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是9岁的张易文聪明过人,还是父母教育有方?一个9岁的女孩子,是如何跨越一般孩子长达十多年的学习过程,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考生?高考结束后,本刊记者第一时间远赴河南商丘,了解到张易文的学习经历。原来在张易文的背后,有个北大父亲的苦心孤诣和殷切期望…… 9岁女孩考大学,那是一个北大父亲多年的期待 ![]() 2016年6月7日上午8点40分,烈日炎炎,河南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门口,张易文跟父亲张民弢挥手告别,转身进了校门。看着女儿弱小的身影淹没在考生中,张民弢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时年40岁的张民弢是河南省鹿邑县赵村乡人,父亲是教师,母亲是农民。1993年6月,16岁的张民弢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被北大哲学系录取,轰动一时。进入北大一年后,张民弢又转入教育系。到了大三,他在老师的推荐下转学到香港中文大学。1999年,毕业后的张民弢留在了香港,从事少年大学生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2005年,他回到老家商丘,在一家教育机构任职。 2006年3月,张民弢和商丘姑娘李韩英结为夫妇。次年元旦,女儿张易文呱呱落地,夫妻俩心里满是欢喜。他俩商量,一定要让女儿将来受教育时少走弯路。于是,他利用空闲时间专门为女儿编了本教材,准备将来以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 2008年年初,张民弢来到广东,担任香港何冬青教育基金会大陆教学总督。2010年,儿子张世康出生,女儿张易文也已经三岁了。2011新年刚过,张民弢就把女儿接到了广东。他把女儿送到办公室附近的一家幼儿园。一天,中午提前下班的他到幼儿园接孩子。在教室外,他看到老师正给班上的孩子放《奥特曼》。孩子们看得很兴奋,手舞足蹈。“怪不得女儿回到家里,开始有骂人、打人的行为呢!”他找到了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放这种暴力动画片,孩子能不学坏吗?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可幼儿园不认为这是个问题,张民弢只好让孩子退了园。 张民弢索性把办公室腾了出来,每天手把手教女儿,还自编了一套汉字教材,把所有汉字集中起来,按照频率的高低组成一篇韵文,不到半年时间,张易文就认识了四五百个汉字。 2011年8月,他亲戚家的一个孩子高考落榜了。这孩子平时很用功,落榜对他的打击很大。张民弢感触良多,觉得孩子在学校里浪费的时间太多,而且十年苦读也不一定能考上心仪的大学,太不值了。他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辞职回乡,专门培养孩子! 不做应试教育的“牺牲品”,6岁女孩备战高考 张民弢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家人,遭到他们的一致反对。父母首先不同意:“你要是回来了,到哪找这样年薪一二十万又稳定的工作?”妻子也担忧:“我很佩服你愿意为女儿牺牲,但你一定要考虑清楚,将来不要后悔。”亲友笑他神经病:“你这样不但会毁了自己,也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张民弢冷静地做他们的工作:“工作可以再找,女儿不能耽误!我要为两个孩子负责!”2012年3月,张民弢辞职回到商丘,并给女儿定下考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的目标。 回到商丘后,张民弢夫妇在自家开起学堂。朋友们知道后也纷纷把孩子送来学习。几个小伙伴在一起除了学习,还经常做游戏,大家的劲头都很足。但是到了八月末,公立学校即将开学时,朋友们还是决定把孩子送到正规学校学习,女儿一个人常常感到孤单。为此,张民弢决定招四五名5岁到7岁的孤儿陪读,只要身体健康,智力正常,他愿意承担他们的所有花销,并把这些孩子培养成才。大家感觉他已经疯了! 但他不听人劝,果然招了两个孤儿,并和他们的近亲属签订了协议书。当年9月,在正规学校开始上课时,张民弢也为女儿和她的小伙伴们制定了详尽的学习计划,他专门编了语文教材,要让他们在一年之内,先认识大约2500个汉字,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经过一年的学习,张易文已经熟练掌握了这些汉字,张民弢开始实施第二个计划,让女儿大范围、高质量阅读,提高认知能力。张民弢自己带头,每天清晨坚持读书,小易文也每天跟着他一起阅读。 有一天,张易文有些泄气地问爸爸:“我每天读这么多书,可很多我不能真正地理解它,那有什么用呢?”张民弢拿来一个装菜的竹篮,让她去打水。女儿不明白他的意思,一趟,两趟,三趟……竹篮总是空空如也。“竹篮是不能打到水的!”她生气地将篮子一扔。爸爸笑了,让女儿仔细看篮子:原来黑乎乎、脏兮兮的竹篮变得洁净如新了。“竹篮是打不上来水的,但并不是一无所获。一次次的打水,让竹篮一次次浸到水里,一次比一次变干净了。”他语重心长地说,“阅读好书也是如此。你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它,也记不住多少内容,但只要你用心读,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净化了你的心灵。天长日久可让你的灵魂得到升华。”小易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张易文养成了喜欢看书的好习惯。张民弢家里藏书不少,文学、历史、社会等书籍一应俱全。张易文天天看这些书,还经常把自己的一些感想记在日记本上。 有一次,她迷上了《三国演义》,她对张民弢说:“爸爸,我要将名字改为张子龙。”张民弢很惊讶,问:“为什么?”“因为我喜欢赵子龙。”她一本正经地回答。张民弢哑然失笑,当即喊她“子龙兄”。那段时间,她总喜欢给人绘声绘色地讲《三国演义》里的故事,讲到兴奋处,跑过去问张民弢:“关云长真的斩了颜良、文丑吗?他们都是最厉害的大将,怎么几回合就败了呢?草船借箭是真的吗?曹操比喜羊羊还聪明,怎么会拿十万支箭往水里乱射呢……”张民弢又好笑又欣慰——笑她稚气,又为她喜欢思考而欣慰。 到了2012年年底,张易文已经掌握了2500个汉字,张民弢开始教女儿数学、英语等课程。有了语文做基础,张易文的理解能力很强,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学会了小学二三年级的加减乘除运算。 为了让她和社会接轨,张民弢和女儿商量后,经常批发一些儿童玩具,在周末带她去离家不远的应天公园门口摆摊。小易文很感兴趣。有客人的时候,她卖力吆喝,没有客人的时候,她就拿出书来看,打发无聊。有人故意考她,结果他们发现,张易文的知识水平,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大家都传说应天公园门口有个小神童,张易文的“生意”好了,交际能力也提高了,胆量也大了许多。 |
|
来自: 王浩然 > 《如何教育孩子:有远见的父母都懂逼孩子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