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51:维生素类药物的用药监护(重点指数:★★★★)
(一)区分维生素的预防性与治疗性作用
(二)合理掌握维生素剂量
不宜将维生素作为“补药”以防中毒
(三)注意联合用药时对维生素吸收和代谢的影响
维生素类型 | 抑制药 | 促进药 |
维生素A | 新霉素、考来烯胺 | 维生素E |
维生素B | 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抗结核病药、 汞剂(增加排泄)、考来烯胺 | / |
维生素C | 阿司匹林 | 铁剂 |
维生素D | 苯巴比妥、苯妥英钠、考来烯胺、降钙素 | 钙剂 |
维生素E | 避孕药 | / |
维生素K | 抗菌药物、抗凝血药、肝药酶诱导剂、 考来烯胺 | / |
(四)遴选适宜的服用时间
维生素B2特定部位在小肠上部,餐后服用,可使其在小肠充分地吸收
※考点52: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分类及作用特点(重点指数:★★★★★)
类别 | 代表药物 | 作用特点 |
天然青霉素 | 青霉素G | ① 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繁殖期杀菌剂 ② 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应按每日分次给药。 |
半合成青霉素 | 口服耐酸青霉素 | 青霉素V |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 甲氧西林、苯唑西林、 氯唑西林、双氯西林 |
广谱青霉素 |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
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 | 羧苄西林、哌拉西林 |
抗革兰阴性杆菌青霉素 | 美西林、替莫西林 |
※考点53:青霉素类不良反应(重点指数:★★★★★)
(1)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药疹、哮喘发作等;
(2)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青霉素脑病;
(3)长期、大剂量可致菌群失调;
(4)大剂量用药可干扰凝血机制,导致出血倾向;
(5)大剂量应用钾、钠盐,可致电解质紊乱。
※考点54:头孢菌素类药物分类及作用特点(重点指数:★★★★★)
类别 | 抗菌谱 | 酶稳定性 | 肾毒性 | 代表药物 |
G+ G- |
第一代 | 强 弱 铜绿假单胞菌 及厌氧菌无效 | 青霉素酶稳定, b-内酰胺酶差 | 大 | 注射剂:头孢唑林、头孢拉定 口服制剂: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氢氨苄 |
第二代 | 强 稍强 铜绿假单胞菌无效,部分对厌氧菌有效 | b-内酰胺酶稳定 | 降低 | 注射剂:头孢呋辛、头孢替安 口服制剂:头孢克洛、头孢呋辛酯、头孢丙烯 |
第三代 | 弱 强 铜绿假单胞菌 及厌氧菌有效 | 高度稳定 | 基本无毒 | 注射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口服制剂:头孢克肟、头孢泊肟酯 |
第四代 | 强 更强 | 更稳定 | 无毒 | 头孢吡肟 |
第五代 |
|
| 无毒 | 头孢洛林酯、头孢托罗、头孢吡普 |
※考点55:头孢菌素类的用药监护(重点指数:★★★★)
(一)用药前须知患者药物过敏反应史和皮肤敏感试验
(二)根据PK/PD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
(三)长期应用头孢菌素类药时应注意监测凝血功能
(四)警惕双硫仑样作用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应用头孢类药物后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或接触酒精导致体内“乙醛蓄积 ”的中毒反应
(五)注意围手术期合理应用
(1)必须选择杀菌剂,首选头孢类;
(2)应在术前0.5~2h给药,选择静脉滴注,一般滴注30min左右;
(3)术后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4)抗菌药物须在细菌污染前已在组织内有一定杀菌血浆峰浓度,才能有效预防感染;
(5)对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过敏者,革兰阳性菌易感染者选用万古霉素;革兰阴性菌易感染者选用氨曲南。
※考点56: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作用机制(重点指数:★★★★)
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起始、延伸、终止)繁殖期、静止期杀菌药,
1. 起始阶段:抑制30S亚基始动复合物和70S亚基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2. 延伸阶段:与30S亚基的P10蛋白结合,致A位歪曲,mRNA错译,阻止移位;
