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转载]“三招鲜”培养有计划性的孩子

 廖shengquan 2013-07-11
“三招鲜”培养有计划性的孩子作者:小猴老师
       最近一个月,高考状元访谈铺天盖地,我发现这些状元的父母都不约而同地说到一点:“孩子很自觉,从小自己的事情就自己安排,我们很少插手。” 虽然我们不能把高考状元和优秀画等号,但不能否认的是,“计划性”让这些孩子能够在中国竞争最激烈的一道关口胜人一筹。今天我要讲的故事,就是关于“计划性”的。
      在我今年教的这一班孩子里,有两个对比非常鲜明的男孩子,同样是六岁的年纪,我们暂且叫他们M和L吧。
      M的作业每天都会按时交来,几乎一字不错。L的作业偶尔会忘带,时常出一点小错。根据以上陈述,你会不会感觉M在学校的表现比L更强一些?错,情况正相反。M在学校工作极为拖沓、粗心,而L是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做事专注,每天都能很快完成学习任务,有很多自由活动的时间。
      和双方母亲聊过后,我知道了作业背后的场景。M每天回家扔下书包就开始玩,直到妈妈回来,逼着做作业,十分钟的功课能磨蹭一小时做完,妈妈必须在旁边监督,如果写错了马上指出让他改过来,同时阿姨根据课程表帮M收拾书包,把第二天要带的功课、用品带齐。我问M的妈妈为什么要在他身边指导作业,帮助收拾书包,妈妈说:如果M的功课错了或者没有带用具,老师会批评呀,他会觉得没有面子呀!正是为了“面子”,妈妈和阿姨每天费尽苦心地包办一切,制造了了美好的假象,孩子的计划性、责任心却无从谈起。
      再来看看L。L的妈妈从L上学的第一天,就和L一起定下了严格的放学计划。回家吃一点零食后,就需要打开书包做功课,做好后自己按照第二天的课表收拾书包,然后去玩,如果需要帮忙,妈妈也很愿意,但不会包办。六岁的孩子,怎么可能没有写错字和忘记带东西的时候呢?因此,L的作业偶尔会出错,也会偶尔忘带点东西,在同学面前也会感觉尴尬。但是妈妈的态度很明确:孩子,上学了,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负责,这次感觉不好意思了,下次就要特别认真,不要犯同样的错误。L犯了成长中必犯的错误,丢了成长中必丢的面子,最终收获的,是计划性、责任心和独立的习惯。
      孩子,有时比父母想象的要能干、坚强很多。父母表面上维护的是孩子的自尊,实际或许只是自己的面子罢了。为了培养孩子的计划性,我献上“三招鲜”。
第一招: 计划无时不有。
      很少有孩子天生有计划性,他们即使有责任心和独立性,也需要成人在最初的阶段帮助制定计划和指导方法。有很多父母询问孩子上学后应该准备的物品,我往往会说,孩子最需要的,就是一个严格的课后时间表,一旦制定出来,必须遵行,就连家长也不能以辅导班、应酬为名随便更改孩子的计划。优秀的课后时间表一定要详细,但不能过于死板,不一定要精确到分钟,可以按照完成任务的形式,保证有一定的弹性。比如:
放学至晚饭时间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吃点心、做功课、自由活动。
晚饭至睡觉时间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弹琴、读英语、自由活动。
8:30 上床睡觉。
这样既严格保证了上床睡觉的时间、作业与玩耍的优先次序,也不会用无谓的时分秒给孩子过多限制。如果孩子很难遵行一个计划,往往是因为这个计划的限制过多,造成执行的障碍。我很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定计划,下面给孩子介绍几种计划方式,都是基于不同形式的“任务”型计划:
第一,长期任务计划:
[转载]鈥溔邢殊澟嘌屑苹缘暮⒆
     这张计划表是孩子们的在制作自己第一本中文书时的计划表。做一本书是一个大工程,我不希望自己每天跟在孩子屁股后面唠叨、催促,于是,我把这个大任务划分成七个小任务,分别写上截止日期。于是,孩子在完成这项任务的时候心中有数,可以按照自己的步子来做。事实证明,5-6岁的孩子完全可以按照这样的日程表完成任务。这样的长期计划表,可以用于帮助孩子攻克一项大的任务,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化大为小,化整为零,然后设定日期,各个击破。

