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假期的前一天的周记里写过,清明节的气氛不适合我们这伙幸福家庭,还有这个季节在家呆着越呆越冷。我好不容易放了两天假,就和一群朋友去营口去踩了一脚,我的先走遍辽宁省那13个城市的目标又完成了一个。但是去营口并不是就为了在地面上踩一脚,其主要原因是营口是一个铁路的尽头站,还有是想看看营口的老建筑。回来之后发现了两个问题值得研究,一是我觉得沈阳比较埋汰;二是证实了传说中沈阳人着装打扮比较土。
下面说说营口的基本情况:营口市位于辽东半岛西北部,城区距沈阳市166公里,面积4970平方千米,人口242万人,大辽河在营口注入渤海。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咸丰八年(185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开辟牛庄等通商口岸。后英国人感到牛庄水浅轮船难以驶入不宜做通商口岸。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英国人"密迪乐"到营口勘查,提出开辟营口港以取代牛庄。英国人把通商口岸移到营口后在辽河南岸修建码头,停泊船只,以水运贸易。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四月三日营口开港。此后,日本人、德国人、美国人等还有本地的商贾相继在营口沿河修建码头。 随之各种服务配套设施也相继修建,所以营口的老建筑就很多样化。
今天我只这次旅程和火车有关系的一些事,因为一直盘算着去个尽头站去看看,去年没去成溪田线的终点田师府就很遗憾,这次去营口很大的理由就是去个尽头看看。

去营口其实走的还是沈大线,最后在大石桥进入营口线
   
4号那天四点多就醒了,早早的出门还是没赶上第一班公车,到了北站发现候车室已经改成刚广场上的临时候车室了,一想也没什么可拍的就什么也没留下,这次坐的是6点19发车的漠河到大连的2668次,原本这个车的路线是漠河县到营口的,终点大概是去年改的。车出了北站就是前往沈阳站,然后过河到苏家屯,在苏家屯正好拍到了SS1和HXD3B两个相隔近30年的家伙的相遇。
 
出了苏家屯沈大线和沈丹线分开之后,沈大线的第一站林盛堡,这次头一次注意那还有个煤矿,而且车到的时候会有当地的小票火车和这趟列车接驳,有时间一定去看看。
  车到辽阳下了很多人,辽阳站因为哈大客专的修建而变得十分混乱,远处新站台正在建设,老站台这边更奇怪,下了车的人只能在站台等着这趟车开出去之后才能离开站台出站,所以站台上有很多的人。

没有什么比它更能证明这里就是鞍山
  由于大石桥和鞍山的站台都在路左侧,所以没拍到。列车出了大石桥之后驶入营口线,当远处的港口吊机出现的时候,营口就到了。
  这趟列车终点是大连,所以要去下一站盖州火车就要换向,总之营口这个车站位置很尴尬,当地人更习惯去大石桥坐火车。出了车站看见一雷锋塑像,具体它和营口有什么关系还真没打听过,一出火车站同行的老弟非要留个纪念于是就把他拍下了。出了火车站我们开始了在营口一天的游走,具体内容请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