3. 终止阶段:阻止终止密码子与A位结合;阻止70S亚基的解离。
※ 考点57: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重点指数:★★★★★)
1. 浓度依赖性速效杀菌剂,对繁殖期和静止期的细菌均有杀菌作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
2.对多种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很强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阳性菌作用较差
3.有药物交叉耐药性
4.具有肾毒性和耳毒性
※考点58: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重点指数:★★★★★)
1.耳毒性
包括前庭和耳蜗功能障碍、前庭损害,表现为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障碍。耳蜗功能受损可引起耳鸣、听力减退甚至耳聋
2.肾毒性
氨基糖苷类药在肾皮质高浓度蓄积,可损害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引起肾小管肿胀,甚至坏死,出现蛋白尿、管型尿或红细胞尿,严重者出现氮质血症、肾功能不全等。
3.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氨基糖苷药与体内钙离子络合,降低组织内钙离子浓度,造成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阻断。
4.过敏反应
可引起皮疹、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甚至引起严重过敏性休克,尤其是链霉素,应引起警惕。
※考点59:大环内脂类药物作用特点(重点指数:★★★★)
作用机制
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的供位点P位结合,竞争地阻断肽链延长过程中的移位作用,终止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低浓度时为抑菌剂,高浓度时可有杀菌作用。
广泛分布于除脑组织和脑脊液外的各种组织和体液中,在肝、肾、肺、胆汁中的药物浓度高于同期血浆药物浓度。
抗菌谱
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部分革兰阴性杆菌,非典型致病菌(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厌氧消化球菌。
泰利霉素对一、二代大环内酯类耐药菌尤其是肺炎链球菌具有较强作用
记忆:红霉素易被胃酸破坏,口服吸收少,一般使用其肠溶解片或酯化物
※考点60:四环素类作用特点(重点指数:★★★★)
作用机制
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为快速抑菌剂,常规浓度时有抑菌作用,高浓度时对细菌呈杀菌作用。
抗菌谱
广谱——包括革兰阳、阴性需氧菌和厌氧菌,对革兰阳性菌的抑制作用强于革兰阴性菌,尤其适用于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对某些原虫也有抑制作用。
※考点61:四环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重点指数:★★★★)
1、肠道菌群失调
可导致维生素缺乏,二重感染,难辨梭菌性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2、肝毒性
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均可能发生肝毒性
3、四环素牙
与钙离子形成的螯合物沉积于牙齿和骨中,造成牙齿黄染,口腔金属味。
※考点62:四环素类药物的禁忌症(重点指数:★★★★)
1、有四环素类药过敏史者禁用
2、可透过胎盘屏障,沉积于牙齿和骨的钙质区中,引起胎儿牙釉发育不良,并抑制胎儿骨骼生长,妊娠期和准备怀孕妇女避免使用
3、可引起牙齿永久性变色,牙釉质发育不良,并抑制骨骼发育,8岁以下儿童禁用
※考点63: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作用特点(重点指数:★★★)
1.作用机制
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2.抗菌谱
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及厌氧菌,尤其对厌氧菌效果良好,对G-杆菌和肺炎支原体无效。
3.临床应用
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及关节感染的首选药。克林霉素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进食不影响其吸收,抗菌活性比林可霉素强4~8倍。
※考点64:多肽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重点指数:★★★★)
糖肽类 (万古霉素等) | 快速滴注时可出现血压降低、甚至心跳骤停,以及喘鸣、呼吸困难、上部躯体发红(红人综合征)、胸背部肌肉痉挛等。具有耳毒性 |
