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物的生物转化通常分为二相,具体是怎样的?

 茂林之家 2016-09-27

药物的生物转化通常分为二相,具体是怎样的?

【解答】药物的生物转化通常分为二相:第I相生物转化,也称为药物的官能团化反应,是体内的酶对药物分子进行的氧化、还原、水解、羟基化等反应,在药物分子中引入或使药物分子暴露出极性基团,如羟基、羧基、巯基、氨基等。第Ⅱ相生物结合,是将第I相中药物产生的极性基团与体内的内源性成分,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或谷胱甘肽,经共价键结合,生成极性大、易溶于水和易排出体外的结合物。

第I相生物转化

结构特征生物转化规律具体药物
含芳环的药物氧化代谢成环氧化合物然后重排生成酚或被水解为二羟基化合物苯妥英、保泰松、华法林
含烯烃的药物生成环氧化合物后转化成二羟基化合物卡马西平
含炔烃的药物端炔生成烯酮中间体水解成羧酸,非端基炔烃发生N-烷基化反应炔雌醇
含饱和碳原子的药物末端碳和倒数第二个碳氧化、支链碳上发生羟基化丙戊酸钠
含卤素的药物氧化脱卤素氯霉素
胺类药物N-脱烷基化和脱氨反应;N-氧化反应普萘洛尔、利多卡因
醚类药物O-脱烷基化反应,生成醇和酚以及羰基化合物可待因、吲哚美辛
醇类氧化成羰基化合物伯醇 醛 酸
仲醇 酮
酮类生成仲醇美沙酮
硫醚S-脱烷基和S-氧化反应6-甲基巯嘌呤、阿苯达唑
含硫羰基化合物氧化脱硫硫喷妥、塞替派
亚砜类药物氧化成砜或还原成硫醚舒林酸
含硝基的药物还原成胺氯霉素
水解成酸和醇普鲁卡因
酰胺水解成酸和胺普鲁卡因胺、丙胺卡因
N-氧化为羟胺非那西汀

第Ⅱ相生物结合

1.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反应

药物代谢中最普遍的结合反应,生成的结合产物含有可解离的羧基(pKa3.2)和多个羟基,无生物活性,易溶于水和排出体外。

四种类型:O-,N-,S-和C-的葡萄糖醛酸苷化。

举例:氯霉素导致灰婴综合征。新生儿体内肝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A)转移酶活性不健全,导致葡萄糖醛酸缺乏,氯霉素无法代谢引起中毒。

2.与硫酸的结合反应

参与结合的基团主要有:羟基、氨基和羟氨基。只有酚羟基化合物和胺类化合物能生成稳定的硫酸酯化物。

3.与氨基酸的结合反应

4.与谷胱甘肽的结合反应

谷胱甘肽: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组成的含硫醇基(巯基)的三肽化合物,在体内起到清除代谢产生的有害亲电性物质的作用。

5.乙酰化结合反应

乙酰化结合对象:含伯氨基(包括脂肪胺和芳香胺)、氨基酸、磺酰胺、肼、酰肼等基团药物。结合后极性减小,去活化:亲水性的氨基→水溶性小的酰胺。

6.甲基化结合反应

特点:降低被结合物极性和亲和性,去活化。例外情况:叔胺化合物甲基化后生成季铵盐,有利于提高水溶性而排泄。

甲基化对象:酚羟基、氨基、巯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