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运经》

 过而能改 2016-09-29



《官运经》
                                                                                 唐 姚崇
 
    姚崇,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出生于陕州一个武将之家,是显赫的吴兴姚氏第二十一世孙,高祖姚宣业任南朝梁陈征东大将军,屡建奇功,武帝最倚重之。曾祖姚安仁仕隋任青、汾二州刺史,为官清廉,秉公无私,远图膺锡,大名垂休。祖父姚祥任怀州长史,检校函谷关都尉。父亲姚懿仕唐任嶲州都督,赠幽州都督吏部尚书,文献公。姚崇二十岁时,父亲病故,随母亲迁回汝州梁县广成外婆家。
    姚崇自幼受父影响,孜孜好学,胸怀大志。长大入朝论政,答对如流,且下笔成章,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初拜侍郎(四品官),后连续升迁,成为武则天、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四朝宰相,是中国封建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武则天晚年,姚祟因参与拥立中宗(李显)复位而受排斥。睿宗在位时,又因建议太平公主退居东都(洛阳),以削弱公主权力而遭受贬职。玄宗继帝位后,召回姚崇复职。他敢于革新,一心辅佐玄宗力除弊政,向玄宗提出:“精简刑法,行仁恕之政;疏远侯臣,不听诬陷之词;限制女宠,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减轻苛税,以利民生;待臣以礼,不得任意屠戮无辜”等许多好建议,为当时的政治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十二月;因儿子受人馈赠,加上他的中书主书赵诲因受外族人贿赂被玄宗定为死罪姚崇设法减轻其罪责,招致玄宗不满,他感到自己再居相位不妥,遂主动申请回避。与此同时,举荐比他小13岁的宋璟取代宰相职务。
 


    名臣姚崇总结的做官的际遇、为官的长短、官阶的高低、官路的通达……都关乎一个“运”字。为官之道,都融进“运”中——察运、应运、祁运、借运、转运、分运、承运、惜运。姚崇不仅以“官者”的身份道破了官场的一切,更以“哲人”的高度阐明了官运的全部真义,赢得后世的极力推崇,宋代宰相司马光就称《官运经》为“仕之真经,宦之重宝”。
 

官运经

察运卷
智者多机也,尊者多虑也。事无常败,人无恒幸。官有起苦,有其乐。运在上,敌在下,贵在争,贱在弃矣。
 
应运卷
大势勿抗,小节勿量。德有其失,仁有其过。能让者不困,能变者不折。君子悖运,小人悖心。虚应不虚,实应不实矣。
 
祈运卷
志者入仕焉,明者出仕焉。好学有望,厌俗无为。乱不让凶,盛不求功。恃文为官,恃武为将。志宜明示,术宜潜藏也。
 
借运卷
独辄无力也,傲辄无顺也。士以官尊,官以权贵。人识为先,人用为要。小人弗依,君子勿迫。成莫忘恩,败莫念仇焉。
 
转运卷
心乏人衰也,气弱业枯也。法正莫若人正,心高莫若才高。以忠补缺,以贬补虚,以自足慰己,以不足慰人。君子不悔,小人常恨矣。
 
分运卷
福无独享焉,祸无自消焉。让权者死,让利者活。虚名不抵小误,大功毁于言谤。强则施之,弱则减之。人欺人罪,自欺自罪矣。
 
承运卷
传业难遂也,承运可为也。以智求位,以无智求治。恃变除困,恃不变除患。君子不隐己过,小人不隐己能。贵出堪贱,贱出堪贵焉。
 
惜运卷
官蹇为若民苦焉,官运为若民望焉。柔不忘避,忠不忘柔,智不忘愚,幸不忘卑。勿窥上秘,勿揭下私。始慎见潦,恒慎见成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