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土楼的安全防卫体系

 公司总裁 2016-09-28
客家土楼的安全防卫体系

大家一直认为土楼十分神秘,据说当年美国卫星拍到土楼,误认为是核导弹发射基地。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在全社会呼吁全国大大小小的村,每个村建一座土楼,吓死美国佬,咱也算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后来想想还是算了,中美关系大局为重。土楼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巨大,江西、福建、广东都有。土楼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集居住、生活、安全于一体。今天,“方志”君给大家介绍介绍土楼的安全防卫体系。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从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开始,每逢改朝换代的战乱时节,便有大量汉人以宗族,自然村等为单位进行南迁,以躲避北方战乱,这些南迁的汉人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亚文化群体——客家文化。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客家人要面临来自匪徒、南下胡人、原住民,甚至官府等许多势力的威胁,为此,他们藏匿于深山,建立起自给自足的生活经济体系,而为了充分保证自身的居住安全,客家人将中原带来的夯土技术和江西、福建、广东等地的自然条件相结合,并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与智慧,逐步形成了客家人特有的一种群体居住建筑形式——土楼。

1.客家土楼安全防卫体系的特点

客家土楼安全防卫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它和前代堡垒单纯的外部防护不同,而是充分考虑了建筑内外部以及各类自然因素可能带来的对安全防护的影响,同时充分考虑建筑物内部的给养、排水、防火等因素,将整个土楼和居住在当中的客家人视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土楼不是将安全防护简单地定义为外墙的坚固,防止外部敌人进入内部,而是将建筑、人及自然整合起来,将安全防护作为了统一的体系进行设计和建造,这是土楼安全防卫体系区别于其他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

“方志”君带你了解客家土楼的安全防卫体系

安全防卫体系的另一个特点便在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土楼和中国传统建筑在选材方面有所不同,中国的传统建筑多为砖木结构,且木结构在房屋建筑的承重中通常起骨架作用,而砖多为辅助受力和围合性建筑构件。土楼则将砖石作为建筑的主要结构和承重构件,木结构则起辅助受力和装饰,传输力矩等作用。这一结构特点,使得土楼在结构上的受力能力优于普通建筑,且大量的砖石被用于土楼外部砌墙,大大提升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力学性能。2客家土楼安全防卫体系的组成

外部防护。一般来说,土楼不论外形如何,其外部均由一道坚实的墙体围合,同时墙体也构成土楼的主体。土楼的外墙高大厚实,远远超过其受力所需,这当中主要原因便是从安全防护的角度出发。以承启楼为例,作为土楼的代表,承启楼的底墙厚1.5米,高12.4米,闭合成封闭状,墙下以2米见方的巨石作为基础,墙体十分坚固,甚至可以和中国古代中型城市的城楼比肩。在如此坚固的外墙包围下,冷兵器时代的匪徒、歹人、官兵和胡人等有威胁的人群,极难攻破土楼的外部围墙。在土楼中,为了减少窗口对外墙防卫带来的影响,客家人创造性地发明了“多开窗,开小窗”的修建方法,即在墙体上多开窗,但每一扇窗都严格控制大小,使得外部人员极难通过窗口进入,而少数面积较大的窗户,则增设窗棂,将其划分为数个小窗,外部人员仍然难以进入。这样,即保证了土楼内部的通风与采光,也保证了外墙防护的连续性。除此之外,土楼首层不开窗,作为厨房或仓库使用,并不供人居住,大型土楼则首两层都不开窗,这样大大提升了土楼外墙的防护能力,也使得土楼外部形成了较为壮观的多窗景象。

“方志”君带你了解客家土楼的安全防卫体系

坚固的防御门闩对于土楼的大门,客家人尽量只开一扇,少数规模较大的土楼必要时最多设两扇,由于楼门属于外墙防护系统的薄弱点,且直接处于地面,很容易成为敌人重点攻击的部位,因而土楼楼门的制作与安置也十分考究。首先,楼门的门框及台阶、门槛全部以坚硬的花岗石或青石制成,石制门框的四周紧密咬合,与上下左右的墙体及地面紧密连接,这在加强门体与周围结构咬合的同时也可以对大门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除了坚硬的石制门框,门体也精选坚硬材质的整木制成,厚度可达15cm以上,边框和薄弱处再以精铸铁皮包承,门内侧则布有数根巨大的方形门闩,避免圆形门闩易滑动,易移位的弊端。整个楼门系统,紧密联系为一体,坚固可靠,可以承受长时间的剧烈撞击。楼门虽然坚固,但毕竟为木质,若施以火攻,时间一长也将遭受到严重破坏,丧失防御能力,而客家人在土楼的修建过程中则充分考虑到了火攻对安全防卫系统的破坏,在楼门和部分墙体处开凿了水槽,水槽和土楼内部连通,抵御外部进攻时,客家人可以向水槽内灌水,水随着水槽流向楼门和墙体处。土楼的水槽较大且布置精细,水通过水槽可以精准地流向门及墙体,既可以防火,也可以灭火。

