在踩你,只不过盈科在当时那样一个经济背景下,那个行业发展状态下,选择了适合自己发展壮大的这么一条路子。 就像盈科在开始时候,即便无数人的反对,但盈科前行的道路一直没有改变过。盈科在变革过程当中,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觉得这本身就是值得去肯定的。其次,我们从今天的业绩上来看,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比较,这几年盈科的业绩确实以平均每年50%复合式增长的方式在成长着。 关于薪酬这方面的考核,应该这么讲,除了我们整个财务、人力、行政、客管、市场,这些属于授薪人员的情况下,我们是有自己的工资体系来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而大多数的合伙律师、合作律师,其实还是保留着这种传统的提成模式。 我相信任何一个制度下,都不可能保证人才绝对的不离开,人才绝对的不更新,所以盈科这么多年发展的过程,人才的流动是避免不了的,会有很多人离开,也会有更多优秀人才不断的加入,人才不断的更替才成就了今天的盈科。 后来,储王又问我说目前的工作当中有什么样的困惑或者问题没有?我说盈科一直在想着如果用公司化的方式在改变律所的管理。那么说到管理上的问题,盈科必然会有自己的痛点所在。 盈科也许不是最好的,但盈科也从来不缺乏好的人才,总是会有一群人在背后默默的努力想办法把它变得更好,也许我也不一定能去改变什么,但是我至少是可以改变自己,但是我需要站在现有的基础上去改变自己,从而尽可能影响他人。也许最后我什么也改变不了,我也改变不了谁,但是我把这样的改变当成是自己想要的努力而去做的。 陈佳鹏律师说到:“盈科正在打造的是一个跨界大平台,梅主任以企业家的眼界和胸怀在运营盈科。法律服务不会是盈科的核心盈利点。综合发展,利用盈科大平台赚其他跨界综合利益才是梅主任和盈科的最终追求。” 感谢陈佳鹏律师对梅主任这种经营理念的一种很好的诠释。但是法律服务是盈科品牌的核心。综合发展,利用盈科大平台跨界为客户提供全球一站式服务,获得超常规发展才是梅主任和盈科的最终追求。” 袁启睦:盈科北京目前连员工近900人这样。 陈莹:现在盈科对新加入律师有没有限制?还是像以前那样完全开放式呢? 袁启睦:盈科一直持欢迎优秀的律师加入,但加入就有一定的业绩要求的。 崔岩:盈科上海大厦很能反映盈科思路。 袁启睦:梅主任是房产界起家的,盈科上海大厦是自购的房产。 王永刚:管理人同样也要有业绩要求吗? 袁启睦:分所的管理人每年都有业绩考核的,包括各个行政部门均有自己的考核。 王永刚:这样不是又要业务、又要管理? 袁启睦:不是的,管理只是管理上的考核。比如人力管自己的招聘,市场管市场的开拓。 牟菲:职业经理人都是律师合伙人出身吗?做职业经理人会保证和之前差不多的薪资吗? 袁启睦:各个行政部门不参与案件的办理,职业经理人都是律师出身。 王永刚:收入如何保证? 袁启睦:职业经理有每个月有基本的薪资,年底完成经营目标后,有分红。但是都会有基本的规模化要求和利润点要求。每位律师的加入也是有业绩要求考核的。职业经理人最重要的就是做当地的资源整合者,平台的宣传者、品牌的代言者,律师的管理者。其实我们好像很好少跟大家公开的在行业内去讨论盈科的管理模式,有些理念看似很容易,敢这样做的人不多。我本以为,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盈科的管理特点就好。看大家的问题,才知道原来大家对盈科有好多的疑问。 牟菲:因为不了解,看法都是片面的、直观的。 袁启睦:是的,所以我们也经常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是真的觉得梅主任是个很有远见的人,很多观念,他在早几年就已经放过话,同时梅主任还是个金融高手。很多人在离开盈科的时候,会对盈科有很多的抱怨,有不理解的,但是盈科一直在用着宽容的心态去包容。毕竟这样的路总会有不同的声音。以下这张图片展示了盈科的体系: 陈佳鹏:盈科正在如火如荼展开股权合伙人制度是很高明的资本运作模式。 陈莹:我以前听到的很多是对盈科模式质疑的声音,今天听了你的分享,发现很多模式都是有两面性的,看你从什么角度来看待。谢谢袁律师。 今天晚上的分享,看到了大家有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我可以回答,有些问题我可能难以回答,但是我是这样理解的,如果凡事都想得特别明白的时候,也许这个事可能已经不用做了。并不是说不负责任,而是任何事情,也许你规划的再完美,它总会有意外,与其担心问题,不如在问题来的时候用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它。 很多人在职业的道路上都有过很多的设想,但是最终很多都没有实现,但是梅主任却在大家都看不懂的时候已经开始行动。我想这才是他传递给我们最大的精髓。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的厚爱,谢谢那么多的红包。期待美国行,期待与大家共同的旅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