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实例 | 尝试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tnj660630 2016-09-30



暑假,管建刚老师的《管建刚和他阅读教学革命》,颇让我激动,心向往之,打算从这学期起,尝试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但迟迟不敢动手。总觉得自身修为不够,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对教师自身要求高。不仅需要教师善于发现文本中的写作点,更重要的,即便发现了,如何有效地设计教学,组织课堂教学,都需要较高素养支撑,否则难以进行。


尽管自身修为尚浅,但不能以此停止不前。相反,更要勇于尝试,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只要一点一滴地去做,慢慢会找到门道,有所收获。这时,我又想起了陶行知的话:“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必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地发现出来。


我还有什么理由担心呢?何况这算不上“发明新理”,顶多是打破常规,尝试模仿。

陶行知先生的话,使我有了信心,管建刚老师的话,却给了技术上的支持:“指向写作的阅读课,老师发现了写作上的训练点,不能像讲评课那样直接呈现,要将这个‘点’还到文本中去,装作不知道,带着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学生历经一个探索的过程,学生看不出、发现不了,老师假装看到了,推门,露出一条缝,让阳光进来。学生循着光线往前走,终于恍然。




教学案例:《梅花魂》教学


终于,我鼓起了勇气,从《梅花魂》开始,尝试指向写作阅读教学。


首先,《梅花魂》一课可以指向写作教学。


教参上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目标的前半部分,学生通过读书,完全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因为稍有阅读能力的孩子,从字里行间就能读出来。理解梅花魂,也不难,文中有现成的答案,学生通过读书也能发现。相反,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学生并不清楚,需要教师发现文本中的写作点,引导学生去探究。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能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写作形式,经过几年学习,促进孩子的写作能力提高。



其次,指向写作,选择哪些写作点教学。


一篇课文一般有多个写作点,如何选择写作点教学,是教师必须考虑的。《梅花魂》一课有以下写作点:


一是首尾呼应。开头作者睹物思人,看见梅花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接着写了五件事表达外祖父思念祖国之情;结尾托物表心,每次看到外祖父送“我”的墨梅图和手绢,就想到身在国外的老华侨眷念祖国的心。




二是作者回忆外祖父的五件事,为什么如此安排?能否省略不写梅花的两部分内容,(即第1、3件事)或者改变五件事的写作顺序。


出示:作者回忆外祖父的五件事。

1、教诗词落泪。

2、珍爱墨梅图。

3、难归痛落泪。

4、赠我墨梅图。

5、送我带梅手绢。


引导学生读书,潜心会文,探究写作点。先引导学生将五件事打乱顺序读,然后与课文的写作顺序对比,使学生恍然,并明白写作有一定的顺序,不可打乱。


三是作者在写第三件事——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痛哭时,运用了对话。有的有提示语,有的没有提示语,为什么?


提示语是小学生作文的难点之一,要么一“说”到底,要么“说”来“说”去,对提示语的用法不明。提示语有学问,值得教学。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

……我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为什么妈妈说完话,莺儿说的话没有提示语?通过对比,朗读体会,使学生明白加提示语和不加提示语的不同之处,莺儿的话加上提示语,使得语意不连贯,不能很好地体现莺儿的惊讶和迫切心情。省略提示语,不仅语意连贯,还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四是关键词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这么多写作点,不可能在一节课全部教给学生,要有所取舍。如何选择?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综合考量,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写作问题。以后,慢慢把教材中出现的写作方法逐一教给学生,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图 | 网络

编辑 | 丁婉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