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栅理论:投资的“胡萝卜”

 xindiandengshw 2016-09-26
格栅理论:投资的“胡萝卜”

原创 2016-09-18 阿甘 中巴价值投资研习社


价值投资者,应该没有不知道芒格的。知道芒格的,多少听说过他的格栅理论。格栅理论主张人通过学习,掌握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建立多种思维模式,并寻找到思维模式之间的相通与联系之处,按照自己直接和间接的经验将其安置在自己的格栅模型中。芒格这样表述格栅理论对于人的重要性:真正的、永远的成功属于那些首先努力建立思维模式格栅,然后学会以善于联系、多学科并用的方式思考的人们。

认知:忘掉学科,记住框架

1994年,芒格在南加州大学做了“论基本的、普世的智慧,及其与投资管理与商业的关系”的演讲,提出了打通不同学科间的壁垒,形成各种思维模型,并进而依靠这些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自己的经验(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的主张,被认为是首次较为完整地提出格栅理论。两年后,在斯坦福大学“论基本的、普世的智慧(修正稿)”的演讲里,芒格对此前的理论做了进一步阐述,尤其解释了如何借用各种思维模型建立起的框架进行决策和解决问题。

格栅理论的提出,固然是芒格对于自身几十年投资经验的总结与思考,是其以非专家身份对人类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进行的一次跨学科交叉式探究,但不得不提的是,格栅理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芒格的偶像本杰明·富兰克林。作为教育专家的富兰克林提出成功的教育应当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学生必须学习阅读、写作、算术、物理和讲演,其次是引导学生们去学习进入知识的海洋,最后通过指导学生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思考习惯。”

不难看出,富兰克林在教育上的主张可以看做是芒格格栅理论的雏形。芒格的贡献在于不仅将其适用范围扩大到了教育以外的投资等诸多领域,而且将其上升到了“普世智慧”的高度。他相信,致力于理解与认同这种打破学科与领域桎梏、寻求各种关联知识且构建思维框架的人,能更好地为人处世,他们更容易成为好领导、好市民、好父母、好配偶和良师益友。芒格同时又认为,“挑选股票是为人处世智慧的一个应用分支”,因此,格栅理论同样适用于投资,那些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型建立起自己思维格栅框架的人,更容易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获得超额的投资回报,让自身成为更棒的投资者。

如何建立格栅思维框架:学习、思考、融会贯通

在上述两次演讲中,芒格为读者明确指出了建立思维格栅框架的唯一途径:首先是学习,“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股票市场、金融学、经济学知识,但同时要学会不要将这些不同方面的知识孤立起来,而要把它们看成包含了心理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学的人类知识宝库的一部分。用这样宽广的视觉就会发现,每一学科之间都相互交叉,并因此各自得以加强。”其次是思考,“一个喜欢思考的人能够从每个学科中总结出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再者是将各种思维模式进行联想结合,从而达到融会贯通。芒格坚信,那些养成这样思考习惯的人在为人处世方面非常成功,不具备这样的坚实的心理素质的人在股市上或其他方面的成功只能是一时的运气”。

芒格列举了几大他认为最有助于构建思维格栅框架的学科:数学、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芒格认为,这些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之基础,是通过普世智慧之路上绕不过去的根本,代表了人类的最高智慧。这种思想并不难理解,联想到我们自身,越来越多的人遇到难题和困境时,喜欢到《道德经》、《论语》等传统经典中去寻求答案,西方人则喜欢从《圣经》去寻找决策之道与心灵慰藉。万物同宗,万流同源,世间很多根本大道都是相通的,而非隔绝的。

在《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的格栅理论》一书里,作者更进一步地告诉我们不同学科的知识是如何影响投资决策的(或不同学科的知识是如何帮助投资者建立思维格栅模型的),他在书中列举了七个学科,分别是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文学和数学,并一一论述不同学科的概念或模型对投资决策(或认识世界)带来的启示,例如生物学告诉我们声明处于不断进化的状态,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不同年代的主流投资策略会发生改变;心理学告诉我们投资者往往表现出过于自信的心理,而这主要根源于他们对信息的误判;数学告诉我们未来现金折现的现值就是决定价值的不二法则,因而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掌握这个模型至关重要。

芒格建议,要构建起这种思维格栅框架,大约要掌握八九十个思维模型,并以其中几个为重点。但即便如此,也并不容易。尤其对于在大学里接受了某种专业训练的人来说,要打破专业领域的局限,构建思维模型并建立思维格栅框架,有时候显得更为困难。

格栅理论:投资的“胡萝卜”

芒格认为,将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联系起来建立起融会贯通的格栅,是投资成功的最佳决策模式。用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思考同一个投资问题,如果能得出相同的结论,这样的投资决策更正确。懂得越多,理解越深,投资者就越聪明智慧。

芒格在南加州大学的那次演讲中举了一个著名的例子,即他是怎样挑选股票的。在芒格看来,要谈论这一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这样一个问题:股票的本质是什么。他驳斥了大学里经济学教授们曾一度信奉的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市场只是部分有效,恪守市场有效理论的投资者最多只能收获平庸的投资回报,他甚至为这部分人群取了个名字——神经病。他也否定了只要努力工作,或者聘请更多商学院的学生就能取得商业或投资上的成功的观念,而倾向于认为“股市就像一场充满胡话和疯狂的赌博,偶尔会有定错价格的良机。”他告诫投资者,要坚守在自己能力圈范围内投资,并且与其寄希望于一辈子找到1000次投资机会,不如遇到合适机会就全力出击。很明显的,这个思考与决策过程就涉及到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

在回答如何评估待收购的企业时,芒格坦言不太用财务标尺,并给出了一下几点需要考核的标准:我们能够信赖管理层吗?它会损害我们的声誉吗?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们理解这个行业吗?这家企业需要注资才能继续运转吗?预期的现金流量是什么?从中能看待管理学、社会学、数学等学科的影子。芒格认为,在以上几点都符合要求后,即便企业不会直线增长,只要价格适中,周期性增长也能接受。

中巴曾总结过价值投资的“四大心法”:股票即股权、市场先生、安全边际与能力圈。要充分认识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就需要融会贯通地运用多学科知识,而将其运用到自身的投资行为中去,更可以视作直觉运用这种格栅理论的过程了。从更宏大的视野看,我们主张在价值投资者要具备大格局观,以更长远通透的眼光、更笃实坚定的心态看待投资,这种从容淡定的背后,需要以投资者具备思维格栅框架为铺垫,跳出单学科、单领域、孤立思维的局限,融会贯通,方能挥洒自如。

让我们紧记芒格一再提及的“老祖母的规矩”:我们只有先吃完胡萝卜,然后才能吃甜点。胡萝卜或许没有甜点美味,却是补充维生素、维持机体正常运转的必要食物。对于投资乃至人生而言,格栅理论就是这样的“胡萝卜”。收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