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符懋濂:欧洲千年梦想难成真

 胜武工作室 2016-09-27

符懋濂:欧洲千年梦想难成真

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一个庞大帝国,即罗马帝国,让欧洲享有大约两百年的和平安定。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二,即以拜占庭(土耳其东部大城市伊斯坦堡的旧称)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和以罗马为中心的西罗马帝国。过了将近一个世纪,即到了公元493年,因为日耳曼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最终分崩离析,欧洲进入封建领主割据时代,也就是西方史书所谓的“中世纪”或“黑暗时代”。

到了中世纪后期,为了挽狂澜于既倒,恢复帝国时代的荣光,公元962年,欧洲居然出现了以柏林为首都的新帝国,名为神圣罗马帝国(The Holy Roman Empire)。其最广疆域包括今日的德国以及荷兰、比利时、法国东部、捷克、瑞士、奥地利、罗马尼亚、意大利北部。在罗马教廷的支持下,帝国皇帝由五个日耳曼选侯选举产生,帝国的最终政治梦想为:借助基督教的宗教力量,把四分五裂的欧洲(西欧)重新整合、逐步统一起来。

然而,在另一方面,阻止罗马帝国复兴的社会力量随之出现。首先,文艺复兴与民族国家的形成,使得拉丁文的独尊地位一落千丈,西班牙、葡萄牙、法兰西、英格兰等方言,摇身一变为各民族国家的国语。民族国家所带来强烈的民族主义,当然对欧洲再统一更加不利。

不过,这两点还不是最致命的,因为罗马教廷仍然至高无上,听命于教宗的天主教教会毕竟是超越国界与王权,存在每一个国家或地区。我个人认为,最终导致欧洲再统一梦想破灭的,是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

罗马教廷日益腐败,在16世纪初引发了马丁·路德等人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于是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教派迅速传播,纷纷成为多个邦国的信仰。宗教分裂带来的是一系列的宗教战争,其中以“三十年战争”(1618年至1648年)历时最久、规模最大,涉及日尔曼、波希米亚(捷克)、丹麦、瑞典、法国、荷兰、西班牙等。1648年的《威斯伐利亚和约》固然结束了这场战争,但欧洲在宗教上四分五裂已成定局,神圣罗马帝国更是元气大伤,名存实亡,致使它“既不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了,欧洲统一的梦想随之彻底破灭(帝国名存至1806年)。

直到二战结束后不久,美苏冷战登场,似乎为欧洲(西欧)再统一(reunification)的梦想带来了新机遇(按欧洲经济共同体与北大西洋公约一样,都是美苏冷战的产物)。1958年,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六国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简称EEC)。简称“欧共体”。顾名思义,它是个为了建立共同市场的纯经济性国际组织。

1993年,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提升为“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EU),是个拥有12个成员国的经济政治联盟。苏联解体后,欧盟迅速扩张,如今成员已经多达28国,总面积43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5亿。其成员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三大经济体之一。

欧盟内部存在结构性矛盾

欧盟的成立与势力迅速扩张,似乎点燃了欧洲(西欧)再统一的希望之火。但在我看来,这希望之火最终将熄灭,因为欧盟内部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是经济一体化和政治民族化的矛盾。为了调和这一根本性矛盾,设在布鲁塞尔的欧盟首府,不但有“欧洲理事会”(由成员国首脑组成) 、“欧盟理事会”(由成员国部长组成),还有“欧盟委员会”(行政机构)、“欧洲议会”(由成员国委派议员组成)。

在组织结构上架床叠屋,臃肿低效岂可避免?加上官方语文居然多达24种(按:联合国官方语文只有六种),成为欧元区的成员仅19国(英国始终不加入),甚至连度量衡也不能统一,公制与英制并用(英国保留英制),更加令人费解,不敢苟同。

以上举措是基于欧盟“多元一体”或“一体多元”这个基本理念,但对于消除欧盟内部的结构性矛盾,作用有限甚至毫无作用。至于在政治上,欧盟力求成员国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恐怕是欧盟内部面对最大的挑战。这是因为有些成员国加入北约,有些却没有,同时基于地缘政治或历史原因,每个成员国的安全关切、核心利益并不相同。一旦强人之所难,不但不能促成欧盟内部团结,反而诱发其结构性矛盾表面化。例如:要求制裁俄罗斯的步调一致,但对每个欧盟成员国,所产生的利害关系哪能一致?这无疑是欧盟外交一大败笔。

说到最近英国公投脱欧,结果出乎意料,论者几乎都把它和“难民问题”挂钩。其实,它仅仅是激化欧盟内部结构性矛盾的外因,也仅仅是英国想要脱离欧盟的诱因。我个人认为,从历史和现实角度来看,英国脱离欧盟只是迟早问题,今年明年不“离家”,几年之后也会“出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前面所说的欧盟内部结构性矛盾无法化解,而英国人总是“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缅怀着昔日大英帝国的荣光,哪愿意长期屈居于德、法之下?

二战结束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却又出现政治民族化的大趋势,联合国成立之初,会员国仅有50多个,而今天却增加到近200个。民族国家带来的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当年既然阻止了罗马帝国的重建,如今仍然是妨碍欧洲统一的基本因素。在政治认同的民意考查中,有人发现:把自己当成“欧洲人”的28国公民,大约只有51%,而英国人只有45%,低于平均水平。

针对欧盟群龙无首,有人谑称,欧盟成员都是小国:一类是知道自己是小国的小国,另一类是不知道自己是小国的小国。这么一来,你想谁来领导又如何领导欧盟走向政治统一?这岂不又是欧盟的致命弱点之一?回顾历史,德国走向统一的历史告诉我们:普鲁士在日尔曼诸邦中脱颖而出,成为理所当然的强势领袖。它在经济上利用汉萨关税同盟,凝聚各邦的力量;在外交上独立自主,不受法、奥等强国的支配;在军事上采取铁血政策,铲除奥、法两国在日尔曼的势力,最终建立德意志帝国。

总之,方兴未艾的民族主义是一道道欧盟跨越不过的沟壑,欧洲再统一的千年梦想难以实现。(按:神圣罗马帝国成立于962年,欧盟成立于1993年,二者相差1031年,所以称之“千年梦想”)那么,今后欧盟应该何去何从?我认为它应审时度势,进行深化改革,简化其臃肿低效的同盟体制,逐步去除外交、安全一体化,并专注于加强经济一体化,维持、巩固作为世界三大经济体之一的地位。

作者是本地资深教育工作者

欧盟的成立与势力迅速扩张,似乎点燃了欧洲(西欧)再统一的希望之火。但在我看来,这希望之火最终将熄灭,因为欧盟内部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是经济一体化和政治民族化的矛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