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咏物诗

 老刘tdrhg 2016-09-29

咏物诗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咏物诗简说

咏物诗即是对某一具体的物象加以描写的诗体。所写之物有动物,有植物,有天时节令气候,有寺院楼台等建筑,有文化艺术之门类,有峰峦江河,有日用器具等等。一般来说,咏物诗是有寄托的,诗人通过对一种生物或植物的描写,反映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认识,传达某种情感。沈作龙曰:“咏物之什,在借物以寓性情。”(《论词随笔》)刘熙载曰:“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艺概》)道出了咏物诗的艺术真谛。

    《诗经》中虽然有许多自然物体,但其中并没有有意赋物之作。中国诗史上第一首咏物诗是屈原的《橘颂》。《橘领》描绘了橘树“绿叶素荣”,“青黄杂揉,文章烂兮”的形貌,同时又写了橘树“受命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除已自慎”的品性。诗人既是写物又是写人,这样一种把咏物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的手法是后世咏物诗的重要特点。

      魏晋时代咏物诗渐多,建安诗人中,曹植、刘枚有《斗鸡诗》,曹植有《吁嗟篇》,繁钦有《咏意诗》等等。六朝的咏物诗是连接山水诗与宫体诗的链条。由于此期的咏物诗以走向宫体诗为其归宿,故所咏之物题材日显狭窄,格调日显庸俗。总体说来,唐前咏物诗以追求形似为主,少有追求神似之作。正如刘勰所说:“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文心雕龙·物色》)如此,物态描摹有余,传神造境用力不足。

    到了唐代,咏物诗有迅猛的发展,无论题材的开拓,表现手法的运用,抑或托物寓意传情,都超越了前代。有学者统计,《全唐诗》中咏物诗多达  6021首,其中,初唐 504首,盛唐  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杜甫是唐代咏物诗的集大成者,“咏物诗,唐人最夥者,莫逾杜陵。杜陵话诗,五律十七。然观其诗告词在个中,意超象外,有不即不离之妙。”(雷国楫《龙山诗话》)“咏物至此,仙佛圣贤帝王豪杰具此,难着手矣。”(钟惺《唐诗归》)其他诗人也风格卓异,自成一家。宋代诗人的咏物诗数量更多,王安石的咏物诗约 40多首;苏轼的咏物诗有 400多首,咏物诗约占其诗作的百分之十六;陆游的咏梅诗在百首以上。

元明清时期,咏物诗依然是诗坛上一个重要的体类。元好问、刘因、萨都刺、王冕、杨慎、顾炎武、赵执信、袁枚、龚自珍等是咏物诗的重要诗人。    在长期的发展流变中,咏物诗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技巧。王士恢《带经堂诗话》曰:“咏物之作,须如禅家所谓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这里的“不粘不脱,不即不离”即是咏物诗的主要艺术特质。它要求咏物诗在物与情之间既不能脱离物,又不能脱离情。写物要准确贴切,表情要生动传神。写物不够贴切,读者不知所咏者何物;表情不能传神,所写之物只是死物,没有精神。如何才能“体物肖形,传神写意”呢?刘熙载的看法具有代表性,他说:“词之妙莫妙手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如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卖千余,皆是。”(《艺概》)大千世界中的所有物象无不可以作为审美客体进入诗人的视野,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物与象征物。被摄入咏物诗中的物体不再是自然界的存在物,其中已经融入了诗人的审美情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