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相一菌”生物防控河蟹塘弧菌

 6WA7 2016-09-26




从江苏省兴化市部分河蟹养殖户(阴雨连绵后大幅升温)七八月份弧菌检测情况看,70%左右的蟹塘中弧菌严重。随机选取几组数据分析,发现溶氧和弧菌之间虽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但随着水体溶氧的升高,弧菌数有所减少。

什么是弧菌

弧菌是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一鞭毛的革兰氏阴性菌。常见的有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胶弧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等。弧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正圆形、稍凸、边缘平滑、灰白色(弧菌与培养基显色剂多呈黄色、绿色)、有光泽的菌落。其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宜温度为25℃左右。生长盐度为5~60,最适盐度为10 左右。生长pH 范围为6.0~9.0,最适pH 为8。(故无法通过温度,盐度,pH 等指标来控制弧菌的生长繁殖)。 在养殖生态环境中,大部分弧菌是无害的,甚至某些弧菌对鱼虾是有益的,可以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增强抗病力,只有少数弧菌对养殖动物有较强的致病性。弧菌病害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致病弧菌达到一定数量,同时因各种因素造成养殖动物本身抵抗力降低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发病症状
病蟹体色正常,胸部与腹部连接处水肿,不能正常脱壳,活动能力减弱,行动迟缓,匍匐于池边浅水处,摄食减少或不摄食,发病不久即死亡,给养蟹造成了较大的损失。解剖病蟹发现,体内腹水,肠道内无食物。该病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死亡率可达30%~50%。
发病原因
近年来,由于河蟹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为追求最大效益,河蟹放养密度过大,配合饲料蛋白脂肪含量高,养殖水域条件恶化,加上投喂的冰鲜鱼很容易变质,河蟹摄食后体质下降,而且污染养殖水域。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弧菌大量繁殖并侵染河蟹,造成河蟹弧菌病的发生和流行。故应保持优良的水质和养殖环境。“养鱼先养水”这句话在河蟹养殖中同样适用。 高温季节,蟹塘水草活力普遍不好,甚至有少数塘一点水草都不剩。伊乐草下沉至塘底,发烂发臭,造成底泥氧债大(这段时间大部分全天缺氧,虾蟹爬草游边特别严重),氨氮、亚硝酸盐超标,厌氧菌大量繁殖,水体自净能力减弱。现在许多塘正处于蜕壳高峰期,水质不好,影响螃蟹“翻倍”,河蟹市价受到极大影响。
防治措施

从弧菌的发病原因分析可得,引起弧菌暴发的最大因素就是溶氧!当水体溶氧很低时,底泥氧债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造成河蟹应激,减弱其抵抗外界不良因子侵袭的能力。且低氧条件下,需氧微生物受到抑制,厌氧微生物崛起,易形成优势物种,从而达到甚至远远超过其致病阈值。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以往的弧菌防控一般是使用化学疗法,通过消毒杀灭弧菌,实践证明,消毒确实有一定作用,可是没几天,弧菌数又高了,有时候甚至比消毒前还高(消毒杀菌药物一般是广谱性的,有益有害菌基本都能被杀灭控制,但消毒杀菌药物并不能改善水环境,这样有益时也可开机增氧。(3)药物增氧:可用生石灰定期调节水质,一般每半个月按每亩用生石灰15千克~20 千克化水全池泼洒一次。在鱼类发生浮头时,亦可选用增氧剂等相关药物予以增氧。严防浮头 秋季,鱼类时常因水质过肥、天气闷热而缺氧浮头,极易造成死鱼现象。鱼类浮头有轻重之分,一般早晨开始浮头是轻浮头,半夜开始浮头为重浮头。在池中浮头则较轻,周边浮头则为重;稍受惊动鱼就下沉者轻,受惊后鱼无反应者重。对于浮头的防治措施:(1)勤于预防:一般每天巡塘3 次以上,重点时间在黎明、中午、黄昏,严格检查吃食情况和有无浮头之兆。(2)常清池塘:勤除池塘及饲料台残饵、污物,清除池周杂草。(3)发现浮头预兆,应停止施肥并控制投饵量,高温季节要求下午4 时前吃光饲料,尽量不吃夜食。(4)定期加注新水,改良水质。(5)浮头后立即采取增氧措施,不可贻误时机,造成损失。综合防病 秋季既为鱼类最佳生长季节,同时也是最易感染病害的时期,一旦鱼病发生,传染极快,损失极大,故应抓好鱼病预防工作:(1)清塘消毒:在鱼类投放时期可用生石灰清塘,干法清塘亩用生石灰60 千克~75 千克,带水清塘则按每米水深用生石灰125 千克~150 千克。(2)鱼种消毒:鱼种放养前以2%~3%食盐水溶液浸体消毒。(3)定期防病:每月用生石灰消毒池水一次,水深1 米,亩用生石灰10 千克~20 千克,或亩用硫酸铜300 克和硫酸亚铁125 克兑水全池泼洒。(4)有病早治:秋季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及锚头鳋病等发病率高,所以,发现鱼病及时请专业技术人员正确诊断,对症下药,不可讳疾忌医,终酿苦果。强化管理 秋季生长季节的日常管理至关重要,要注意搞好轮捕轮放,以提高产量和效益。要控制好水体的载鱼量,因为到秋季时鱼类生长较快,随着鱼体的增长,超过水体的载鱼量时,就会发生缺氧死鱼的危险,所以应做好轮捕轮放工作,捕大留小,均衡上市。同时,还要坚持巡塘,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塘内水质肥瘦、池鱼活动摄食等情况,并防止敌害生物对养殖品种的危害。要做好防汛、防旱、防逃、防偷等工作,确保各环节万无一失。并且,对水体的养殖情况要勤作记录,积累经验,为以后渔业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来源:水产E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