多粘菌素类 | 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时,对肾脏有一定损害 |
※考点65:多肽类抗菌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重点指数:★★★)
糖肽类药与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顺铂、环孢素、依他尼酸等合用或先后应用,可增加耳毒性及肾毒性
多粘菌素类药与磺胺药、利福平和半合成青霉素合用,增强多粘菌素类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与其他有肾毒性药物合用,增加肾毒性。
※考点66:酰胺醇类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重点指数:★★★★)
作用机制:
结合细菌70S核糖体中较大的50S亚基,抑制肽基转移酶的活性,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抗菌谱:
广谱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菌的抑制作用强于革兰阳性菌,对立克次体、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等有抑制作用。但仅在某些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伤寒、副伤寒、厌氧菌感染及立克次体感染时作为可选药物。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脑膜炎、眼部感染的治疗,与青霉素合用治疗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的脑脓肿。
氯霉素可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灰婴综合征等严重不良反应,使其在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
※考点67:酰胺醇类抗菌药物的典型不良反应(重点指数:★★★★★)
1、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2、早产儿或新生儿大剂量应用,可引起致死性的“灰婴综合征'
3、偶见真菌感染、视力障碍、视神经炎、失眠、幻听、定向力障碍等
※考点68:酰胺醇类抗菌药物的典型不良反应(重点指数:★★★★★)
1、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2、早产儿或新生儿大剂量应用,可引起致死性的“灰婴综合征'
3、偶见真菌感染、视力障碍、视神经炎、失眠、幻听、定向力障碍等
※考点69:酰胺醇类抗菌药物的用药监护(重点指数:★★★)
1.妊娠期尤其妊娠后期妇女应尽量避免应用
2.关注氯霉素所致的新生儿灰婴综合征
3.关注骨髓毒性、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必要时作骨髓检查
4.肝肾功能不全者避免使用
5.应用氯霉素期间和停药后5-7日内禁止饮酒,以免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考点70: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作用特点(重点指数:★★★★★)
作用机制:
作用于DNA旋转酶,这是一种部分异构酶,干扰DNA的复制、转录和重组,干扰DNA合成。
氟喹诺酮类药具有下列共同特点:
1、抗菌谱广,对需氧革兰阳、阴性菌均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强大抗菌活性。
2、体内分布广,可到达多种组织中,包括脑组织。
3、血浆半衰期较长,可减少服药次数,使用方便。
4、多数属于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浓度越高,杀菌活性越强。
5、对于重症或不能口服用药患者可先静脉给药,后改为口服。
6、不良反应少,患者易耐受。
7、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考点71:氟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重点指数:★★★★)
1.可致肌痛、骨关节病损、跟腱炎和跟腱断裂
2.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可致血糖紊乱
加替沙星可致严重的、致死性、双向性的血糖紊乱——低血糖或高血糖
3.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兴奋亢进。3.皮肤反应及光敏反应(司帕沙星)
※考点72:氟喹诺酮类的用药监护(重点指数:★★★★)
(一)关注跟腱炎症和肌腱断裂
(二) 规避光毒性
1、服药期间避免暴露在阳光下或紫外线下。
2、晚间服药可能会降低光毒性。
3、口服抗过敏药、维生素B2和维生素C
(三)警惕心脏毒性
氟喹诺酮类药可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律失常。
