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小程序颠覆苹果?看马化腾张小龙咋说的……

 三余无梦生 2016-09-26



兹事体大,全行业震荡热议。我在美国考察途中都接了十几个采访要求。作为超级自媒体,我想简单谈谈看法。(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小程序将改变的四大利益相关者】


回顾微信从2011年发布以来,这五年多的时间里,微信已经从基于移动终端的社交软件,逐渐进化成拥有8亿用户的“连接一切”的生态组织。


那么这次小程序的推出,可以改变哪些群体呢?按西方政治的术语,可以称之为利益相关者。


首先,微信自身的生态会大幅得以完善。跟微信之前推出的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相比,订阅号是媒体作用,服务号和企业号分别应用于营销和企业展示,而小程序则实现软件应用。这是让微信从社交到媒体,从媒体到应用,生态进化之路。


事实上,腾讯小程序这种模式,许多公司提出过,比如百度曾的“轻应用”,UC、猎豹等浏览器,还有一些应用市场都尝试推出过类似功能,但没有一家能够将模式成功放大。其主要原因还是这些企业的用户群体体量不够,产品无法高频使用。而拥有8亿万用户的微信保证了用户流量,同时之前已经成功推出服务号与企业号,保证了开发者的信心。


其次,企业在APP与微信的侧重点会变化。过去两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剧升,许多企业都开始开发自己的APP,但APP开发成和维护本比较高,缺乏自然流量导致使用频率低的问题。曾有分析公司表示,苹果App Store应用商店中有三分之二的应用“从未被下载,未被评价”。因此,相信越来越多企业基于成本和流量方面的考虑,未来将更偏重于微信端开发自身的小程序,并依此为基础进行品牌营销。


第三,普通用户的使用习惯将开始改变。之前封闭状态的微信在钱包中嵌入了的一些第三方服务。无论是生活缴费,城市服务,还是滴滴出行,票务订购等等,这些服务其实很便捷了。但如果通过APP端来实现这些服务,不仅下载麻烦,还占用内存,这种低频率的APP,直接在微信小程序中实现,也算是省时省事。


第四,发开者面临一次新的红利期。过去几年,基于APP方面的设计需求都非常大,让许多做开发的创业者获得很好的生存空间,但随着APP端流量成本的剧增,APP Store中出现了许多的僵尸软件。据统计,AppStore中僵尸软件的占比,已经从74%增加到了83%。因此,APP的开发需求也随之大幅度下降。与之对比的是基于微信端的H5方面的设计的崛起,相信随着微信端开放小程序,将会给技术开发者们一个新的创业机遇。


简单来说,小程序相当于在微信里建筑了一个AppStore,取代了一些低频使用的APP。这也很符合腾讯近年来所强调的开放、连接器、“把半条命交给伙伴”的战略。


【小程序所谋者甚大,但腾讯不想与苹果正面冲突】


谈完了正面意义,需要评估体验可行性以及与地主苹果的微妙关系。


微信小程序开放给开发者的能力包括哪些?从内测信息来看,应用号以组件和 API 的形式开放了如下服务以及支撑能力:


——视图容器:视图(View)、滚动视图、Swiper


——基础内容:图标、文本、进度条


——表单组件:按钮、表单等等


——操作反馈


——导航


——媒体组建:音频、图片、视频。


——地图


——画布


——文件操作能力


——网络:上传下载能力、WebSocket


——数据:数据缓存能力


——位置:获取位置、查看位置


——设备:网络状态、系统信息、重力感应、罗盘


——界面:设置导航条、导航、动画、绘图等等


——开放接口:登录,包括签名加密,用户信息、微信支付、模板消息


消息一出,业界沸腾。“APP已死,H5翻身”,各种鼓噪接踵而至。微信粉们也开启膜拜之势,貌似又一个新时代来临。


且慢,作为宇宙第一APP的微信,开启应用号模式之后,是否可以 Over OS,取代OS的地位了?


