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周振

 攸州刀郎 2016-09-30
一種藝術形式的成熟必定建立在對這種藝術形式特徵有深度認識的基礎上,並進而確立美學的理論體系。流派篆刻藝術的成熟,集中體現在對刀法的深層意識的基礎上。
  印章的時代並無篆刻刀法可言,作為匠人行為的產物,即使有鑿印與琢印(玉印等)的存在,刀法只是從屬的一種製作手段,不是印章的重點。然而正是古印中這種千變萬化的線條,到了後代文人篆刻家眼中,幻化出太多的可能性,卻仍不能代表它真有後人所認為的那種刀法。正如朱光潛先生曾談到的,一株古松,在木材商、植物學家與藝術家眼中,分別具有經濟的、科學的、美感的價值,是觀者主觀意識的反應。文人篆刻家的主動觀照,使得刀法複雜化了,也正因如此,篆刻藝術的元素才能得以充實、豐富。
  作為篆刻三元素之中的刀法,首先建立在技術的層面上,是“運刀之法”,沖也罷,切也好,都是保障作品走向成功的必要的技術前提。按照傳統的“技進乎道”的觀念,刀法作為技術在建立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後,便上升到了審美的層面,構成了篆刻家創作意識的重要部分。依託這一事實,刀法的獨立價值也得以確定。
  當印章轉變為篆刻藝術,由實用的信物轉化為文人的藝術,眾多技術與審美的元素充納其中,刀法從作為相對獨立的技術元素延伸出更多豐富的審美內涵。廣義的“形式”中,刀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形式在文人篆刻中作為載體,承載的是形而上的內涵,一切的技術手段只是作者情感表達的必要鋪墊,刀法也不例外,它的背後蘊含的是篆刻家對藝術本體的思考。
  刀法具有相對的獨立價值是針對文人篆刻而非匠人製印而言。文人篆刻作為藝術,必然追求美的境界,因審美不同選成取向的差異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否則將趨於單一化。
  同樣基於對質感的追求,文人篆刻刀法觀因印家在實踐上的不同,形成以宋元為尚、以秦漢為尚、以筆墨為尚三種取向(這是以文人篆刻流派發展的歷史順序為先後)。三者並行不悖,文人篆刻在延續與發展的過程中也相繼出現了藝術高峰,刀法的獨立價值從中凸現,驗證了藝術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應是創造的環節而非技藝的環節。
  刀作為篆刻藝術的特定工具以及由此產生的本體語言無疑對這一藝術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但並非唯一要素。“刀病”一說,前人屢有提及,只有重視而不偏執,才能推動篆刻藝術的進步。文人篆刻最重要的是調動一切技術手段表達創作的旨趣,包括對刀與石、筆與墨、形與質完美融合的追求。
  正如胡澍所說——“苟能會通,道均一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