(四)注意监测血糖
发生血糖异常后,均首先停药处理,给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及既往用药史, 建议患者用药前先进食避免空腹,可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考点73:磺胺类与甲氧苄啶的作用特点(重点指数:★★★★★)
作用机制:
磺胺类:磺胺结构与敏感菌体内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相似,可与PABA竞争,抑制二氢蝶酸合成酶,使二氢叶酸和四氢叶酸合成减少,RNA和DNA合成受阻,最终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甲氧苄啶: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导致四氢叶酸生成减少,因而阻止细菌核酸合成。
记忆:甲氧苄啶与磺胺合用,双重阻断细菌四氢叶酸合成而产生显著抑菌效应
磺胺 + 甲氧苄啶——“黄金遍地”
临床应用
磺胺嘧啶——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易透过血脑屏障,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
磺胺甲恶唑(新诺明)+ 甲氧苄啶 = 复方新诺明——抗菌作用与疗效增强
※考点74:磺胺类与甲氧苄啶的的不良反应(重点指数:★★★★)
1.过敏反应、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痛及肌痛、发热等血清病样反应
2.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3.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者应用磺胺药后易发生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新生儿和儿童中较多见。
4.新生儿使用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黄疸,偶可发生核黄疸。
5.可发生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
※考点75: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重点指数:★★★★)
药物 | 不良反应 | 禁忌症 |
异烟肼 | 常见肝脏毒性、周围神经炎。 | 妊娠期妇女应避免应用 |
利福平 | 肝损害、流感样综合症 | 肝功能严重不全、胆道阻塞者、妊娠初始3个月内妇女禁用 |
吡嗪酰胺 | 常见关节痛 | 儿童不宜应用 |
乙胺丁醇 | 红绿色盲或视力减退 | 已知视神经炎者、乙醇中毒者、年龄≤13岁者禁用 |
※考点76:抗结核药的药物相互作用(重点指数:★★★★)

※考点77:抗病毒药药物分类(重点指数:★★★★★)
1.广谱抗病毒药 | 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类似药:利巴韦林、 生物制剂:干扰素、胸腺肽 |
2.抗流感病毒药 | 金刚烷胺、扎那米韦、奥司他韦 |
3.抗疱疹病毒药 | 阿昔洛韦、泛昔洛韦、更昔洛韦 |
4.抗乙型肝炎病毒药 |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干扰素 |
5.抗HIV药 | 齐多夫定、拉米夫定、扎西他滨 |
※考点78:抗病毒药作用特点(重点指数:★★★★)
药物 | 作用特点 | 临床应用 |
利巴韦林 | 转化为三磷酸利巴韦林竞争性抑制病毒RNA聚合酶,阻碍mRNA转录 | 甲型肝炎、单纯疱疹、麻疹、呼吸道病毒感染等。 |
干扰素 | 抗病毒、调节免疫和抗增生 RNA病毒敏感, DNA病毒敏感性低 | 慢性肝炎、疱疹性角膜炎、带状疱疹等。另外还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 |
金刚 奥司他韦 扎那米韦 | 阻碍病毒复制和组装 奥司他韦是前药 | 仅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
阿昔洛韦 | 无环鸟苷类似物,为抗DNA病毒药,对RNA病毒无效 | 单纯性疱疹作用强, 带状疱疹作用弱 |
膦甲酸钠 | 可逆性,非竞争性阻断病毒DNA多聚酶 | 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 |
阿糖腺苷 | 嘌呤核苷类衍生物 | 静滴: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局部外用: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
拉米夫定 | 乙肝病毒对本品可产生耐药性 | 乙肝 |
※考点79:抗疟原虫药物分类及作用特点或不良反应(重点指数:★★★★★)
类别 | 代表药物 | 作用特点/不良反应 |
控制症状的药物 | 青蒿素 | 高效,迅速,低毒,复发率高 |
氯喹 | 杀灭红细胞内期,控制间日疟、三日疟,控制症状首选 |
奎宁 | “金鸡纳”反应 |
