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典型案例成为劳动维权的“辅导员”

 songsgt 2016-09-28
让典型案例成为劳动维权的“辅导员”
2016-09-20 08:05:36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二版 | 作者:李英锋
  知法懂法是劳动维权的前提,而劳动者只有全面了解法律、准确理解法律,在劳动维权时,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抓住重点,才能提高效率和成功率。

  北京市人社局在今年中秋节前夕向社会公布了2015年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涉及劳动报酬、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休假工资、医疗期等常见的劳动争议。其中,北京一职工未休带薪年假,申请劳动仲裁后,用人单位被裁决额外支付两倍工资作为补偿。

  北京市人社局此番公布的十大典型案例,每一起都关乎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每一起都具有很强的宣传教育意义。

  我国劳动保护法律制度可谓纷繁复杂。而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学习领悟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劳动者也缺乏时间学习法律,因而,劳动者大都难以全面透彻地了解、理解、掌握劳动保护法律制度的内容,即便对一些重点权利,劳动者的认知也很可能是粗枝大叶,一知半解。比如,对于带薪年休假,人们往往只知道基本权利的存在以及对应相应工龄的大致休假天数,却不知道在劳动者没有主动申请的前提下,用人单位没有统筹安排员工休假也是侵权,不知道劳动者不提出休假不等于放弃休假,劳动者放弃年假必须提出书面申请,不知道年休假还可以跨年休,不知道因为用人单位的原因劳动者没休年休假,该得三倍工资做补偿。但北京市人社局发布的典型案例一下子就把这些问题都“讲”到了,都“讲”明白了,让劳动者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知法懂法是劳动维权的前提,而劳动者只有全面了解法律、准确理解法律,在劳动维权时,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抓住重点,才能提高效率和成功率。典型案例包含具体的事实、具体的劳动关系、具体的争议,更贴近劳动实际,更接地气,看得见摸得着,典型案例中的法律知识和道理通俗易懂,更容易被劳动者理解领会,典型案例就是生动的普法课,有助于劳动者找准法律与自身权益的关系,有助于拓展劳动维权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劳动维权的质量。

  实际上,劳动维权典型案例也有助于企业等用人单位查找劳动保护漏洞,健全劳动保护机制,提升劳动保护水平,也能够对劳动监察、劳动仲裁起到有益的参照指导作用。笔者以为,应该归纳总结北京人社部门的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发布经验,并以法院系统已经成型的典型案例发布模式为标杆,建立劳动争议、劳动维权典型案例发布制度,让发布典型案例成为一种常态,让典型案例成为劳动维权的“辅导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