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丁·加德纳:反伪科学勇士

 昵称34661179 2016-09-29

本文选自《凤凰周刊》第316期

在许多美国人心目中,马丁·加德纳(Martin Gardner)是一个大名鼎鼎的数学家,但他自己不作此想。他在芝加哥大学修的是哲学学士学位,接着上该校研究生院,只上了一年就辍学了,不想要硕士学位,更不消说博士学位。他后来完全是靠自己博览群书、刻苦探索、认真研究、勤奋写作而成为著名的哲学家、科普作家,成为人们心目中杰出的数学家和反伪科学勇士。

因为喜欢,成为数学家

加德纳不认为自己是数学家有其道理。在数学上,他并未解开什么难题,也无重大的新发现,但他酷爱数学这个奇特的境域、美妙的殿堂,而且有心把年轻一代带入其间,于是兴致勃勃地写起数学普及文章,用通俗、有趣、诙谐的生花妙笔来描绘数字的奇瑰、方程的奥妙和公式的内涵。始自1956年,直至1981年,整整四分之一个世纪,他一直在为《科学的美国人》杂志撰写“数学游戏”专栏,叙说了许多数学趣话,传播了许多数学知识。这个趣味数学专栏拥有大量读者,不少青少年因为长期阅读这个专栏而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最终迈上科学台阶,步入数学殿宇。

“数学游戏”,似乎给人玩儿、给人嬉戏的感觉。事实也如此,只有当你对一个事物发生强烈兴趣、觉得非常好玩的时候,你才可能“玩”出名堂,“玩”出成绩来。美籍华人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有一次给中国天津的少年学生题字,写的就是“数学很好玩”,看似逗乐儿,说的却是实话,其中包含着他自己对数学的深情及其在数学领域内驰骋七旬的极大乐趣。

1981那年,加德纳夫妇半退休,两年前已把家从纽约州搬到北卡罗来纳州亨德森维尔。“数学游戏”专栏终止了,但加德纳退而不休,继续涉猎他喜爱的领域:哲学、科学、数学、文学、宗教,甚至魔术,继续兴味浓郁地从事探索、研究和写作。夫妇俩感情笃深,几乎在隐居状态中享受着温馨而愉快的家庭生活。他希望两人都能活到21世纪,希望妻子比他活得长久,可甫入2000年,妻子便猝然病逝,他不禁老泪纵横,唏嘘不已。两年后他返回故乡州,与其儿子、俄克拉何马大学教育学教授詹姆斯同住。

反伪科学建立在严谨学风上

俄克拉何马州是加德纳的家乡,他1914年生于该州塔尔萨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美国海军当过多年文书军士。战后上完大学后便决定要当一名自由撰稿人,当一个作家。后来的事实说明,他是一个勤勉过人的学者和作家,为自己开辟了广阔的探求天地,不怕辛劳,不怕繁琐,搜集、整理了大量学术资料。有记者采访他时发现,他家好像是一个收藏特殊信息的大仓库,内有数十年来的杂志、日报和剪报,甚至还有“剪书”。记者请他谈谈他的资料库时,他回答道:

“我的档案库是我的头号商业秘密。我在大学时就开始搜集资料,把335张卡片都放在了女鞋盒里。在有复印机之前,我有毁书的习惯,从书上剪下我需要的段落,把它们贴在卡片上。有一次有个朋友浏览我的美国文学卡片,很惊讶地发现,我把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美国小说家,《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的几本初版善本书都毁掉了。我开始挣钱后,把卡片放进了金属档案箱,并开始把完整的文章、大幅剪报和书信归入折叠式文件夹。这些文件现放在二十多个铁柜内,每个柜子有四五个抽屉。我还有一个很大的工具书库,省了我去图书馆的时间。暂时我还没有勇气上网,因为担心通过互联网搜索信息会浪费太多时间。” 

从女鞋盒到金属箱子,从大铁柜到工具书库,加德纳为自己建造了一座资料宝库,一座知识金字塔,他自己就是站在塔顶之人。这个九旬老翁今天欣喜地站在那里,身旁堆放着他的70余部著作,真可谓著述宏富、卷帙浩繁,而其中反伪科学代表作《在科学名义下的狂热和荒谬》(Fads and Fallacies in the Name of Science) 最雄辩地说明,他的所有著作均非狂热和荒谬的产物,而是他脚踏实地、严谨治学、勤奋著述的丰硕成果。 

这部代表作早在1952年就已问世,1957年出了修订版,早已成为美国学界反伪科学的富有创意、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1981年他又出版了《科学:好的、坏的和伪的》一书。除此之外,在年迈“退休”之后,从1983年至2002年,他为《怀疑论者》杂志撰写反伪科学专栏“旁观者笔记”,这些专栏文章后结集出版,共有5卷。

