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文章

 蓝田日暖一田琥 2016-09-30

刘渡舟:吴茱萸汤医案八则(抓药证、抓关键词!)

一  胃痛案

刘某,男,32岁。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现今右上腹疼痛,每于夜间发作,伴寒战,呕吐酸水,大便反干,舌苔水滑,脉沉弦而缓。

(胃痛+夜间发作+舌苔水滑:吴茱萸证)

吴茱萸12g,生姜15g,党参9g,大枣12枚;当归15g。

服药一剂,疼痛缓而吐酸减,加香附、高良姜各6g,三剂后痛止。

二  胃痛案

某女,32岁。主诉胃脘疼痛,多吐涎水而心烦。舌质淡嫩,舌苔水滑,脉弦无力。初以为胃中有寒而心阳不足,投以桂枝甘草汤加木香、砂仁,无效。

再询其证,有烦躁夜甚,涌吐清涎绵绵不绝,且头额作痛,辨为肝胃虚寒挟饮。

(胃痛+吐大量清涎+舌面水滑:吴茱萸证)

吴茱萸9g,生姜15g,党参12g,大枣12枚。

服三剂后诸症消。

三  呕吐案

周某,男,27岁。患慢性肾炎而住院治疗,症见:恶心呕吐,泛逆酸水,至夜间则发生寒战,全身振栗如疟,其人面色黧黑,舌质淡嫩,舌苔薄白而润,脉弦缓无力。

(呕吐+吐大量酸水+半夜寒战+面色黧黑+舌淡 苔润:吴茱萸证)

吴茱萸12克,生姜15克,党参9克,大枣12枚。

共服药五剂,呕吐与寒战皆止。唯肾炎化验仍有蛋白。

四  呃逆案

姜某,女,39岁。患呃逆,连声不断,声低无力,而且心下逆满,时时气窜作痛,纳呆,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苔白润,脉弦无力。此属胃气虚弱,中焦运化无权,肝气挟寒饮冲逆所致。


【1呃逆+舌苔白润:吴茱萸汤;

2呃逆、心下逆满、时时气窜:气上冲,桂枝证;

舌苔白润、小便不利:茯苓证。

=苓桂枣甘汤。

吴茱萸汤+苓桂枣甘汤。】


吴茱萸9g,生姜15g,党参15g,大枣12枚,茯苓9g,桂枝9g,炙甘草9g,陈皮15g。

服药二剂,小便甚利,胃中觉宽,呃逆止而饮食增进。

五  脘胁胀满案

丁某,男,53岁。胃脘及胸胁胀满,进食后更甚,以致饮食日减,四肢乏力。舌质淡,舌苔白而滑,脉弦缓无力。此乃厥阴肝经之水寒上犯胸阳,气闭为胀,必口中多涎。

【1胸胁、胃脘胀满,食后加重:四逆散+半夏厚朴汤。

2舌苔白滑:吴茱萸汤

=四逆散+半夏厚朴汤+吴茱萸汤】

吴茱萸12g,生姜15g,党参9g,大枣7枚,桂枝6g,厚朴12g。

服一剂则胀满减,胸胁顿觉舒畅。上方内增加吴茱萸至15克,加半夏、茯苓涤饮和中,共服八剂而愈。

六  腹包游移案

杨某,女,42岁。所诉之证甚奇,每日天将拂晓时,小腹部隆起一软包如鸡蛋大小,从下往上游移,抵胃脘则呕吐苦水黄涎,伴头目眩晕。每次发作约2小时,然后自动消失,舌苔白而水滑,脉沉弦。此属厥阴寒气挟饮而上冲于胃,以致胃寒气逆。治当暖肝温胃,平冲降逆。


【1小腹包块从下向上移动:气上冲,桂枝证;

2眩晕+舌苔白水滑:水饮证。

=小半夏加茯苓汤+苓桂术甘汤+吴茱萸汤;

3呕吐苦水黄涎:夹热,川楝子、黄连】


吴茱萸10g,生姜15g,党参6g,大枣7枚;

桂枝9g,茯苓12g,生白术6g,炙甘草6g;

川椒6g,姜半夏9g,川楝子9g,黄连2g。

共服六剂而愈。

七  腹痛案

闫某,男,37岁。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每夜子时,先左下腹发胀疼痛,继而呕吐酸水,伴寒战,头目眩晕。夜复一夜,很有规律。舌质淡嫩,苔白润,脉弦缓无力。

(腹胀痛+子时发病+吐酸水+舌苔白润:吴茱萸汤)

吴茱萸12g,生姜12g,党参9g,大枣12枚;当归12g。

服一剂即效,连服十六剂而愈。

八  头痛案

陈某,男,49岁。症见:头痛以巅顶为甚,伴眩晕,口中多涎,寐差,面色黧黑,舌苔水滑,脉弦迟无力。此厥阴水寒循经上犯清阳所致。

(头痛+口中多涎水+面色黧黑+舌苔水滑:吴茱萸汤)

吴茱萸15g,生姜15g,党参9g,大枣12枚。

服药二剂,头痛止而寐仍不佳,改用归脾汤三剂而安。

【解说】吴茱萸汤证在《伤寒论》中共有三处,一是“食谷欲呕,属阳明,吴茱萸汤主之”;二是“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三是“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金匮要略》中尚有“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之文。涉及阳明、少阴、厥阴三经病变,但从其方证分析,以肝胃虚寒而气逆为其病机特点。

吴茱萸气辛而味苦,气味俱厚而能降,为厥阴寒邪上逆之专药,治呕吐头痛最佳;佐以生姜之辛散,温胃而散饮;合参、枣甘温补中,益气以扶虚。全方具有温暖肝胃、散饮降逆之特点。

从所治各个案例来看,在辨证上均有反映本方使用的共性,即:

1呕恶+吐酸水或多涎水,舌淡嫩,苔白润或白水滑;

2脉弦或缓或迟而无力。

3半夜子时发病,伴寒战。

临床上治疗呕吐,胃痛,头痛,呃逆,胁脘胀满等病症,凡具备上述辨证共性者,用吴茱萸汤为主治,每获良效。

对此仲景书中虽然没有明言,但实际上已有所指,《伤寒论》说:“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说明了厥阴气旺之时,必然能与邪气抗争。

吴茱萸汤有多种加味方法:

1加当归。是最常用的一种。当归性温而润,为肝经血分之药,加入本方中寓有气血兼治,温寒而不耗血之妙。

2胃脘痛甚,加高良姜、香附;

3胁、脘胀甚,加半夏 厚朴;

4气窜气逆(气上冲,桂枝证),合苓桂枣甘汤;

5头目眩晕、心下逆满,合苓桂术甘汤。

所加诸法,亦均与本方证的病机特点相符而又互相关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