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专题复习】——清中叶

 杏坛君 2016-09-25

流派纷呈的乾嘉诗坛和袁枚



.沈德潜及其格调说。

(一)诗歌理论:

1.论诗本叶燮,以儒家诗教为本,倡导格调说。         2.尊唐抑宋。

3.使诗歌“去淫滥以归于雅正”(《唐诗别裁集序》),起到“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的教化作用。

4.鼓吹“温柔敦厚,斯为极则”,要求创作“一归于中正和平”。(《重订唐诗别裁集》)

5.为使“格高”“调响”,以唐人为楷式,以古诗为源头,选辑《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等,树立学习的范本。

(二)诗歌创作:

1.如明代七子,古体摹汉魏,近体法盛唐。

2.有“以微词通讽谕”的诗歌,如新乐府《制府来》《哀愚民效白太傅体》《海灾行》《刈麦行》等,讽刺官吏跋扈,反映民生疾苦,语言朴素自然。

3.近体诗《金陵咏古》等高亢雄健。

4.大量诗作雍容典雅,平庸无奇,为典型的台阁诗体。



.厉鹗及浙派。

(一)继朱彝尊、查慎行为浙派盟主,主张作诗参以书卷,学习宋人,好用宋代典故,著有《宋诗纪事》。

(二)其诗主要写山水,以杭州和西湖风景为主。如《灵隐寺月夜》《初晴晓行湖上》《早春登孤山四照亭》等,于幽新隽妙融入孤寂冷落之情,“语多隽味”。

(三)作诗重学问,主空灵,合写景与宗家为一,代表浙派风格特点。

(四)杭世骏、金农、吴锡麟等辅佐左右,势力颇大;清人所称“浙派”,基本专指厉鹗一派,其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末。



.翁方纲。

(一)诗歌理论。

1.论诗倡肌理说,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志言集序》)“肌理”源于杜甫《丽人行》“肌理细腻骨肉匀”之句,包括义理与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与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句等作诗之法。

2.义理为本,通变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诗歌理论受考据学风影响,“所为诗,自诸经注疏以及史传之考订、金石文字之爬梳,皆贯彻洋溢其中”。(《清史稿》本传)如《汉石经残字歌》等,以学问为诗,用韵语作考据,袁枚评之“错把抄书当作诗”(《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二)同时的钱载,道、咸间的程恩泽、郑珍、何绍基和清末沈曾植等的学人之诗和宋诗运动,都由肌理说推动而来。



.袁枚与其性灵派。

(一)字子才,号简斋;因居南京小仓山随园,称随园先生,号仓山叟、随园老人。

(二)诗歌理论:标举性灵说。

1.宣扬性情至上,肯定情欲合理。在性与情上,主张即“情”求“性”(《书复性书后》),突出尊情;在言志与言情上,认为“诗言志,言诗之必本乎性情也”(《随园诗话》卷三)。强调情是其诗论的核心,男女是真情本源;反对宋学、汉学,质疑“六经”。

2.论诗宗尚性灵。“性灵”:包括性情、个性和诗才。性情是第一要素,“性情以外本无诗”(《寄怀钱屿沙方伯予告归里》),即说诗生于性情,性情是诗的本源和灵魂,要“自把新诗写性情”。这种性情要表现出诗人的独特个性,没有个性,就丧失了真性情(《续诗品》辟“著我”一品,就是明确提倡创写“有我”之旨),这是性灵说审美价值核心;诗才:才气、天分与学识。

3.该理论在“吟咏性情”基点上构成,冲破传统与时代风尚,对格调模拟复古、肌理考据学问、神韵纤巧修饰、浙派琐屑给予有力的冲击,是晚明文艺思潮的重兴。

(三)创作:

1.以才运笔,抒发性灵;笔触广泛,反映现实、咏物怀古、描绘山川自然和表现个人志趣,大都不受传统思想束缚和正宗格调限制,信手拈来,矜新斗捷;且清灵隽妙,具感情奔放、议论新颖、笔调活泼、语言晓畅、句法灵巧等特点,有一定创新。