2. 中长期任务计划:
[转载]鈥溔邢殊澟嘌屑苹缘暮⒆
     我和搭档老师喜欢用早间20分钟的热身时间让孩子复习、应用学过的知识。因此,我们制定了不同的任务,贴在板子上,孩子对自己当天要做什么心中有数,并且可以通过白板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接下来几天会做什么,每两周,孩子就会把所有的任务做过一遍,我们就会更换任务。这样的方法很适合于中长期的任务,没有特别的日期限制,也不受突发事件的影响——如果当天有突发事件没能完成任务,就可以直接把任务挪到第二天,不受日期的局限。

3.短期任务计划:
[转载]鈥溔邢殊澟嘌屑苹缘暮⒆
   
我非常强调孩子的学习效率,因此,从来不会让孩子连续很久做同样的事情。国际学校往往没有45分钟一堂的课时,有时一节课有90分钟,因此,我每次都要精打细算这90分钟,尽量不浪费一分一秒的学习时间,让孩子们在感到无聊的边缘转换学习内容。上图就是我对孩子们九十分钟的安排,孩子们分三组,在三个任务之间轮换,每个任务大概20分钟,分别是听说、阅读和写作。这样,孩子们总有新鲜感、紧迫感,自然会抓紧时间。

第二招: 监督无刻不在。
    计划的执行是一个持久战。开始的一段时间,孩子可能会因为兴奋而热切地执行,但慢慢的,就会偷懒。因此,父母可以使用一个激励的手段,比如在墙上贴一张表格,坚持一天就在表格里面贴一张贴纸,能在20天内收集15张贴纸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励。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按照计划做事情。当然,计划是人定的,在执行的时候会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一定要尽快和孩子商量后改过来,否则,计划总是无法执行,和没有计划是一样的。
[转载]鈥溔邢殊澟嘌屑苹缘暮⒆
   上图:从上一年级的第一天,我就会训练孩子读各种计划表,事实证明这个训练非常有用,他们从一开始就习惯“任务”的概念,习惯于老师不会追在屁股后面唠唠叨叨,但如果按时认真完成任务会得到奖励。图中的孩子就是在读当日的任务表,看看自己要完成什么功课。
[转载]鈥溔邢殊澟嘌屑苹缘暮⒆
上图:为了激励孩子完成一周三次的朗读计划,我贴了一张积分表,孩子每次按要求读一本书就会得一个贴纸贴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孩子们开始是为了贴纸按时开始朗读,后来就习惯了每周的朗读时间,不用我用贴纸去诱惑他们了。
[转载]鈥溔邢殊澟嘌屑苹缘暮⒆
(图片来自网络)上图:当然,有的孩子做事比较磨蹭,成人与其跟在他们后面唠叨,不如把这个任务交给电子计时器。孩子做事慢,往往是因为缺少时间概念。用电子计时器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到底有多长的常识,有了倒计时的紧迫感,或是“和计时器比赛”的游戏心态,孩子往往能够做得更快。
 
第三招:放手海阔天空。
在孩子已经养成计划性的习惯后,就适当放手,让他自由地、轻松地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尽管有时候孩子的所作所为在父母眼里傻里傻气的,但只要不危险,就不要干涉孩子。有一段时间,孩子学习使用照相机,每天早上都有二十分钟的时间可以玩照相机,我们所做的只是在之前教会孩子“近景”、“中景”、“远景”等摄影的角度,之后就让他们随意发挥了。每天看孩子们照的照片,都会发现在这些颤动的、模糊的相片里,有一种和大人完全不同的视角。(详见博文《孩子的视野,一花一世界》)在一些家校活动中,我经常看到一些父母干涉孩子的话语、活动,比如,在孩子安静思考的时候非要孩子按照他们的思路回答问题,在孩子萌生计划的时候无情地打压……放松,放手。用一种轻松的心态去欣赏孩子的所作所为,你会发现,值得欣赏的地方比值得批判的地方多得多。
[转载]鈥溔邢殊澟嘌屑苹缘暮⒆

     孩子的计划性培养,不在一朝一夕,而在长期的坚持。其实,对孩子最大的影响莫过于父母,成人用严格的计划性来要求自己,不偷懒、不抱怨、不拖沓、不迟到,这些往往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不妨先把这“三招鲜”也用在自己的身上,和孩子一同和“计划性”做个朋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