搜狐新闻客户端总经理蔡明军就认为,对新微信应用号要保持客观理性。这有两个原因。


首先,因为应用号(小程序)只能适合部分应用场景,做前要慎重思考,选择合适的场景。微信将其命名为“小程序”应该是谨慎考虑过的。这个名字让人想起了“Applet”。


其次,在应用体验上,微信不能解决自身多场景的无缝切换,应用号不会起规模。举个现实的例子: 正看一篇文章,来了重要消息切换过去后就再也无法回去续读,只能重新找文章入口再进入。

其实,我昨晚就敏感地到一个问题:这次推出内测时名字由“应用号”修改成“小程序”了。我认为个中缘由缘有两个。


其一就是小马哥私下透露的“苹果不让用应用号”。这就是苹果的话语权体现。虽然苹果现在主要利润来自于硬件本身,但也不愿意微信做大。而腾讯也克制地把锋芒保留在一定程度,双方都在寻找那个微妙的平衡。


其二,小程序的 “小”很清楚地说明,这个产品区别于一般APP。尽管这个“小程序”将威胁90%以上极低频使用的APP,但微信还是委婉地提出“小”的概念。这样旗帜鲜明地切入低频、非刚需场景的长尾服务的小程序,保证了不与苹果APP Store形成正面冲突,也算是一种谨慎的态度吧。


因此,我认为小程序会是90%以上极低频APP的末日。注意这指的是是极度低聘、弱需求的应用。对于刚需的APP,因为需求刚性,也因为原生APP体验更好,用户会继续用。对于足够高频的APP,也是如此。这就是“入口级产品”的达摩五指之二(详见前文)。


但是,小程序不会立即成为超越iOS本身的Over OS。这涉及太多的技术、产体验、生态、商业和习惯问题。而且我认为,腾讯的战略是做软连接,不会跑去做啥微信手机的。那么这个问题会一直博弈下去。


显然,腾讯在国内的最大对手阿里也在厉兵秣马。据了解,最近阿里YunOS的发展有重大进展,貌似是另一个可期待的webapp环境,值得关注。




【张小龙正在继续理想主义者的胜利】


从微信之父本人对此的期望,可以看出未来一些端倪。


昨晚,张小龙在私人朋友圈里也谈到“小程序”——什么是小程序: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我认为,这个重磅功能意味着APP市场集中度将继续提高,走向一超多强时代。继iOS、安卓开发者之后,微信开发者将越来越多,生态越来越多强,而企业移动端应用的成本也将继续下降。这再次无可辩驳地说明:互联网就是产品为王。




其实几年前,一些浏览器App都推出过轻应用产品,那时大家就想,对于一个手机内存只有512M的用户来说,如果这些轻应用能够替代那些低频次的APP该有多好!可是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浅尝辄止了。但不能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去否定百度、360、UC、猎豹们的努力,谁叫得入口者得天下呢?!


资深从业者黄语文贤认为,当时时机不成熟是真的,用户体量不够大也是真的。到了今天,微信用户达到8亿,后台用电亮占据一半以上,他们终于可以站在累累白骨上鞭尸了。是的,这是胜利者的专利。没办法,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


我一直觉得,张小龙是一个理想主义色彩的超级产品经理。我最佩服的,是微信版本迭代的克制、对原则洁癖般的追求,使得其很好地平衡了简洁和强大。另一个杰出的例子是Twitter,可惜后者市值连续重挫,因为商业化做的不够好。


因此,在腾讯这么大体量、微信这么大变现压力、这么强的入口背景下还能步步为营,这尤为难得。目前看腾讯的投资者、马化腾为首的创始团队都对张小龙有着足够的耐心。希望继续保持下去,因为微信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产品。


 【结束语】


微信推出“小程序”,未来必将大有可为。我认为它改变的不仅仅是APP,而是腾讯整体生态的一个进化。


不妨脑洞大开预测一下,腾讯未来甚至有可能不断用新技术加持微信的连接能力,譬如直播、人工智能、VR/AR?


对于吃瓜群众来说也许只是看个热闹,并且越来越离不开微信了,因为超级社交关系链极难动摇,想想QQ活了多久吧!而对于企业、开发者、从业者和投资者来说,还是想想怎么吃住这一波红利吧!

王冠雄,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主持和参与4次IPO,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教练。每日一篇深度文章,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