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顾问|关于肥胖,你属于哪种类型?

 岚韵 2016-09-28

能大声喊出来的,都是真话。能老远认出来的,都是真胖!!!



肥胖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西医根据病因一般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肥胖:

又称单纯性肥胖,伴有脂肪、糖代谢调节过程障碍。此类肥胖最为常见,分三型:


 

体质性肥胖:

 ①有肥胖家族史;

  ②自幼肥胖直至成年:

  ③呈全身性分布:

  ④限制饮食及加强运动疗效差,对胰岛素较不敏感

 

营养性肥胖: 

①20~25岁以后营养过度及遗传因素而肥胖;

②以四肢肥胖为主,脂肪细胞肥大而无增生。

③饮食控制和运动的疗效较好,对胰岛素敏感,经治疗可恢复


以上两种肥胖,统称为单纯性肥胖,特别是城市里20~30岁妇女多见,中年以后男、女也有自发性肥胖倾向,绝经期妇女更易发生。

 


继发性肥胖:

   是以某种疾病为原发病的症状性肥胖。临床上少见或罕见,仅占肥胖患者中5%以下。下丘脑病、垂体病、胰岛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性腺功能减退症、水、钠潴留性肥胖等。

   而中医将肥胖分为以下五个证型:

 

 脾虚湿阻:表现为水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舌苔薄腻。

胃热湿阻:主要表现为头胀眩晕、消谷善饥、大便秘结,肢体沉重,口渴喜饮,舌苔腻微黄。


肝郁气滞:主要有胸胁苦满,胃脘痞满,月经不调,闭经,失眠,多梦。


 

 脾肾阳虚: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腰酸腿软,阳痿。

  
阴虚内热:表现为头晕眼花、头胀头痛,腰酸痛酸软,五心烦热。

 


人体的肥胖不仅与饮食紧密相关,还与遗传、能量代谢、精神因素等各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肥胖病常具有家族遗传倾向。调查表明,父母均正常,子女肥胖发生率占10%;一方肥胖的,发生率为32%~34%;父母均肥胖的,子女的发生率上升到50%~60%。虽然由于遗传的关系,肥胖者的子女比其他人更容易发胖,但是只要注意合理饮食与运动,肥胖仍然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能量代谢异常:在饮食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肥胖者的合成代谢比正常人亢进,特别是脂肪合成增加而分解减少,一般认为这种异常与胰岛素增加有关。另外,肥胖者对环境温度变化的应激反应低下,用于产热的能量消耗比正常人减少,多余的能量就以脂肪形式储存起来而至肥胖。

 

 经精神因素: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感到压力过大,为了解除心情上的烦恼、情绪上的不稳定,一些人往往借助大吃大喝来稳定情绪,长此以往的饮食过量,是导致肥胖的原因。


饮食及生活习惯:由于膳食结构的改变,动物性食物摄取量增加、谷类食物摄取量降低,还有各种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如进食速度过快,零食不断、不吃早餐、晚餐过饱、吃糖过多、偏食、运动不足等,导致总热量摄入过多,而消耗量过少,从而引起肥胖。

 

 (编辑:秋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