阻止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 伯氨喹 | 不能控制疟疾症状的发作 控制复发和阻止疟疾传播的首选药 |
病因性预防的药物 | 乙胺嘧啶 | 抑制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生长繁殖。半衰期长,作用持久 |
※考点80:直接影响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分类(重点指数:★★★★)
药物分类 | 主要药品 | 作用特点 |
破坏DNA的烷化剂 | 环磷酰胺、 塞替派 | 与DNA共价结合,使其丧失活性或分子断裂,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细胞增殖周期非特异性抑制剂 广谱抗癌作用 |
破坏DNA的铂类化合物 | 顺铂、卡铂、 奥沙利铂 | 与DNA结合,破坏其结构与功能,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 |
破坏DNA的抗生素 | 丝裂霉素、 博来霉素 | 作用机制与烷化剂相同 |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 羟喜树碱、 伊立替康 | 直接抑制拓扑异构酶,阻止DNA复制及抑制DNA合成 |
※考点81:破坏DNA的烷化剂不良反应(重点指数:★★★★)
(1)除长春新碱和博来霉素外几乎所有的细胞毒药,均可导致骨髓抑制;
(2)口腔黏膜反应常见症状有咽炎、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炎;
(3)抗肿瘤药所引起的脱发几乎在1周或2周后可发生;
(4)化疗可诱导高尿酸血症,且与急性肾衰竭有关;
(5)大多数细胞毒类药都有致畸性,对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记忆:异环磷酰胺及大剂量环磷酰胺——出血性膀胱炎——代谢物丙烯醛所致
※考点82:铂类化合物的不良反应(重点指数:★★★★)
胃肠道反应、耳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低镁血症,骨髓抑制。
顺铂——恶心、呕吐、耳毒性、肾毒性,骨髓抑制相对较轻
卡铂——恶心、呕吐比顺铂轻,耳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比顺铂少,但骨髓抑制比顺铂严重
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剂量依赖性)
※考点83:铂类化合物的药物相互作用(重点指数:★★★★)
卡铂——避免肾毒性药物(氨基糖苷类抗菌药)
顺铂——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等——肾毒性叠加
甲氨蝶呤、博来霉素——加重肾毒性
丙磺舒——高尿酸血症
氯霉素、呋塞米、依他尼酸——加重耳毒性
奥沙利铂——禁止与氯化钠/碱性溶液混合
+ 氟尿嘧啶 = 协同抗肿瘤
※考点84:破坏DNA的抗生素的不良反应(重点指数:★★★)
丝裂霉素:十分常见骨髓抑制;
博来霉素:常见间质性肺炎,白细胞计数减少;
※考点85:抗代谢药的不良反应与禁忌证(重点指数:★★★★)
药物名称 | 典型不良反应 | 禁忌证 |
急性毒性 | 迟发毒性 |
氟尿嘧啶 | 恶心 呕吐 腹泻 | 口腔及胃肠溃疡 骨髓功能抑制 脱发、潮红、小脑失调 | 伴水痘或带状疱疹者 衰弱患者 妊娠初期3个月内妇女 |
阿糖胞苷 | 口腔溃疡 骨髓功能抑制 |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
巯嘌呤 | 口腔溃疡、肝损害 | 妊娠初期3个月内妇女 |
甲氨蝶呤 | 口腔溃疡、胃肠溃疡、 肝肾损害 | 全身急度衰竭、恶液质或并发感染及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时 |
※考点86: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药物(干扰有丝分裂药)(重点数:★★★★)
药物分类 | 代表药物 | 作用特点 |
长春碱类 | 长春碱、 长春新碱 | 治疗多种肿瘤,本类药静脉注射后浓集于神经细胞较血细胞多,故神经毒性重 |
紫杉烷类 | 紫杉醇、 | 广谱抗肿瘤药,防碍纺锤体形成,长期应用可产生抗药性或出现多耐药现象。 |
高三尖杉酯碱 | 干扰蛋白体功能阻止蛋白质的合成的药物,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但对S期细胞更敏感 |
门冬酰胺酶 | 使门冬酰胺水解,使肿瘤细胞不能从外界获得其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 |
※考点87:调节体内激素平衡药物分类及作用特点(重点指数:★★★★)
药物分类 | 代表药 | 作用特点 |
雌激素类 | 已烯雌酚、炔雌醇 | 绝经乳腺癌 |
抗雌激素类药物 |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 他莫昔芬(最常用)、 托瑞米芬 | 治疗乳腺癌 (ER阳性、绝经前、后) |
芳香氨酸抑制剂 | 来曲唑、阿那曲唑 | 不能用于绝经前的乳腺癌患者 |
孕激素 | 甲羟孕酮、甲地孕酮 | 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胃癌 |
