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茶企会出“星巴克”吗 ?不信,请来看这几个案例

 369蓝田书院 2016-09-28

中国或许能够出现个茶饮界的星巴克。

 

在国内正在出现以年轻消费群体为主的茶饮连锁店,这是笔者去贵州出差时,在机场看见了贵州当地的茶饮品牌宜北町。


在机场的宜北町▼


价格接近星巴克的价格,环境也装修的不错。


它的贩售方式——不是街边随取随走的珍珠奶茶,也不是摆设在陈旧的传统茶室里消费动辄上千的高档茶饮,而是利用中国一种更加时尚、新鲜的方式,把历史悠久的“茶”卖给年轻群体。


▼整体的装修风格以及运作模式与传统的茶饮不同,更近星巴克,还是以年轻人为主。



越来越多的企业看上茶饮这块肥肉


根据统计,全球茶饮市场,有900亿美元的商机。仅热茶市场就占了其中的四成,已有成熟饮料零售经验的星巴克看到了潜在的机会。


星巴克在四年前花了6.2亿美元收购了专业散茶零售商Teavana作为证明。


在2016年的上半年,曾经有预测说,星巴克下半年将要在中国开teavana的实体店以占领比中国的茶饮市场。和传闻的不同,Teavana 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不是开业美国总部那样的零售店 Teavana Store 或者茶水吧 Teavana Bar,只是在星巴克咖啡的基础上加上了茶饮配方的饮品以及部分茶叶。



星巴克在16年新上来的两款茶饮▼




比起星巴克的保守策略,和宜北町类似的国内茶饮品牌——因味茶(inWE)定位更加明晰扩张的速度也是更快。


2015年6月6日因味茶第一家门店在上海开业,此后陆续在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开出13家门店。2016年7月份获得了刘强东的个人投资5个亿后,开始被大众关注视野。


根据了解,目前因味茶13家门店的月均营业额在10万至60万元人民币不等,电商渠道产品销量也在不断上升;同时,门店里你看见的家具等都是可以有链接可以购买的,通过链接卖出一件家具,因味茶就抽取5%-7%不等的佣金。


▼媒体很自然的把奶茶妹妹的因素加入进来以满足大众的好奇心理,甚至连9月底在南京开两家分店,都要灌上因为是“奶茶妹妹”的故乡。



借势营销的背后,inWE为了让茶这一传统的饮品获取更多的年轻人的选票,口味上确实也做了一些功夫:  


首先,因味茶主打的产品是各类原叶冲泡作为茶体的海盐茶,这种茶饮是在原叶冲泡的茶体之上加入了海盐奶盖,让奶盖的甜味和咸味在入口时综合掉茶体的苦味,使之更易被年轻人接受,又不失茶叶原本的芳香。 


同时,因味还有诸如“气泡酵素茶”这样原创设计的饮品——就是往茶体中加入苏打和酵素,让茶饮喝起来具有一种碳酸饮料的口感,却又比碳酸饮料健康得多。


▼无论从口感上还是外表上,它更加接近年轻人的审美。



此外,因味茶也有用传统的热水冲泡出来的茶饮,比如乌龙、红茶、绿茶等等,毕竟因味茶面向的是25 - 35岁的群体,这部分群体包括刚入门、更追求奇特口感的年轻人,也包括一部分对茶的审美接近于父母的年轻人,传统冲制的茶就是为后者准备的。



年轻人会真的喜欢这种新式茶吗?


即使口感可以,这一种星巴克式的连锁茶饮店模式也会遇见这样那样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前段时间,某媒体采访了部分年轻人,想了解他们对茶的看法。其中不少年轻人对茶感兴趣,只是觉得传统的喝茶方式太复杂,而且传统的茶室太商务,并不适合自己去消费。


可以看出“新式茶”在国内是有市场。


但是,也有很多年轻人表示——不会主动在咖啡和茶之间选择后者。即使是喜欢喝新式茶的年轻人,也表示她们更喜欢在星巴克喝茶。


星巴克的茶▼



真正左右年轻人消费的关键点是——消费场景。


传统茶室的消费场景不适合年轻人,但是新式茶的消费场景又和星巴克重叠,因味茶如何做出和星巴克差异化?跟星巴克的茶又有什么不同?


所以和因味茶类似,都曾试图走年轻化路线的重庆茶品牌“嫩绿”和河南荼啡茶,扩张效果并不佳。因为看上去差不多,年轻人为什么不选择逼格更高的星巴克呢?


嫩绿现已被因味茶收购▼



国外就有成功的案例


源于新加坡的TWG Tea以其丰富的茶饮和媲美奢侈品的逼格,6年时间连锁店开到了美、英、日、中等。


定位比因味茶们更高端,风格看上去不年轻,但是年轻人挺喜欢。


逼格满满的装潢风格和极其丰富的茶饮(来自全世界800多种)▼



英式服务、还有各种美味西餐▼



什么时候中国的年轻人觉得喝茶是一件很有逼格的事情,或者喝茶是一件很酷的事情。那么他们就会愿意说,我去喝个茶!


大家是否看好这种以年轻人为销售对象的茶饮连锁店,如果不看好,是什么理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