加德纳在这些著作中揭露并批判了种种超自然的伪科学言论和现象。鼓吹万物皆由上帝造成的“神造说”,用观察星相来附会人间吉凶祸福的占星术,认为精神集中于远处物体可使之移动或发生变化的“心灵致动说”,每一口食物均需咀嚼32次,也即让每颗牙齿都咀嚼一遍的“弗莱彻细嚼慢咽法”,还有所谓的“超感官知觉论”,奥地利哲学家斯坦纳的“人智学”,据称可用来探寻矿脉或水源的“占卜杖”,不明飞行物来自另一星球之说,“排除有害印象精神治疗法”和“顺势疗法”,等等,都未能逃脱加德纳的剖析和訾议。

为伪科学家画像

加德纳出身于新教基要主义教徒家庭,原来是个有神论者,相信上帝。美国基督教徒多如过江之鲫,正如社会评论家H.L.门肯所说:“今天在美国的几乎所有地方,你从普尔曼型卧铺车厢窗子里扔出去一个鸡蛋,你一定会击中一个基要主义者。”加德纳也曾经是会被鸡蛋击中的教民,可一进芝加哥大学修读哲学,加德纳就很快全然不相信基督教教义。他原先对达尔文的进化论也持怀疑态度,可上了地质学课之后,他意识到那些攻击进化论的神造论者都是些“疯子”。正是那些“疯子”对“神造说”的肆意渲染和狂热鼓吹使他认清了科学有“好科学”、“坏科学”和“伪科学”之分,促使他以反伪科学为己任,勇敢地奋战了一辈子。在美国南方很多宗教迷信恣行无忌的州,许多中学生物教师一直因害怕丢失饭碗而不敢教进化论,加德纳为此感慨万分,更加意识到自己肩头反伪科学责任之重大和峻急。

在《在科学名义下的狂热和荒谬》中,加德纳为伪科学家们勾画了五大共同特征:

1.伪科学家自诩天才。

2.他认为其他研究者都是愚蠢或不老实的。

3.他认为自己思想遭围剿,有如伽利略和哥白尼一样受迫害。

4.他攻击如爱因斯坦这样最受尊敬的科学家及其发现的真理。

5.他杜撰名词术语,文字艰涩费解,近似疯话。


加德纳愤然指出,在真理已经得到科学证实之后,那些伪科学家们还在那里说地球是扁平的,还要制造永动机,还要说疾病产生细菌而不是细菌引起疾病。他认为,制止伪科学散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让大众有知识,有科学头脑,有能力区分真理和谬误,有能力识别伪科学家及其伪作。如果德国人民当年能识别什么是好科学,什么是坏科学,他们就不会轻信纳粹人类学家所大肆宣扬的种族优劣论,希特勒或许就挑不起那场疯狂而残酷的战争。

引起美国学界“怀疑者运动”

发轫抨击伪科学使加德纳得罪了不少人。那些伪科学家、保守的宗教界人士都视之为敌。他记得他的书刚问世时,有个电台访谈节目每晚都要加以攻击。有天夜里,他起床为儿子换尿布,打开收音机一听,有个他认识的科幻小说编辑正在大声叫嚷:“加德纳先生是一个骗子!” 

然而,可喜的是,他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者。有两三代美国科学家、学者或非科学人士,在加德纳的启发和影响下,都一直在研究科学与伪科学的差异,在警惕并制止伪科学的出笼和作祟。今天,你在互联网上就可以发现有关研究机构根据加德纳的论说进一步阐述的伪科学家们的共同特点。其中有一则“伪科学十大特点”作了如下归纳:

1.伪科学家们所用语言听来似乎科学,却缺乏根据和证据。

2.他们对本无可怀疑的事物采取怀疑态度。

3.他们以轶事趣闻为证据来宣扬其主要观点。

4.他们回避极可能会推翻其假设的科学实验。

5.他们借助于那些人们无法加以评论和衡量的无稽之谈。

6.他们不愿摆出可供研究的有意义的不同观点。

7.他们无视逻辑上的混乱和矛盾。

8.他们要求别人相信其所言所语,而不要相信以经验为依据的证据。

9.他们不愿受事实的束缚。

10.他们不愿显示其知识积累过程。


加德纳的反伪科学精神至今为人称道,其反伪科学著作至今仍在再版,其论点至今不断被人引述。人们赞誉他为“知识英雄”、“反对伪科学的斗士”。认知科学家、普利策奖获得者道格拉斯.霍夫斯塔特称他为“本世纪(指20世纪)在本国产生的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维护理性和好科学、反对我们四围的神秘主义和反理智主义的最明亮的灯塔”。 正是由于加德纳的肇端,美国学界展开了持久的“怀疑者运动”,对超自然主义的唯心论观点采取怀疑态度,对不科学的言行、不可信的宗教教义进行揭露、批驳。加德纳参与创建的“超自然言论调查委员会”以及由该组织编辑、出版的《怀疑论者》杂志,30多年来,一直走在这场运动的最前列,在伪科学所散布的茫茫夜雾中举起了明亮的科学火炬。