雄激素类 | 丙酮酸睾酮 | 晚期乳腺癌(已基本被其他药取代) |
抗雄激素药 (非甾体雄激素拮抗剂) | 氟他胺 |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 |
※考点88:放疗、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禁忌症(重点指数:★★★)
药品分类 | 药品名称 | 常见 不良反应 | 偶见 不良反应 | 禁忌证 |
5-HT3受体 阻断剂 | 昂丹司琼 | 头痛、发热、便秘 | 肝脏氨基转移酶 AST及ALT升高 | 胃肠梗阻 对本品过敏者 |
神经激肽-1 受体阻断剂 | 阿瑞吡坦 | 嗜睡 疲乏 虚弱 | 史蒂文斯-约翰 综合症 血管神经性水肿、风疹 | 对本品过敏者 |
多巴胺受体 阻断剂 | 甲氧氯普胺 | 昏睡、烦燥不安、疲乏、倦怠、腹泻 | 锥体外系反应 | 对普鲁卡因/普鲁卡因胺过敏者;癫痫患者、胃肠出血者、机械性肠梗阻或穿孔者;嗜铬细胞瘤患者,乳腺癌患者 |
※考点89:依据化疗药的治吐性选用止吐药(重点指数:★★)
恶心、呕吐 症状程度 | 治疗方案 |
重度 | 每天化疗前,联合应用5-HT3受体阻断剂、 口服地塞米松12mg、阿瑞吡坦125mg |
中度 | 每天化疗前,联合应用5-HT3受体阻断剂、 口服地塞米松12mg |
低度 | 每天化疗前,联合应用5-HT3受体阻断剂 或口服地塞米松12mg |
微弱 | 不需治疗 |
※考点90:眼科疾病用药药物分类(重点指数★★★)
药物分类 | 代表药物 |
抗眼部细菌感染药 | 氯霉素、红霉素、 氧氟沙星、利福平、 四环素可的松 |
降低眼压药 | 毛果芸香碱、卡替洛尔、拉坦前列素 |
抗眼部病毒感染药 | 阿昔洛韦、更昔洛韦、 利巴韦林、碘苷 |
眼用局部麻醉药 | 丁卡因、奥布卡因 |
散瞳药 | 硫酸阿托品、托吡卡胺、去氧肾上腺素 |
药物 | 作用特点 | 不良反应 | 用药监护 |
麻黄碱 | 作用持久而缓和 | 久用可致药物性鼻炎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者禁用 | 警惕不良反应:高血压、心动过速 |
羟甲唑啉 赛洛唑啉 | 起效快,更持久 |
糖皮质激素 | 可用于鼻炎 |
考点92:皮肤寄生虫感染治疗药药物分类及其作用特点(重点指数★★★)
主要药品 | 作用特点 | 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
林旦霜 | 局部杀灭疥虫、虱疗效最佳,透过体壁引起虫体神经系统麻痹而死亡 | 长期大量使用产生神经系统毒性,诱发癫痫;癫痫病史/中枢神经器质性病变禁用 |
克罗米通(优力肤)、 苯甲酸苄酯、硫黄软膏 | 局部麻醉作用,治疗各型瘙痒症,特异性杀灭疥螨。 | 急性渗出性皮肤病禁用克罗米通 硫黄软膏大量有皮肤刺激性 |
升华硫 | 杀细菌、真菌、杀虫, 去除油脂,并有角质促成和角质溶解作用 |
|
※考点93:针对痤疮的不同类型选择用药(重点指数★★★)
痤疮类型 | 药物 |
皮脂分泌过多所致寻常痤疮 | 首选2.5%-10%过氧苯甲酰凝胶 |
轻、中度寻常痤疮 | 0.025%-0.03%维A酸乳膏 /0.05%维A酸凝胶 |
炎症突出的痤疮 | 轻、中度可选 维A酸+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 |
痤疮伴细菌感染显著者 | 红霉素-过氧苯甲酰凝胶、 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溶液 |
中、重度痤疮伴感染显著者 | 0.1%阿达帕林凝胶/15%壬二酸乳膏 |
囊肿型痤疮 | 口服维胺酯胶囊/异维A酸 |
※考点94:皮肤真菌感染治疗药药物分类(重点指数★★★)
分类 | 代表药物 | 作用特点 |
抗生素类 | 多烯类 | 两性霉素B | 抗真菌活性最强, 唯一治疗深部和皮下真菌感染 |
制霉菌素 | 对念珠菌属的抗菌活性较高,不易耐药,毒性大,不宜注射 |
非多烯类 | 灰黄霉素 | 仅用于浅表 |
唑类 | 咪唑类 | 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联苯苄唑 | 详见十章 |
三唑类 | 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 |
丙烯胺类 | 萘替芬、 特比萘芬 | 手、足、体、股癣,花斑糠疹,皮肤念珠菌病 |
吗啉类 | 阿莫罗芬 | 干扰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 |
吡啶酮类 | 环吡酮胺 | 渗透性强,可渗透过甲板、渗入甲下,部分可进入甲床。 |
※ 考点95:外用糖皮质激素分类(重点指数★★★)
类别 | 代表药物 |
外用 糖皮 质激 素 | 弱效 | 醋酸氢化可的松 |
中效 | 醋酸地塞米松、丁酸氢化可的松、醋酸曲安奈德 |
强效 | 糠酸莫米松、二丙酸倍氯米松、氟轻松、哈西奈德0.025% |
超强效 | 卤米松、丙酸氯倍他索、哈西奈德0.1% |
【1】9月21日:药师帮含金量最高的两套押题卷即将上线!在药师帮APP上即可做题!
【2】10月上旬:药师帮押题课即将隆重上线!各个科目老师将全面解析押题卷,帮助考生记住必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