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国学”遇上“应试”(图)|国学|应试能力

 破云晓 2016-09-29


据悉,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学校分学段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目前,国学课在北京、上海、天津、长沙等地的不少学校相继开设。那么,西安的小学国学课程开设情况如何?是国学教育遭“冷遇”,还是饱受大家喜爱?它又面临着哪些挑战呢?华商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国学课没有统一教材

西安一些小学很早就开设了国学课程,比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后宰门小学、高新三小等。”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范晓兰说,学校开设的国学课内容主要涉及诗词音律、古典名著、传统哲学思想方面的知识。事实上,国学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教课;学校里面没有专职的国学课老师,都是一些语文老师来兼职讲。而这些语文老师大部分其实并没有专业的国学素养,在国学方面也没有多少钻研的动力,所以就要切合实际地给老师进行培训。

范晓兰举例,在传统文化方面,学校主要是分三个阶段进行。低年级主要是精选一些《三字经》及小学生必背古诗让孩子们背诵。中年级加入一些经典的古诗文及古文、散文背诵。高年级主要是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方面的活动。比如“古典文学名著的系列指导阅读”、“书法展览”、“古诗词鉴赏”等。这三个阶段的传统文化教学不是割裂分开,而是螺旋上升、逐步深入的。

教国学课青年教师面临极大挑战

西安交大二附中特级语文教师、西安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吾堂认为,所谓的课业负担,都是应试背景下的课业负担,其中主要是各学科形形色色的作业负担。而这些作业负担对学生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的提升价值和作用极其有限,最有意义的就是能提高学生的分数。但众所周知,分数和能力基本上是两回事,分数高只代表应试能力,而应试能力不等于综合素养,更不等于创新能力。所以,开设国学课,就一定要减少应试背景下的作业负担。

国学的范围很广,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门类甚至更多,但对于中学生而言,“国学”主要是指“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和四书五经之类。开设国学课程,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尤其是青年语文教师来说确实是极大的挑战。

王吾堂强调,要达到胜任教学需要,必须进行培训,培训是为了搭建国学的基本构架,指导国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把国学教育定位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塑造民族心魂、提升民族创造性思维的方向上来。

国学教育必须和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相结合,与塑造人的心魂相结合。如果将国学教育弄成了古汉语的字词句和翻译、背诵来评价和考查,就必然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也必然增加学生负担。

以读为要重在量的积累

“小学生学国学,以读为要,不在于理解上的精深和透彻,而在于量上的积累。”后宰门小学语文老师何东谈到,虽然小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大多还不能理解,但随着孩子们古汉语知识和生活阅历的不断增加,将深刻地影响学生在精神理念、道德礼仪、文明风尚等诸多方面的行为习惯,同时也促使学生更加扎实地学好语文,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从2004年起,后宰门小学成立了“新课程语文教学在诵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课题实验小组,开始开发国学校本教材,先后编成《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历代诗词》、《古文名篇》全套12本经典国学读本,由著名国学大师霍松林老先生作序,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分级开设古诗文诵读班,投入专门的师资力量进行教学。这些课程的开设,受到了学生喜爱,以及家长和社会好评。

何东举例说,一位学生父亲激动地告诉他:“有一次,我白天工作劳累过度,吃过晚饭就在沙发上睡着了。当我一觉醒来,得知是10岁的儿子悄悄地将我的鞋子脱下,端来一盆热水,轻手轻脚地给我洗的脚,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没想到经典诵读让儿子懂得了孝顺。”一位四年级的学生说:“我挺喜欢读这些古书,它告诉我好多道理,像《弟子规》中提到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专家呼吁:建立国学教育课程体系

“关于国学课程在小学的开展,是有现实需要和长远意义的。但是如何有效地落实,还需要从制度上形成推力和引导。”陕西省国学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西北大学学报》主编刘炜评举例,国学课程在小学开展就像京剧、秦腔进校园一样,重视的学校会有一套制度和相应教材在第二课堂中体现出来。当然,刘炜评认为,如何教好国学课程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可以通过开展论坛、讲座等对教师进行培训来提高教师国学素养和授课能力。

刘炜评建议,要想国学教育落到实处,必须通盘考虑,可以尝试让国学编成必修课本,深入课堂,并制定一套系统、完善的从小学到大学,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也可与考试结合;当然,也需要与相关专家、学校领导、教师、教育管理部门等商讨、研究,并对授课老师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以提升国学素养,以及授课方法和能力。

                                                                                       华商报记者闫银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