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八章艾灸疗法.doc

 禅心儿 2016-10-01

第八章艾灸疗法

     艾灸亦称火灸、艾火灸,是将艾炷安置在痛点(阿是穴)或一些穴位点然,以治疗一些疑难病症,使隆类疾病和寒性疾病在本位消除,余病不再复发等的一种外治疗法。

     艾灸有简便易行、治疗范围广、疗效颇佳、费用较低等特点。同时,要求医生医术高明、技术精湛、选择穴位准确,艾灸才会取得颇佳的效果。

     第一节艾的采集加工和用量

     艾的采集加工和用量,是制作艾绒、灸炷的第一道工序。分采集时间和用量两项概述。 (1(艾的采集时间和加工炮制

     艾宜在秋季艾叶旺盛时采集。阴干后拣选干净,除去枯枝败叶,用细棍捶打,注意不要打断纤维。捶打到艾如羊绒时,抖去沙尘、艾虱、杂质。然后,按5公斤艾半公斤干荨麻秆燃盛的炭灰与艾混合,很好地搓卷,就成了黑色的艾绒。这种艾绒卷艾炷时很方便,又容易点燃。根据患者的体质和不同的灸穴,撕取大小相宜的一团艾绒,放在一片纸片上卷实,卷成青稞粒状两头尖中间粗的艾条。然后,将艾条从正中切成两段,便成根圆顶尖容易快速点燃的灸炷。

     2(灸炷的用量大小

     灸炷大小,要以灸的区位来分。背部脊柱节穴位,灸炷的大小如同食指尖第一节尖。头部、四肢和胸腹部的穴位,灸炷的大小如同小指的第一节尖。失血封闭脉口的灸炷不是圆柱形的,大小如同压扁的羊粪蛋。疮疖瘰疬、痞瘤之类的灸炷大小,如同中等的诃子尖。儿童胸口等的灸炷,大小如同煮胀的小豌豆。

     第二节 艾灸适应症与禁忌症

     艾灸的适应症有:消化不良、胃阳衰败、浮肿、寒性肾型水肿、寒性隆偏盛的痞块肿瘤、寒性胆病、头部和四肢的黄水病、肉疖骨疖等疮疖瘭疬、疔疮、虚热症、疯病、癔病、一切脉病、热症后期后遗症等。总之,培根和隆转化的一切寒性病症,尤其是神经和血管疾病、一切黄水病,用艾灸灸治,疗效颇佳。

     艾灸禁忌症有:一切赤巴热病,一切血病;从部位来说,作为器官门户的五官、位于会阴结合缝的男左女右的生殖脉道、会阴阴毛间的动脉等处不可艾灸;从时间来说,胃等六腑饱食时不宜艾灸。

     第三节艾灸穴位和主治

     艾灸穴位和主治,分病症自现的穴位和医生选择的穴位两大类。贡曼?贡却德勒著的《后续释难》中说:“穴窍封闭的一般艾灸,宜灸第二十椎节穴;接续断脉道的特殊艾灸,宜灸脉道上下方;丢除疼痛的局部艾灸,痛点在哪里就在哪里(阿是穴)艾灸”。

     病症自现穴位现简要介绍如下:

     所谓病症自现穴位,就是在痛点用手指按压感到痛止舒适,手指按压后留下指痕凹窝,即为艾灸的阿是穴;或者,脉闪跳的部位和脉病的患病部位,皆是艾灸的阿是穴。艾灸这些穴位,对缓解病痛非常有益,因之称为疾病本身自现的艾灸穴位。

     医生选择的穴位详细介绍如下:

     医生选择的穴位,是与脏腑相通的穴窍,分背部穴位、胸腹部穴位、头部和四肢穴位等三大类。现将每个穴位,分穴位名称、穴位所在部位、穴位主治病症三项概述。

     1(背部穴位

     1)第一椎节穴(风窍)

