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漫谈用砚

 沙漠无涯 2016-09-28

面对现今学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人对砚怎样使用显得非常之陌生。

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对古文化感兴趣,又有先贤们找到最理想的文房四宝为我们的书房增彩,那就必然要了解它们使用的方法。

端砚质柔,用水及用墨都很讲究,如若不然很容易伤其本质。前人对用砚研墨非常讲究,除“水必新汲”外,必须要用好墨。好墨条也易找,当然是找存放过一段时间的最好;因为新墨胶重,重磨易伤砚质。在研墨的过程中,研墨的方式也非常讲究的。古人云“磨墨如病夫”讲的就是一个缓字: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墨锭,墨锭垂直于墨堂,运用腕力缓缓旋转。切忌快速打圈,快速打圈,对砚对墨都不利,砚面的锋芒会在快速圈磨中易失去,墨条就易容打滑,吸咬不稳,跳墨的现象就出来了;所出的墨汁,因为不能与水充分的溶解而起泡,我们称之为燥墨,这样的墨质也就相对差了。所以研墨要讲究循序渐进,要缓,心绪要调整好,切不可贪快。如果用墨量大,又想墨色好看,可以考虑放点猪胆与水调和一起研墨,当然这是偏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

在使用墨条过程中离开,墨条必须与砚分开搁置,绝不可随手立于墨堂中,否则取墨锭时会损坏墨堂,这种墨咬痕现象,在古砚中时常可见,切不可大意


使用完砚之后,要养成随时清洗的习惯。在洗砚的过程中,不得使用40度以上的热水直接洗涤。前人洗砚,多用皂角、丝瓜瓤或莲房壳清洗;也有用浮炭去墨且不伤砚,还有开锋的效果。如若方便计,可以用用过的宣纸或毛边纸,只要是绵软不伤砚的就可以用来洗砚。有些砚台易失锋,可直接用杉木松炭或用木材烧后的炭末开锋;又可直接用油石加水重新打磨也可。方法很多,在乎平常经验总结。

 如图:古砚砚堂中的墨咬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