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城顾城:他的诗一顾倾城

 发发执笔 2021-12-30

这一篇是2016年9月写的文章。当时发表在某个写作平台上,被平台的官方公众号转发,后来被各种奇怪的网站相继转发。最近时不时还能收到读者的“喜欢”。这篇大概是我最喜欢的文章,并非写得好,而是因为,顾城。

很多人知道顾城大概是源于这两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或者是这首《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两首也是顾城最被喜爱和最广为流传的诗歌。

而我最喜欢的是这一首:

顾城写下这首诗歌时,只12岁。小顾城用四个简单的句子,以自己孩童的视角,解释了星月的来由。这首诗歌纯真得犹如童话。


生命,终为灰烬

《星月的来由》并非顾城的第一首诗。在文艺爱好者兼诗人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顾城6岁时便写了第一首诗。8岁时,他写的《杨树》,令父亲喜出望外。

一棵杨树,被砍去树枝,留下永不愈合的伤口,小顾城称其为“眼睛”。顾城的父亲顾工很喜欢这首小诗,他看到了儿子的天分。然而,诗里淡淡的伤感令父亲不解:“为什么读来偏偏有一种孩子不该有的悲伤呢?”

顾城悲伤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仿佛他的周身萦绕着哀愁的雾汽。他的黑眼睛睁开,你可以看到一湖碧水。

13岁时,顾城写下:

这首诗让人惊叹天才如顾城的想法,也让人唏嘘,这不正是他这一生的写照吗?他保持初心,一次次与世界和现实对抗,执着地想要建立自己的童话世界。然而他的幻想屡次破灭。到最后,不被“破灭”放过的他,以自己的方式和这个世界挥别。

同年的还有这一首:

13岁时的我,上初中,每天面对语数英物理历史,脑子里塞满英文单词和公式,傻傻地不知人生为何物。而13岁的顾城,却已经开始思考生命和生活。他的遐思令人赞叹;他的多愁善感令人心疼,一个小孩为何如此悲凉?

如果不是诗歌下面标注着日期1969年,我会以为这是一个饱经世事的老者写下的文字。

假如人有属性,那顾城一定属水


秘密的声音

受家庭氛围的熏陶,小顾城对昆虫和草木特别感兴趣,他喜欢大自然。偏爱沉默的他小时最喜欢做的两件事就是阅读和观察自然。

他对自然事物的仔细观察,使他内心极其丰富,心灵受到触动大脑产生感悟,于是生出了诗句。

不难发现,顾城的诗歌里大量出现自然事物的形象。在1971年《生命幻想曲》一诗中,出现了二十多种自然景物和事物:贝壳、柳枝、夏蝉、风、晨雾、蓝天、阳光、新月、冰山、蟋蟀、森林……他在诗里写道:“我把我的足迹/像图章印遍大地/世界也就溶进了/我的生命

他热爱自然。在《我赞美世界》中,他同样用了数种自然形象。这首诗的开篇很可爱:“我赞美世界/用蜜蜂的歌/蝴蝶的舞/和花朵的诗”。他把月亮喻为卵石,把星群比作金沙,他把这些自然的一切“从生活中,睡梦中,投入思想的熔岩,凝成我黎明一样灿烂的——诗歌”。

自然赋予他很多灵感。他曾说:“我在自然中听到一种秘密的声音,这个声音在我的生命里变成了诗。

顾城善于观察生活。一个简单的小动作,一件平凡的小事物,被他看过一眼,经他的手,就仿佛有了诗意。如这首写于1980年的小诗:


所有纯美的童心,都是你的港口

除了诗歌,顾城还喜欢安徒生的童话。

1969年顾城父亲顾工被下放山东一农场,顾城随着父亲在农场里度过了五年。那五年里他无法跟以前一样有大量书籍可以阅读,于是偶然拾到的一本《安徒生童话》成了他的心头爱。也是那时起,他开始在头脑中构筑自己的童话世界。

顾城称安徒生为“师”,因为二人都曾当过“笨拙的木匠”。他写过两首诗歌给安徒生:《给我的尊师安徒生》和《给安徒生》。

在《给我的尊师安徒生》一诗中,他写:

他愿在童话里安歇,“在花朵和露水中间,我将重新找到,儿时丢失的情感”。

受安徒生童话的影响,顾城也曾写过许多童话寓言诗,后来这些诗曾结册出版。顾城的寓言诗读来让人会心一笑。

个人比较喜欢的是他的名为《台灯与路灯》的童话寓言诗。诗里,台灯“华美又俊俏”,它看见窗外街角的路灯,“冷冷落落”,不禁产生怜悯之心。它认为路灯“盲目孤高”,白白浪费自己的亮度去照亮没有一丝报恩之心的陌生行人,不如自己“安稳自在,风雨不着”,还有一个美美的灯罩。

路灯的回答是:

顾城用台灯和路灯的对话,讲述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台灯寓意为只愿安逸生活,不喜挑战的人生价值观。路灯意指那些愿为理想奋斗,风雨中也坚持不懈的人。


花,从梦里来

保持一颗童心的顾城,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王安忆在《蝉蜕》一文中,说顾城:软软的,不愿长大的小身子。

朋友们一起在植物园春游。顾城会躲起来,用泥块袭击朋友,“就像是一个无忧无虑的调皮学生”。

舒婷曾写过《童话诗人》赠与顾城,她说: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兰的花。

顾城自己在诗里也写道: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

正是因为有如孩童般一直长不大的一颗心,顾城在25岁时仍可以写下可爱纯真的诗句:

顾城的很多照片里,都戴有一顶帽子。

在国外演讲时,他解释说帽子给他安全感。作为喜欢安静环境和性情沉默的人,顾城不喜欢繁华嘈杂的大城市,戴一顶帽子,他会觉得帽子帮他屏蔽外界的吵闹。

他也曾有过另一种解释,戴了帽子他的任何想法就都不会从头脑中溜走。他连睡觉时也戴着帽子,为了防止梦也悄悄溜走。

顾城是梦的孩子。在《鱼乐:忆顾城》里,友人回忆说:“他觉得人的梦里有许多神奇的暗示,因此他早晨醒来,总是要回忆自己做过的梦,然后把梦的场景与片段,记录下来,他觉得这种冥冥之中的暗示,可能是做好的诗。”

顾城自己也说:我所有的花,都从梦里出来。我所有的梦,都从水里出来。


一个任性的孩子

1979年,23岁的顾城在火车上与谢烨一见钟情。四年热恋后,二人喜结连理。顾城与谢烨十分相爱。在顾城眼里,妻子是他的维纳斯,热恋期间他文思如涌。在谢烨眼里,丈夫是个深情的天才诗人。

在朋友眼里,谢烨活泼又现实,顾城却时常忧郁且迷失在梦里。

顾城十分依赖妻子。在写作时,谢烨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只能在他视角范围内活动,顾城偶然抬头便可以看到谢烨灿烂的笑脸。

然而,久而久之,顾城对妻子的爱恋和过分依赖给妻子带来困扰。顾城不会做事,家里的一切大小家务都由谢烨完成,就连外出挣钱的人,也是谢烨。

谢烨曾向好友诗歌评论家钟文抱怨:我去外面打工,让他到了饭点给小木耳(儿子)喂我调好的奶糕。如果我下班回来晚了,他竟然可以吃掉我给儿子准备的奶糕。他就是这么一个没有生活能力的人。

钟文宽慰她:小谢,你当初嫁给他时,就应该知道,他本来就是这样一个“大孩子”,永远不会长大,生理上会长大,但心理上不会长大,所以才能写诗

顾城的朋友们都是把顾城当小弟弟般看待,在他们眼里,顾城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顾城也很开心地认北岛为大哥,舒婷为大姐。

顾城写过一首诗《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在诗里,他想: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

画下想象中的爱人,“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

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画下一只树熊,他有“很多很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这只树熊是顾城自己。

诗歌的结尾是:

1993年10月,激流岛事件发生,顾城的好友们无不震惊。

王安忆在回忆顾城的文章《蝉蜕》里写道:可这个不肯长大的孩子,任性到我的就是我的,宁愿毁掉也不能让,就这么,将谢烨带走了。

顾城就这么任性地走了,全然不顾一对老人家和一个年幼的小儿子。在给母亲的遗书中,他说不要太过伤心,就当作他仍在远方。顾工闻此噩耗,一径颓然,“度着几近闭关的日子”。

王安忆说:贾宝玉去做和尚,还在完成功业之后,并且向父亲三叩谢恩。哪吒如此负气,也要最后喊一声:爹爹,你的身子我还给你!而顾城说走即走,没有一点回顾,天才其实是可怕的。


命运是大地

美国诗人艾略特·温伯格回忆顾城时说:他曾是一位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匠,如今他的诗歌被视为是他人生的倒叙

有人说,若顾城不死,那他会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之一。可惜,也许上天在赋予他一身才华的时候就决定好了他生命的长度。

顾城说:命运不是风来回吹,命运是大地,走到哪里,你都在命里

他的最后一首诗,《回家》,写给儿子。顾城为了独享谢烨的爱,把儿子寄养在外国人家中,几乎不去探望。我本觉得这个天才诗人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读了这首写给儿子的诗和留给儿子的遗书后,我才发现他是爱着这个孩子的。

这封遗书,读来让人泪流。

在《回家》一诗中,他对儿子说:我要回家/你带我回家

回想6岁的小顾城写下的第一首诗:

最初和最末,主题都是 回家。温情依旧,斯人却已逝。

顾城说:不要问我的过去,我回来了,这就是全部故事

我想改成:不要问他为什么,他的诗留下了,这就是他的全部人生

所幸他留下了这么多优秀的诗作。顾城终其一生用孩子般的视角观察世界关注一切。我们得以通过他留下的诗歌,透过他的眼,去寻找已经逝去的纯美的童心。


再没有噩梦,没有蜷缩的影子

1956年9月24日,顾城诞生。

若他还在,今年就该是一位60岁的老人了。若他还在,历经时光洗礼,顾城是否会成熟一点点,抑或还是任性如昨,仍然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以前我从未想过去了解顾城和他的诗,唯一的了解是在小学辩论比赛上听到那句最有名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再无其他。

上周在图书馆读了一本《鱼乐:忆顾城》。诗人北岛收录了几个好友如舒婷、王安忆、毅伟等人回忆纪念顾城的文章,编辑成书。

通过同为作家或诗人的好友的视角去了解顾城,比读传记真切得多。朋友们回忆顾城的纯真和孩子气,怀念顾城和谢烨的美好爱情,叹息悲剧的结局。

行文中,好友们引用了顾城的诗句。顾城诗句之美,我一见倾心。于是找来顾城的诗集来阅读,于是有了这篇文。

现在有些人写诗,一字一词一句经过反复推敲,力求达到完美。而顾城的诗给我的感觉是,浑然天成。仿佛直接由心底流露出来,无需雕琢已然是美玉。

前者写诗是用脑,顾城写诗是用心。他的诗句,一顾倾城。

最后,以他的《来临》(节选)作为结尾:

文思不够深刻,且写得有点长。可是实在是喜欢这些诗句,不忍删去。谢谢你耐心看完。希望你我都可以在顾城的诗中,体会到再也寻不回的儿时的感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