    [位置]第一椎节穴,又称大椎穴,是一个风窍。位置在颈骨和脊椎骨结合部,七节颈椎向前弯曲时,背部突起 的骨突即为此穴。

     [主治】由于本穴是风窍,艾灸此穴,可治疯癫、心悸、 隆病引起的暗哑、全身颤抖、睡不安稳、耳鸣嗡嗡、脖颈 不能转动等隆类疾病。

1/9页

     2)第二椎节穴(赤马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在第一椎节的骨突处,是赤巴的穴窍。

     [主治】由于本穴是赤巴穴,艾灸此穴,可治寒性胆病、寒胜胆病弓J起的目黄肌黄症、食物不化等症。

     3)第三椎节穴(培根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在第二椎节的骨突处,是培根的穴窍。

     [主治】由于本穴是灰白培根,寒性培根瘀紫症之穴窍,艾灸此穴,可治寒性隆病(寒症)、头肺心等上半身的培根偏盛病症。

     4)第四椎节穴(母肺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在第三椎节的骨突处,是母肺穴。

     [主治】由于本穴是通母肺之穴,艾灸此穴,可治隆病犯肺、培根犯肺、咳痰有核、迎风流泪等症。经常母肺穴

    5)第五椎节穴(子肺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在第四椎节的骨突处,是子肺穴。

     [主治】由于本穴是通子肺之穴,艾灸此穴,可治肺脏隆邪偏盛,肺脏培根偏盛、咳痰有核,迎风流泪等症。经常子肺穴和母肺穴同时艾灸。

     6)(第六椎节穴(命脉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在第五椎节的骨突处,是命脉穴。

     [主治]由于本穴窍是通命脉之穴,艾灸此穴,可治风犯命脉弓l起的心神不宁、疯癫、全身颤抖、猝然昏倒、神志不清、培根隆合并症、黄水和隆人犯命脉弓I起胸膛闷胀症等。

     7)第七椎节(心窍)

     [位置]本穴的穴位在第六椎节的骨突处,是心窍。

     [主治]由于本窍是通心脏之穴窍,艾灸此穴,可治心悸厉害、心脏病弓I起的健忘症、睡眠易惊、易怒暴躁、心烦易乱、胸背疼痛等症。

     8)第八椎节穴(膈膜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在第七椎节的骨突处,是横膈膜的穴窍。

     [主治]由于本穴是通横膈膜之穴窍,艾灸此穴、可治呕吐酸水、膈膜扭转弓I起的疼痛、遇寒时的疼痛、肝脏寒性痞瘤、培根隆邪犯肝弓I起的肝痛、肝咳、肝虚、血病疼痛、噎气呃逆、食欲不振等症。经常膈膜穴和肝窍同时艾灸。

     9)第九椎节穴(肝窍)

     [位置】本窍的穴位在第八椎节的骨突处,是肝脏之穴窍。

     [主治]由于本窍是通肝脏之穴窍,艾灸此穴,所治病症与膈膜穴所治之病症相同,经常肝窍和膈膜穴同时艾灸。

     10)第十椎节穴(胆窍)

     [位置】本窍的穴位在第九椎节的骨突处,是胆腑之穴窍。

     [主治]由于本窍是通胆腑之穴窍,艾灸此穴,可治胆结石、胆痞瘤、呕吐胆汁、不消化弓l起的目黄症、目黄肌黄的黄疸病、食欲不振、经常头痛、胃阳衰败等症。

     11)第十一椎节穴(脾窍)

     [位置]本窍的穴位在第十椎节的骨突处,是脾窍。

     [主治]由于本窍是通脾脏之穴窍,艾灸此窍,可治脾痛、腹胀肠鸣、身体沉重、昏睡等症。

     12)第十二椎节穴(胃窍)

     [位置]本窍的穴位在第十一椎节的骨突处,是胃窍。

2/9页

     [主治】由于本窍是通胃脘之穴窍,艾灸此窍,可治胃阳衰败、食物不化、(经常腹泻、寒性痞瘤、培根胃脘痞瘤、铁锈病、培根瘀紫症、脊柱两侧肌僵直、后颈窝疼痛、眼骨疼痛等症。

     1 3)第十三椎节穴(精腑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在第十二椎节的骨突处,是精腑穴。

     [主治】由于本穴通男女精腑之穴位,艾灸此穴,可治精血淋沥、子宫痞瘤、脓水黄水滴淋、胎疾弓I起的神志恍惚、子宫寒风偏盛、小腹胀满、大便干燥、不能俯卧或仰卧、脐窝左右胀鸣等症。

     14)第十四椎节穴(肾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在腰椎第一节的骨突处,是肾穴。

     [主治]由于本穴位通左右二肾,艾灸此穴,可治肾脏隆邪偏盛、寒邪犯肾、风血交攻弓l起的大小肠绞痛、男子精寒、尿频症、尿道灼痛等症。

     1 5)第十五椎节穴(脏腑总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在腰椎第二节的骨突处,是脏腑总穴,也称子宫穴。

     [主治]由于本穴位通脏腑,艾灸此穴,可治寒性隆病、胆病目黄、子宫寒性隆邪偏盛、生育没有间隔、小腹疼痛等症。 ?