1)关心民瘼,如《马嵬》其二《苦灾行》《南漕叹》《捕蝗歌》等。

2)揭露社会弊病,如《鸡》《偶然作》《养马图》等。

3)抒述骨肉之情,如《陇上作》《哭三妹五十韵》《哭阿良》等。

2.性好游览,写景之作模山范水,落想不凡。如《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观大龙湫作歌》等。

3.另有一部分小诗以清新灵巧见长,如《苔》《遣兴》《湖上杂诗》。

(四)与袁枚并称“乾隆三大家”的赵翼和蒋士铨。

1.赵翼。

1)诗论:①论诗崇性灵;②重视创新,强调不囿于成法,敢于破除宗唐宗宋门户习气,自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创作:

①议论精警,幽默诙谐,杂以雄奇豪放气概,如《论史》《偶得》《闲居读书》等。

②创作个性分明,旨意洞达,如《晓起》。

2.蒋士铨。

1)主张“文章本性情”(《文章四首》),但其性情包含“忠孝节义之心,温柔敦厚之旨”,如《题文信国遗像》《南池杜少陵祠堂》等。

2)描写盛世苦难,如《京师乐府词十六首》《饥民叹》《鸡毛房》等。

3)抒写亲情,如《出门》《岁暮到家》等。

(五)张问陶。

1.师承袁枚,诗多“骚屑之音”,有《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拾杨  》等;游记怀古之作有《初冬赴成都过安居题壁》《紫柏山谒留侯祠》等。

2.敢于鄙薄道学,有不少与妻子唱和、抒写夫妻之爱的诗,如《春日忆内》。

(六)性灵派中和“乾隆三大家”对称的“后三家”:舒位、王昙和孙原湘。

1.舒位、王昙是龚自珍的先导。

2.舒位。

1)题材广泛,性灵与才学兼具,洒脱自如,材藻艳丽,旁征博引,如《说蟹三十韵》《鹦鹉地图》等。

2)华美辞藻、纵横驰骋、“郁怒横逸”(龚自珍),如《破被篇》等。

3.王昙:《项王庙》等感慨自身,龚自珍诗歌的滥觞。

4.孙原湘:诗清丽俊逸,富巧思,多丽语。《清史稿》本传称“位艳、昙狂,惟原湘以才气写性灵,能以韵胜”。

  五.性灵派外围:郑燮、黄景仁等。

(一)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1.论诗倡“真气”“真意”“真趣”三真,崇杜甫“历陈时事,一寓谏诤”,主张诗歌应“道着民间痛痒”(《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

2.《郑板桥集》有许多诗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如《孤儿行》《私刑恶》《悍吏》等;抒发才情之作较多,表现出磊落高尚的人格精神,如《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二)黄景仁字仲则,自号鹿菲子。

1.内容:

1)抨击倒行逆施的黑暗世道,如《悲来行》《泥涂叹》《献县汪丞座中观伎》;

2)揭露人情浇薄,世态炎凉,如《啼乌行》《沙洲行》《和钱百泉杂感》;

3)哀民生之艰,如《苦暑行》《涡水舟夜》等。

4)嗟贫叹苦和诉说生活窘迫的,如《都门秋思》《绮怀》《别老母》等。

5)表现个性意识在复苏和觉醒意义上的深入思考,如《杂感》。

2.艺术:

1)作诗“好作幽苦语”,倾泄“盛世”中的怨愤,如《朝来》《癸巳除夕偶成》等,常以“落日”“斜阳”“暮气”“晚秋”等意象写景抒情,感觉到世事殆变的征兆。

2)七古以雄伟的笔触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抒发磊落恣放之情,既似李白豪宕腾挪,又兼韩愈盘转古硬,如《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

3)七律清丽绵邈,富李商隐的优美韵致,瘦硬峭拔处兼得黄庭坚的神髓。

(三)刻画景物诗中有画的黎简;五七言绝句出入中晚唐、语言华赡的黄任;句法亦骈亦散、语词古奥艰涩的胡天游;工为艳诗的陈文述;气势奔放、语多奇崛的洪亮吉等,既是诸大家羽翼,也是清中期诗坛多元风格的表现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