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写作方法10:构建段落的DCP模型

 江山携手 2016-10-01
    当你掌握了9种以上的语言模型来生成文章的最小结构单元——基本的汉语句型后,我们的写作新教程就进入“段”和“篇”的教学了。若干个写作句子组成一个文章段落,若干个段落组合成型一文章。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一般来说将由3-5个文章结构段落结合而成。实用类文章的高级形态代表——议论文(或曰微型评论文)是这样的;文学类文章的高级形态代表——微型小说(或小散文,或博客文体)也是这样的。我们将分门别类讨论议论文和文学文的段落结构元素和段落结构形态。
    现在我们从议论文最基本的段落模式的研究开始。你的语文老师肯定这样教过你们:议论文的主要文体职能是要提出、并论证和确立一个观点,于是,议论文的总体构思思路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好,对应这样的理论思维框架,我们可以采用“导言——材料——评议”的模式来把中心论点和使用的各种材料组合为一个300字左右的文章段落。
    所谓“导言”,是作者的写作一落笔就用一句简洁的判断句说明这一个段落单元你要议论的中心论点和基本看法。正像消息文体的基本概念“导语”一样,既要精练简短(美联社甚至要求他的记者不要超过23个字)、又要集中鲜明地让这条消息的最重要、最新鲜的信息“亮相”。对于这一个议论文的结构段落来说,“导言”是全段的“主题词”,是最核心的基本论点;对于这一篇议论文的全文内容来说,“导言”也可能是一个“分论点”。
    所谓“材料”,是指根据“导言”而选择和使用的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在材料的数量上,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若干个;在材料的性质上,它可以是概括性,也可以是具体的、个别的;在材料所占的篇幅上,因为它是证明、推论“导言”的论据,那么就可能占到了全段五分之三左右的空间,如果少到五分之一都不到,那这个结构段落肯定是空洞的,不具体的,就像只有骨骼而没有血肉显得过于干瘪一样。
    所谓评论,它是紧接着对“材料”进行判断、推理而得出结论的分析性语言。它是从“材料”里符合逻辑地引申出来的一种理性看法,是不能与“材料”相脱离、甚至是相矛盾的一种议论观点。它可以是对“导言”阐明观点的一种重复、照应、发挥或强调,甚至你在讲不出和“导言”不同形式的语言时,你还可以采用和“导言”是相同的句式。很多初学写作的同学,对“评议”这个段落结构板块不会用,即不会根据导言和材料来做更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如果缺少“评议”这个段落结构板块,你的结构段落会“很干瘦”,显得不完整、不丰满。
    如果你能接受上述我对“导言、材料、评议”的界说,那么我可以把这种最基本的构段框架简称为“DCP”构段模型(“导言、材料、评议”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即D、C、P)。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对具体的阅读活动的分析,掌握“DCP”的构段模式的应用方法。
    吴功正的微型评论文章《精心组织高潮》的中心论点就是它的文章标题。为了论证这个中心论点,作者组织了三个完整的段落,每一个段落的第一句话就是标准的段首导言,它用简洁的判断句提出了全文的3个分论点,显豁了每一个段落要展开论述的主题。接下来在每一个段落中都安排了几个或概括或具体的材料,这些材料又都是从《红楼梦》“宝玉挨打”一节中提炼或节录的事实材料。在每一个段落的结尾部分也都安排有若干句精炼的评议,回应、强调着段首导言。你如果对照原文看下列图表可能印象更深:
    ......
    当你掌握了上述基本构段模型后,你可以用图形做这样的推论和表述了:导言如果在段首,可用倒三角形(▽)表示,这就是“DCP”模型。导言如果放置在段末,即先用材料并阐释然后再得出主题句,可用正三角形(△)表示,这就是“CPD”模型。导言如果放置在段落中部,即前后的材料都为主题句服务,可用菱形(◇),这就是“CDP”模型。如果不用导言,即主题句不出现需读者自行提炼,那可用矩形(    )表示,这就是“CP”模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