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瞧不起劳动人民吗? 丁启阵 有人认为,孔子瞧不起劳动人民。证据有:孔子说过“君子不器”的话,不支持樊迟学习种庄稼侍弄菜园等。观点和证据,都很牵强。 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应该像器具那样只有某种特定的用途,而应该是“无所不施”,“体无不具”“用无不周”。这跟瞧得起瞧不起劳动人民,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说,器是指劳动人民,那么,孔子高足子贡也是劳动人民。因为,孔子曾经说他是一种名叫瑚琏的器,祭祀时用的容器,算是一种比较尊贵的器皿。 樊迟心血来潮,想要学习种庄稼,孔子说自己不如农民;樊迟又说想要学习种菜,孔子说自己不如菜农;樊迟走后,孔子生气地说,樊迟是“小人”。孔子说的都是大实话,农民、菜农地位低下也是当时事实,并没有瞧不起劳动人民的意思。 事实上,孔子不但没有瞧不起劳动人民,反而是非常尊重劳动人民的。他虽然不像孟子那样说出“民为贵,君为轻”的话,但他显然已经有这个意思了。 首先,孔子很关心、爱护劳动人民。请看: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马厩养马人,应该是劳动人民吧? 其次,孔子评论人,重视仁义道德高下,不管财富多少,地位尊卑。请看: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再次,孔子曾表示自己出身劳动人民,也愿意做劳动人民。请看: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再次,孔子认为隐居民间的,都是一等高人。请看: 子路得到荷蓧丈人的热情款待后,孔子知道他是隐者,为表敬意,他“使子路反见之”。(《微子》)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微子》) 再次,孔子告诫执政、在位者,应该尊重劳动人民。请看: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颜渊》) 最后,孔子衡量圣贤,最主要的标准是,劳动人民是否满意,是否得到了劳动人民的称颂。请看: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雍也》)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泰伯》) 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尧曰》) 孔子当然也说过一些批评劳动人民的话,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泰伯》)。孔子之所以说这种话,并非因为他瞧不起劳动人民,而是因为:一、现实中,劳动人民的某些表现的确令孔子感到失望了;二、孔子因为关心劳动人民,总希望他们能够更好地生活。这有点像鲁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016-9-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