揭露“伪科学”,阻止社会伤害

有名读者说,《在科学名义下的狂热和荒谬》甚至比其50多年前问世时更有现实意义,因为令人感到可悲的是,至今还有很多伪科学家在兜售他们的伪劣货色。事实也如此。比如,上世纪80年代末就有人搞了一本题为《熊猫与人》的教科书,抛出了所谓的“智慧构想论”。进入21世纪多年后,宾夕法尼亚州多佛学校委员会竟还投票决定在九年级生物课教学内容中加进“智慧构想论”。这个理论声称生物生命是如此复杂,应是由聪颖的、有灵性的“创造者”构想设计而成,这“创造者”可能是外星人,也可能是“时间旅行者”(即作科学幻想活动的某种生物)。其实,这个理论就是贴上新标签的“神造说”,宣扬的还是基督教的观点,只是不敢再公开用“神造”、“特创”这些词语而已。

加德纳也认为,今天在美国相信伪科学的人有增无减。他曾对采访记者说,他小时候,只有一两个占星学家为报纸写专栏文章,而如今,几乎所有报纸(《纽约时报》除外),更不必提许多杂志,都辟有占星术专栏,以致目前占星学家的人数超过了天文学家。连美国总统及其第一夫人也是占星术迷!这在100年之前简直不可思议。另有人还在宣扬什么“顺势疗法”,说什么“药物成分越稀治疗效果越好”。这种医学谬论已经害死不少人,如今却在大学校园里大行其道。

他预言说,不久的将来,迷信行为更会逐渐增多。保守神学家们鼓吹的“基要主义”(亦译“原教旨主义”,该教派肯定超自然主义,认为《圣经》无谬误,反对现代主义和自由主义神学),尤其是“圣灵说”,传播迅速,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其他国家,尤其在南美洲;不仅在基督教新教徒中间,而且也在天主教徒和犹太教徒中间。他说,对坏科学和伪科学的揭露,也可以防止政治领袖们受其影响以至有害于我们的社会和国家。他尤其忧虑共和党将逐渐被宗教界右翼所掌控,而像帕特·罗伯逊这样极端保守的基要主义者、宗教广播员,居然还参加共和党的总统竞选,这实在是对国家的重大威胁。

揭露伪科学,对加德纳而言,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乐趣。他说,嘲笑那些迷信者的愚昧固然颇有意思,而批判假科学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真科学、好科学的愉悦途径。你应该了解与你所抨击的伪科学相关的学说,比如,你得弄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才能知道他的反对者错在何处。你得掌握有关概率论和统计学的知识,才能意识到迈克尔·德罗斯宁的《圣经密码》不过是一盆猪食而已(美国记者特罗斯宁在1997年出版的这本书内声称“圣经密码”可以预言未来,预言政治暗杀事件)。

成就很热闹,生活很单调

加德纳是一个执着地反对伪科学、迷信思想和行为的斗士,却不是一个顾盼自雄、傲慢张狂之徒。相反,他个性淡泊、谦逊、斯文、恬静,甚至有点儿腼腆。《怀疑论者》杂志记者采访他时,有下述对话,可以证之。

记者:“您现在名闻世界,备受尊敬,您的著作启发了两代著名的科学家和学者,但您一般总是独自一人工作。您很少参加大小会议。您的众多敬慕者和读者中很少有人见过您或当面听您说过话。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否对您有好处,比如没有干扰,有更多时间写作?这种单独工作方式有何弊端?”

加德纳笑而答道:“人们常说我羞怯,这是事实。我更喜欢面对个别人,而不是面对人群。我不喜欢参加派对,也不愿意发表讲话。我爱单调不变的生活。没有什么比独自一人在书房里读书、按打字机键盘更使我高兴的事情。我庆幸自己能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而且还能养活自己。”

加德纳的一生,确实过着一种在他人看来很单调、很枯燥的生活。但他的内心世界却很丰富、很快活。什么东西使他最感愉快?他说,当他学到新而重要的东西时,学到以前不知道的科学和数学知识时,他最高兴——环境单调不变,生活单调不变,但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埋头读书,勤于笔耕,不赶热闹场合,不喜出头露面,于是就积累了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思想,于是就有了与坏科学、伪科学作斗争的锐利武器,有了揭穿那些以科学名义贩卖谬论邪说的伪科学家们的面目的匕首和投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