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道法三家MALL到底卖什么?

 落寞风吹雨 2016-09-30


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国学大师南怀瑾把他们形象地比喻为“粮食店”、“百货店”和“药店”。


释就是佛家,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以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


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而儒家思想,在现代中国有些年了,才有西方思想大行其道。这就好比中国人不吃饭,改吃洋面包,不仅仅是习惯不习惯的问题,久了胃会出毛病。


而法家思想,或许就是器材铺,店面或许冷冰冰不起眼,日常生活中若是出现问题,却少不了进店里找找零件翻翻工具出来修补修补。


学习中国固有文化不是开倒车,而是以全新的观念去理解它。陈德起教师的《国学修为与企业家精神》就是一种明德的过程。让我们一起跟着学道君,看看陈德起老师“贩卖”儒道法这三家店的什么东东?


(学道君画外音:上期文章,学道君整理了陈德起教授《国学修为与企业家精神》课程部分精彩内容 → 国学修为与企业家精神丨连载一,欢迎关注。)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儒家思想,讲仁爱为本。“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说的是儒家大爱的三个层次。




其中“亲亲”讲的是“孝”和“悌”,是父母兄弟之间的一种关爱。表现为要记住父母生日,关心父母身体,确保父母衣食无忧和精神愉悦。同时,还要将兄弟姐妹团结在身边。




“仁民”讲的是如何维护大众尊严的问题,要学会布施和懂得成人之美。布施不仅仅是施予钱财,捐赠善款,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高尚的道德与行为去影响别人。成人之美则是看他人之好,尽可能给予开发、诱导、鼓励、帮助,以达成心愿。


而“爱物”讲的是如何与天地和谐相处。要尊重自然规律,珍爱自然环境,与自然一体共生。世间万物,皆有运行规律,不可逆势悖理而为。




儒家思想对企业家精神塑造作用的第二点表现在“权变中庸”,即和谐之道。


孔子反对“过”与“不及”。儒家认为,人的思想和行动冒进或保守都不好,与之同流合污也不符合“中庸”的原则。因此,必须在“过”与“不及”之间寻求和掌握一个正确合理之点,以做到恰如其分。这种中庸思想,是理性智慧与思辨哲学的集中体现,也是一种成熟的管理观念。


中庸思想有“和而不同”“过犹不及”等特质,曾几何时,人们曲解甚至摈弃中庸思想,认为她腐朽没落,殊不知中庸是一种权变智慧。权,即权衡,把握事物的利害;变,即时中,也就是与时俱进。


管理者吃透了中庸的真谛,手中的权力就不是冷酷的工具,而是成为了凝聚人心的一种有效途径。管理者运用中庸和谐之道行使手中的权力,使得事情情理通,关系上下通,员工伙伴“心不委屈”了,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



儒家思想对企业家精神塑造作用的第三点表现在“克己复礼”,即遵规。


克己复礼,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懂得克制的人是值得赞赏的。克己就是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战胜自己,不为外物所诱,且不任性、为所欲为。礼字即是理字,复礼就是要恢复到合理化。


礼对人生行为具有指导、节制、综贯、衡断诸作用,而能促进人与人间关系之圆满,有礼便是行仁。






守静致虚,道法自然


道家思想首要提倡的是上善若水。这也是道家对企业家精神的首要要求。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 


上善的人存心要像水那样谦和,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伺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




道家对企业家精神的第二个要求是“无极太极”。


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它们之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


“无极太极”讲的是变化,是与时俱进,也是因时而变。只有处于无极的状态,察微知著,感受外界的变化规律,并顺应这种变化,才能掌握主动,无往不胜。



道家对领导者的境界分四个层次: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最次,侮之。


“太上”说的是领导者要追求的境界是下属不知道其的存在,而仍然能把工作高效完成。若是混到被下属侮辱谩骂的地步,那是最失败的。实则不济,领导者也要做到自重而威,让下属心生敬畏之心,而无畏惧之情。当然如果能够做到亲而誉之,让下属乐意相交,心悦诚服并心生誉美之意,也是不错的境界了。




道家思想对塑造企业家精神的第四个要求是“道法自然”。


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如何效仿地?人立足于山川大地,最重要的是顺应大地运行规律,一切的活动都立足于土地;地法天,山川湖海与四时变化可归结为天地,天地运行发展没有严格的区分;地法道,一阴一阳谓之道,道法自然,所以人最终是效法自然。


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首先就是要做到顺天,即顺应天道规律。




帝王之具,二柄而已


“信赏必罚,以辅礼制”这八个字强调了法家对塑造企业家精神所要求的刚性。


法家认为帝王之具在于“二柄”,一曰刑,二曰德,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在管理中,赏与罚是必要的,以赏为表以法为里,赏罚并重,能够获得更多的拥戴。但是奖罚要有分寸,赏罚要做到公平、平衡,同时也要注意因赏罚而公开的内容是否合适。“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赏是为了激励,罚是为了禁止,若赏罚太过分,便容易适得其反。




法家认为“防奸禁奸”是团队建设的利剑。


“防奸”要注意这几点:

听言观行,注意不正常的举动和言行;

擒贼擒王,直击害群之马中的领头老马;

防其结党,结党易营私,党派之争往往易引发内斗。


那么如何“除奸”?

首先要“鉴三禁”。

禁心、禁言、禁事。要坚定确立主流统治思想,在企业中即为确立主流企业文化,使言行处事皆符合文化要求;


再则要“破四拟”。

孽有拟適之子,配有拟妻之妾,廷有拟相之臣,臣有拟主之宠。要注意调整家庭亲情、宠臣信友与企业事业的分寸关系;


第三要“去五奸”。

要远离这五种人:

滥用财物行贿来骗取声誉的,致力于奖赏赐予来拉拢民众的,结党营私网罗智士来胡作非为的,凭借免除赋役、赦免罪犯来提高声威的,迎合下属而颠倒是非和用危言耸听、奇装异服、漂亮称号来惑乱人们视听的。


最后要注意“用七术”。

一曰众端参观,全方位了解对方的言行;

二曰必罚明威,必须处罚的,必须显示出处罚的威严和震慑;

三曰信赏尽能,该赏的,要根据其尽职尽责的能力奖赏到位;

四曰一听责下,证实存在的不轨行为,要第一时间责罚处理;

五曰疑詔诡使,可适当运用些掩饰的小策略;

六曰挟知而问,自己明白的事情,再去询问对方,看其是否明白了解;

七曰倒言反事,可依情况运用反语进行试探。


法家讲究以“势”“法”“术”治国,势,指统治者的气势,企业家要有自己的威严气场,适当让人感到威慑;法,指统治者立下的规矩,企业家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能束之高阁,要让下属及员工都清楚明白;“术”,指统治者推行的方法,企业家推出的行动方案要做到让员工令行禁止。




授课老师:陈德起

中商国际管理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MBA 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客座教授,国学研究所所长,国学博士。


写在最后


本篇文章,学道君为大家梳理了国学三大家儒家道家法家对企业家精神的塑造作用,课程PPT干货于下篇《国学修为与企业家精神丨讲义连载二》文中奉上,欢迎猛戳。


上期精彩课程,国学“元、线、空”三大结构以及企业家精神与国学修为的相关关系,欢迎请戳 →  国学修为与企业家精神丨连载一





~~~~~~~~~~~

◆本文整理自陈德起教授《国学修为与企业家精神》课程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