“方志”君带你了解客家土楼的安全防卫体系

衍香楼的灭火设施

2. 内部给养。由于土楼规模有限,不可能和城池相比,若敌人围而不攻,时间一长,内部给养将面临严重不足,土楼很有可能将不攻自破。因而和外部的安全防护相比,土楼内部给养也显得十分重要。关于内部给养,客家人在土楼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也给予了足够重视,其内部给养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源保障。在选址方面,土楼必须选在可开凿水井之处,且待水井修建完成并确认可用之后方才开始正式修建土楼。水井建于外围之内,当土楼被围攻后客家人可以通过水井取水保障生活,也可取水用于灭火、防火等。土楼基本都有至少两口水井,大型土楼可多达四到五口。

“方志”君带你了解客家土楼的安全防卫体系

振成楼内的隔火墙

(2)食物保障。由于土楼的建造形式基本为围合布局,在坚固的外墙与居住房间融为一体,而围合中部便是大片的空地。在客家人的生活中,土楼中央空地除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之外,全部用作菜蔬种植及鸡鸭等小畜的饲养。这些菜蔬和小畜生长周期短,虽然品种有限,但可以保证土楼内人员的基本生活。

(3)库存保障。若敌人包围时间过长,土楼内部给养有可能出现失衡,即食品供应出现不足。考虑到这一情况,客家人在土楼中设置了大量的库房,不开窗的一二层原则上基本均为库房,库房中储存有大量给养物资,主要有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和砖石等修补土楼的材料及工具,此外,客家人还往往制作大量的腌制咸菜与干菜,肉干等,这些食物放置时间可达数年之久,可以充分补充土楼内部的食物供给。

3.自然因素

(1)防火。土楼的防火安全体系主要分为主动防火与被动防火(灭火)两个方面,主动防火方面主要是从土楼建筑本身来提高其主动的防火性能。首先,土楼在建筑材料上便十分重视防火,土楼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木质结构在建筑中的作用,大量采用石、砖、瓦、黄土等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可燃性低,阻燃性高,有积极的防火作用,对外部的火攻也有很好的阻燃效果。其次,由于土楼围合性的布局,高大的墙体将不大的内部面积完全包围起来,风力和气流对火势的推动作用受到很好的控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土楼不仅大面积选用非易燃性材料,对于楼内的易燃材料,客家人进行了防火性能的改造,这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是十分罕见的,其中以楼层之间的楼板为代表。受建筑材料的限制,土楼建筑的横向承重构件楼板无法使用砖石等材料,仍需使用木梁、木板,考虑到这些材料防火性能差,客家人在木质楼板上又加铺了一层小青砖,这在美化装饰建筑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土楼在横向面的防火性能,由此,土楼建筑在横竖两个方向都具备了较好的防火能力。在被动防火方面,则主要是发生火情时水源的取用,土楼在选址上便十分重视水源,除了内部有水井之外,许多土楼在外部还修建有池塘,并从溪流和水井等处修建引水沟渠至土楼内部以供生活及消防使用。五云楼的防火设施

(2)排水。土楼的排水系统在设计和修建过程中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土楼内部的地势采取了“中间高,四周低”的建造模式,这与现代建筑中屋顶和公路排水的设计十分相似,同时天井的高度低于通廊地面40厘米以上,常见的降雨或人为原因蓄水均不会超过这一高度,可以保证居住区的干燥;其次,土楼的底层地面上层以鹅卵石砌筑,渗水效果较好,可以消解部分地面积水。

客家土楼排水系统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其排水沟系统,土楼的排水沟分为明沟与暗沟,天井等处的积水顺地势流向四周后首先汇聚在明沟之中,明沟水再通过暗沟从土楼下部穿过,排到土楼外部。排水沟同样用卵石铺成,汇集的水量少时渗入地下,量多时通过排水沟汇集外排。为了保证排水沟的通畅,客家人定期对明沟进行打扫,在明暗沟交接处设置铁栅栏,或用砖砌成几何形状,以阻挡体积较大的杂物进入。而在暗沟内部,则放养一定数量的乌龟,乌龟喜欢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且可以暗沟中的虫蚁为食,而乌龟的日常活动和来回爬行则可以起到疏通暗沟的作用,除此之外,客家人还定期用长竿对暗沟中的污泥杂物等进行清理,可以说,土楼中的排水沟充分将自然条件,人为建筑和生物特性结合在了一起,表现出了优越的排水能力,多雨水,土楼中居住客家人也往往多达数十上百户,但是土楼却极少出现内涝,排水极为畅通,启明楼,善庆楼,承启楼等许多数百年的土楼,其排水系统至今仍可以正常运作并充分满足内部居民的需要。

客家土楼作为我国客家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集大成者,在动荡不安的岁月表现出了突出的自我防卫能力,清代及之前修建的土楼,历经数百年,许多至今仍在正常使用,其安全防卫体系中体现出来的对建筑,居民和自然等因素充分全面的考虑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十分值得现代建筑借鉴。土楼也成为了我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在世界建筑文化研究领域中大放光芒,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于土楼的安全防卫体系一定可以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