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0929每日早分享:怎样让孩子主动写作业

 天使的翅膀nsw9 2016-09-29

 


怎样让孩子主动写作业



第一招:控制写作业时长

学校安排的上课时间,是非常科学的,每节课中间有休息时间,并且上课时间不超过45分钟,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某件事情的注意力只能保持45分钟左右,时间过长会让孩子觉得疲乏。

由此看来,写作业的时间也不能太长,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例如:先写什么科目的作业?语文作业用多久?数学作业用多久?还要适当提醒孩子,写40分钟作业,就休息一下。这样做的学习效率明显较高。

第二招:放大孩子的优点

孩子需要鼓励和肯定。但有些父母因为“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所以恨不得孩子毫无缺点,是非常完美的,以至于忽视了他们的优点,甚至要求孩子将缺点变成优点。

父母应当意识到,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多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优点上,并适当“放大”他的优点,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适当放大孩子的优点,可以帮助他们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心情舒畅了,孩子自然就愿意去写作业了。

第三招:学习不能操之过急

尽管学习非常重要,但父母不能刻意营造紧张的气氛,这容易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与其匆匆忙忙地写作业,不如先让他的心情平静一些再做,这样,孩子学习才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孩子刚放学到家,不妨让他先休息一会儿,再去写作业。白天的课程已经消耗了他一部分精力,加上放学路途中,体力也有所损耗,短暂的休息后,孩子更容易集中精力。

此外,“操之过急”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让他们总是处于“着急”的状态,心思就无法沉浸在课业中,时间久了,就会厌倦写作业。

第四招:多用正面语言

很多父母为了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喜欢“正话”“反说”,这种方式不可取,会搅乱孩子的思绪。

例如,有些父母希望孩子能主动写作业,偏偏对他说:“我就知道你肯定把玩放在第一位,不会先写作业的。”

我们能够理解这些父母的心情,你们太希望孩子能自觉,所以才说出这番话。但孩子不一定懂,甚至会觉得,他贪玩已经得到了你的默许,或是认为你对他不再抱有希望,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正确的做法是:尽量用正面语言表达感情,多鼓励孩子,他们的潜力才有可能被激发。 

第五招:列一张功课计划表

没有列计划表习惯的孩子,容易陷入混乱,面对繁多的课业,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情绪也因此变得很糟糕。

如果父母能帮助孩子养成列“功课计划表”的习惯,他们就能独立安排好课业,知道自己先做什么,再完成什么,有助于消除焦虑情绪,更有效率地完成课业。

计划表要让孩子自己完成,父母只需给予提示,例如:告诉他先完成擅长的科目,再做需要思考的科目,或是将最难的科目放在头脑最清醒的时候做。

列“功课计划表”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主动写作业,父母要不定期跟进孩子的完成情况,以免让“计划表”形同虚设。

第六招:让孩子先做擅长的功课

很多孩子一提到写作业就“头疼”,实际上,真正令他们“头疼”的是不擅长的功课,就像人们常说:“我一想起某某事情就头疼,都没心情做其他事情了。”两者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建议父母,让孩子先做他擅长的功课。

“作业”不仅能考验孩子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引导他们学会安排时间和事务,想要出色地完成某件事,心理因素占有很大比重,面对众多科目,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先做好擅长的功课,这样不仅节约时间,还能建立起孩子的自信,能够令他们更好地完成其他功课。

总结

总的来说,孩子是需要鼓励和积极引导的,如果父母能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多输入一些正能量,他们就会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其中就包括主动写作业。

【青于蓝的教育宗旨:自然成长 专业陪伴 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青于蓝教育简介

青于蓝教育是一家集教育理论研究、心理行为训练、亲子关系建设、特色课程培训、教育连锁运营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机构。

青于蓝教育针对中国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的欠缺和不足,紧密结合中国家长与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融合东方哲学思想和西方先进的教育学、心理学理念,独创“自然、陪伴、成长”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东方文化背景下,能够与中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教育理论体系。

青于蓝教育努力做家庭教育的引导者、社会教育的支撑者、学校教育的补位者,立志成为中国教育第一品牌!


青于蓝教育核心文化

教育宗旨:自然成长、专业陪伴,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目标:强健身体、完善个性、开发潜能、培养习惯、提升能力。

教育理念:自然、陪伴、成长

N(Nature)自然,是我们的核心理念,即相信孩子的内在潜力、尊重孩子的自然个性。不压制孩子、不揠苗助长、不扼杀个性、不束缚思想,让孩子自由的去行动、去表达,自然的去认识自我、实现自我。

A(Accompany)陪伴,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即做孩子生命的陪伴者。在陪伴中认真的倾听、感受、接纳孩子的世界。根据每个孩子的心理、行为特点,为他们量身打造成长方案,为他们提供最适宜的温度、阳光及养料。

G(Grow)成长,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即注重孩子的情商及社会技能培养,提高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意志、优秀的品德、良好的习惯等,弥补当前学校教育只重学习成绩的不足,实现孩子的全面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