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77梁木凡:A小学德育有哪些不足——实习见闻

 高教课堂研讨 2023-08-29 发布于江苏

  在南京市A小学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习中,笔者发现该校德育存在“课程缩水”和“师资乏力”的双重缺陷。

课程缩水:道法课缺时间及劳动课缺条件

  虽然在前文介绍了笔者对现在道法课程的感受是“教师易教,学生易学”,道法课与劳动课进行过程中,孩子们都是兴趣高涨的。但如果这两门课依旧被湮没在“主科课程”和“应试要求”的阴影里,教材再好都是无用。这一个月,笔者只旁听了1次班级的道法课,没有旁听过劳动课,是因为教师只安排了1次道法课。

  本人在实习的第一周曾去询问带教老师有关这两门课程的事情,真切地感受到她想上道法课的心情,但奈何“作业实在太多了”,如果不占用道法课和劳动课的时间进行批改、订正和讲解,今日的语文数学教学任务就基本无法完成。办公室的老师们上道法课的前因基本都是“今天没什么事情,去给孩子们上一节道法课吧”。

  教师的课程实施过程也基本完全参考PPT的流程,以谈话法为主,时间基本上不满40分钟,最终也没有任何评价性检验。低年级的劳动课程更不必说,虽说去年劳动课程已经被纳入一二年级的必修课程中,但实施依旧困难重重,如果说道法课还有一点位置的话,劳动课在低年级完全是“查无此课”的状态。

  不光是低年级,高年级也有这样的问题。笔者采访了一位三年级的美术老师,她兼职负责劳动课程的教授。她向笔者反映了几点课程推行的问题:

       首先,学校缺乏劳动课专职教师,担任此类课程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一些主学科的老师,会抓住那节课的机会用来提升学生的主学科成绩。

       其次,在材料的准备上较为繁复:“比如说你这节课做木工,下节课做石工,木工就要准备木板白乳胶,甚至是一些小锯子之类。但下节课做石工,可能就又要准备另外一种材料了,有的材料在学校里可能就实践一课时,但是要什么都准备。实物的教具,还有实物的文具可能要准备的比较多,所以就不如教材教具好准备。”

       最后,课程的实施对学校场地也有要求,但学校的硬件设施没法跟上。“比如说有的学校有烹饪课,学校就得提供一个厨房,但我们学校没有,很多学校应该都没有。”虽说在新课标和双减政策发布后,学校和教师都相应的树立起了“应当重视道法课与劳动课”的意识,但主学科课程无法撼动的地位和短时间仍无法改变的应试思想,让道德与法治和劳动课程依旧形同虚设。

师资乏力:教师日常负担过重而无暇深耕

       实习的这一个月,笔者在带教老师的办公室与她一同办公,也接触了二年级语文组的其他老师,她们基本上也都同为班主任。因此本人也在办公室中旁听到了很多班主任应该做的工作,无论是“分内之事”,还是“被分配的任务”。在座的老师都要兼任语文教师、道法教师和劳动课程教师,教学任务上,既要完成每日的语文备课任务,参加教研,还要批改作业;作为班主任,她们要管理班级,处理每日学生的琐碎事务,还要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联结家校。除此之外,还可能被分配到写新闻稿的任务,等等。办公室里的老师们基本都要工作到晚上12点,早晨7点左右需要到学校来开启新一天的工作,周而复始。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其实完全可以理解教师为何舍弃道法和劳动课程——真的没有时间。

       繁复的工作既使得教师无法高质量的准备道德与法治和劳动课程的内容,也有可能会让教师逐渐失去对学生“德育”的耐心,具体表现在在学生间出现冲突时,她们可能会判断失误,做出有失公允的决断;在日常学生“不省心”的时候,只能以一些尖锐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批评,已达到尽快管理的目的。

       每一位老师,每一位班主任都认可德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德育是育人的第一环”。但沉重的工作任务,无法动摇的应试环境无一不让他们逐渐向“重智育,轻德育”妥协。老师们向往一个自由安排时间的工作环境,向往一个沉心备好语文和道法课的环境,向往一个和学生细致交流的环境,但现在他们只能偶尔互相发发牢骚,然后继续手上的工作。

       总体而言,A小学的德育氛围营造的还是比较浓厚的。无论是宏观的德育环境的营造,还是个人道德意识培养的引导。德育已经逐渐在脱离形式主义,真正变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令人庆幸的。但在高考指挥棒下仍无法纠正的应试意识,成为了小学,乃至初中高中德育发展的一大阻碍。在大环境暂且无法改变的状态下,或许应该先从其他环节进行调整。比如减轻教师的个人工作负担,提升教师幸福感;比如加强家校之间的德育联结;再比如继续完善德育课程的相关配套设施。笔者相信,德育在我国的发展是向好的,“唯分数论”终有一天会被破解,重要的是学校作为德育实践的主体,想不想德育,敢不敢德育,会不会德育。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