     16)第十六椎节穴(大肠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在腰椎第三节的骨突处,是大肠穴。

     [主治】由于本穴位通大肠,艾灸此穴,可治大小肠胀鸣、痞瘤、尿道灼热、小便不利、失气增多、痔疮等症。

     17)第十七椎节穴(小肠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在腰椎节第四节的骨突处,是小肠穴。

     [主治]由于本穴位通小肠,艾灸此穴,可治小肠寒性痞瘤、寒性隆病弓f起的小腹疼痛、泻物有泡沫和粘液等症。

     18)f-A椎节穴(膀胱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在腰椎第五节的骨突处,是膀胱穴。

     [主治】由于本穴位通膀胱,艾灸此穴,可治膀胱结石、寒邪弓f起的尿频或尿墙、膝关节冰冷等症。

     1 9)第十九椎节穴(精血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在尾椎骨第一个骨突处,是精血穴。

     [主治】由于本穴位是男精女血之穴,艾灸此穴,可治遗精早泄、男精女血滴淋、身体不能仰屈、脊柱两侧肌肉和下半身肌肉僵紧、腿脚伸缩困难。

     20)第二十椎节穴(下泄隆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在尾椎骨第二个骨突处,是下泄隆穴。

     [主治】由于本穴位是下泄隆穴,艾灸此穴,可治矢气不通、下泻粘液、大便干燥、大便秘结等症。

     21)尾椎骨穴(狐面骨穴)

     《希求珍宝库》一书中说:“第二十椎节以下,为形如狐面骨三角形的尾椎骨,共有五小节,艾灸可治失气不通、大便干燥等症。”如是所说,艾灸第二十一椎节、第

    二十二椎节、第二十三椎节之穴位,依次可治泻泄白色粘液、紫色粘液、胯眼疼痛等寒性疾病,并治自感肛裂、直肠肛门疾病等症。

     22)椎节三炷穴

     【位置】椎节三炷穴是上述前二十个椎节穴位中,除去肾脏所在的第十五椎节穴外的其他十九个椎节穴,及其从各个椎节穴的正中向左右各量患者自身指一寸四分处各取一

3/9页

    穴,共为三穴,称为椎节三炷穴。这些穴位的主治病症与各自椎节穴相同,但效力更大、功效更好。因此,在病症严重时才艾灸三炷穴,病情不甚严重时一般只艾灸椎节穴位。

    23)项颈椎盘穴

     [位置】项颈椎盘穴的穴位是,七节颈椎除去第七节,其他的六节可任选一节作穴位。

     [主治】艾灸此穴,可治风病引起的项颈僵硬、神志错乱、疯癫、身体颤抖、暗哑等症。

     2(胸腔部穴位

     1)大肠二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取法是,从脐窝向左右各量一指寸,在此两点取穴,即大肠二穴,亦称大肠外穴。常与大肠内穴同时艾灸。

     [主治]由于大肠二穴通大肠,艾灸此穴,可治大肠痞瘤、肚腹胀鸣、经常泄泻、泻物带粘液等症。

     2)大肠内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取法是,从大肠外穴向左右各量一指寸,在此两点取穴,即两个大肠内穴。常与大肠外穴同时艾灸。

     [主治]由于大肠内穴通大肠,艾灸此穴,可治大肠痞瘤、肚腹胀鸣、经常泄泻、泻物带粘液等症。

     3)小肠上三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取法是,从脐窝中心向下量一指寸,再从此点向左右各量一指寸,在此三点取穴,即小肠上三穴。

     【主治】由于小肠上三穴通小肠,艾灸此穴,可治寒性隆邪犯小肠、腹泻等症。

     4)小肠下三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取法是,从小肠上三穴中穴向下量一指寸,再从此点向左右各量一指寸,在此三点取穴,即小肠下三穴。

     [主治】由于小肠下三穴通小肠,艾灸此穴,可治寒性隆邪犯小肠、腹泻等症。

     5)膀胱三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取法是,从4、肠下三穴中穴向下量一指寸,再从此点向左右各量一指寸,在此三点取穴,即膀胱三穴。

     【主治】由于膀胱三穴通膀胱,艾灸此穴,可治寒邪犯膀胱、尿频、尿闭等症。

     3(头部和四肢穴位

     1)百会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取法是,从眉I'-1正中向后颈窝正中拉一条线,再在左右两耳孔正中之间拉一条线,二线在头顶交叉,交叉处为凹窝,手指按压时微痛,此处即百会穴。 [主治】由于本穴是风窍,艾灸此穴,可治头昏脑晕、 斗吗嗡嗡、突然昏倒等症。

     2)脑户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取法是,从百会穴向后量四指,对直百会穴取穴,即脑户穴。

