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北京有个景点叫做明十三陵,那里埋葬着明朝的十三位皇帝。但这十三位皇帝中,并不包括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朱元璋驾崩时,明朝的首都还是南京,所以,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后来,明成祖朱棣把首都迁到了北京,于是自他之后的明朝皇帝,死后自然就埋在北京了。 那么问题来了,朱棣为何要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呢? 第一,朱棣习惯于北方的粗矿,不喜欢南方的绵软。 朱棣11岁被册封为燕王,然后在21岁那年就藩——也就是到北京的封地上生活。到他取得皇位为止,他已经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了,他立在北方翻卷的风沙中,与北方的少数民族征战,为大明把守着北边的国门。他已经习惯了这里。等他到南京当皇帝时,感到在南京浑身不舒服,因此决心迁都北京。事实上,在正式迁都之前,他也经常到北京居住,而把皇太子留在南京监国。可见,朱棣对于北京绝对是真爱。 第二,天子守国门。 提起明朝,人们常说一句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其中,君王死社稷,指的是崇祯皇帝殉国;而天子守国门,就是从朱棣开始的。 朱棣当燕王时,他替大明守着北方的国门;等他到南京当皇帝后,没人再替大明把守北边的国门了。但是,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对大明依然是虎视眈眈的,比如东北的女真族(后来的满清,正是来自这一族)。朱棣为了防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于是迁都北京,更好地加以防御。 第三,心理阴影。 朱棣的江山是夺来的,用一个不好的字眼,就是“篡”。在南京,朱棣的心里应该摆脱不了这个字眼,因为南京皇宫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建文帝的旧物,它们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朱棣:你是个篡位者。 同时,朱棣在南京城大开杀戒,清洗了大批建文帝的旧臣。这些人的亡魂,整天在南京城里飘荡。冒昧揣测一下,朱棣在晚上应该会做噩梦吧? 这么一个让自己压抑的地方,朱棣当然不喜欢了。 朱棣决定迁都后,在群臣中并没有遇到什么有力的阻挠。为什么呢?很简单,当时的朝中重臣,大多是跟随朱棣打天下的那批人。这些人和朱棣一样,也曾在北京生活了很长时间,让他们重回旧地,他们当然不会反对了。 倒是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曾想着把都城迁回南京。可惜这哥们仅仅当了八个月的皇帝就死掉了,壮志因此未酬。之后,这事儿就彻底地不了了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