     [主治]由于本穴位为风窍,艾灸此穴,可治风邪头昏脑晕、耳鸣嗡嗡、突然昏倒等症。

     3)囟门穴

     [位置】本穴的穴位取法是,由前额发际向上量四指,正中取穴,即囟门穴。

     [主治】由子本穴位是风穴,艾灸此穴,可治头昏脑晕、耳鸣嗡嗡、突然昏倒等症。

     第四节艾灸灸法

     艾灸灸法,一般分为总灸法和具体灸法两类。

4/9页

     一、总灸法

     一般来说,艾灸灸法有深灸、火灸、连续灸、微灸等四种。

     深灸:瘰疬疥疮和痞瘤之类的病症,首先为了封闭和断除其病发展之根,宜在疮周围或肿块周围艾灸;其后为了摧毁其病的老巢,宜在疮面或肿块上艾灸。如若病情严重时,这样艾灸一次后,可连续艾灸20次以上。

    火灸:灰白培根病、黄水病、心隆病等,灸一两次后,可连续火灸15次。

     连续灸:隆病、寒性虫病、血脉水脉闭阻症、疾病蔓延症等,艾灸一次后,可连续灸5,7次。

     微灸:8岁以下的儿童艾灸时,灸炷痕不可烧痛,只可用豆粒大的艾炷微灸,略感害怕时即可。

     另外,妇女产后止其淋血、泻后按压隆头、脉断接续脉管等,如若灸过度,血脉、水脉、筋等会抽缩,隆的通道会阻断使身体部分变得干瘦。因此,如何取舍,必须智察,这点最为重要,绝不可粗心大意。

     二、具体灸法

     艾灸的具体灸法是,首先患者的身体要不偏不倚地坐端正;医生选定穴位后,用蒜汁或葱白汁将艾绒灸炷粘贴在穴位上,从艾炷尖点燃。艾炷逐渐燃烧,当接近病点或肌肤时,要用力大小适中、不使艾灰散落,待烟消火灭时用针头挑去燃剩的残留艾炷。如果需要灸几个穴位时,不宜同时点燃,要先点燃一炷,燃去2,3时,再点燃另一炷。这样,先一炷的热力还未散去时,后一炷的热力已从穴位进入,源源不断的热力对治疗疾病非常有效。如此灸法,产生的良好征象是,灸痕平滑没有凹凸现象,灸痕周围有细小的水泡而没有疼痛。艾灸的程度是,身体前面艾灸身体后面相应部位感到微痛,身体后面艾灸身体前面感到微痛欲吐,这时应除去燃剩的艾炷。此外,艾炷快燃尽吹气时,灸痕发出吐吐之声,灸炷残火散落者,效果最大。

     第五节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的注意事项主要是:要很好地选择和确定穴位,千万不能出现错误;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不同的穴位,使用大小适中的灸炷;特别是脉道疾病、水脉(神经)疾病、筋络疾病等,艾炷不可过大,如若过大,脉道和水脉、筋络会萎缩变成残废,隆的通道闭塞使肌肉消瘦,因此要特别注意;胃脘大小肠的疾病,如若肚腹肥大,艾灸的热力难达到病点,这点要很好注意,不可忽略。

     第六节断除后遗症

     艾灸完成,火灭灸痕变凉之后,要将灰烬擦拭干净,在灸痕周围用大拇指按压加封。《临床实践点晴》中说:“按压加封是,艾灸灸了十五炷时,要用大拇指按压十五次??”然后,在灸痕上涂抹酥油和水混合液,轻拍几下,让患者站起来走走。当天晚上不能喝凉水或酒,因为喝凉水会影响艾灸的疗效。

     第七节艾灸的功效

     艾灸的效果是,能使气血运行通畅、阻闭血脉逃窜的脉道、迅速止痛、镇住风邪、增强记忆、增强胃阳、提升体阳、消化饮食、去除痞瘤、去除疮疖顽疮死肉、消散肿

    胀、排出或干涸黄水等。总之,艾灸疗法有奇特的功效,别的疗法难以治疗的疾病,艾灸大都可以治疗;因此,千万不可轻视艾灸这一简单易行、疗效颇佳、内病外治的传统疗法。

    第十章 累活灸疗法

    2雷火灸是由多种中药配制结合灸具使用的一种灸法,能充分发挥出药力峻、火力猛(度达240~C)、灸疗面广、渗透力强的特点,有较强的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扶正驱邪的作用,常用于失眠、青少年近视眼、干眼症、过敏性鼻炎、咽炎、盆腔炎、痛经、

5/9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