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KnowYourself陈竹:平衡好这三点,才能做出好内容

 天道酬勤YXJ1 2016-10-01

在优质内容的生产过程中,创作者总会面临许多取舍。如何同时具有深度与温度?如何兼顾“有用”和“好看”?如何平衡“平台”与“个性”?Know Yourself联合创始人陈竹分享了心理学类自媒体的成长历程与心得。

以下为陈竹演讲实录:

Know Yourself是一个心理学类的内容媒体,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在生产内容的过程中一直思考的三个问题:如何平衡理性和感性、价值属性和传播属性、平台属性和个性。

  • 如何平衡理性和感性

内容创作者应该如何平衡理性和感性?有的自媒体非常感性,标题和内容都比较情绪化,很有感染力。而另一些自媒体相对偏理性,比如知识类或科普类自媒体,内容较严肃,让人有距离感。

KnowYourself陈竹:平衡好这三点,才能做出好内容

Know Yourself是一个心理学自媒体, 通常心理学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感性的,但我们给人感觉偏冷,这是由于我们非常注重文章的逻辑,注重使用实证的研究,同时非常注重文献的引用规范。

因此,我们的创作团队也做了一些平衡的努力,让它变得更有温度。比如一篇严肃文章的配图特别魔性。再比如在文章当中添加有趣的主创批注,或者给大家唱唱歌,营造出一种反差感。

此外,我们重视和用户之间的互动,由于我们常在深夜推送,所以常会在晚上和用户聊天。我们在推动亲密关系的过程中,经常会扮演最佳助攻的角色,帮助他们表白成功,或帮助分手的人复合。当你赋予了理性、有深度的干货内容以真诚时,就能找到深度和温度之间的平衡。

  • 如何平衡价值属性和传播属性

最近我经常听到一个观点:新媒体的属性是反智的,在社交媒体上无法输出真正严肃或有价值的内容,新媒体的属性让所有最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如何哗众取宠、如何写一个10万+的标题、如何去获取流量,而不是去传递真正的价值。

KnowYourself陈竹:平衡好这三点,才能做出好内容

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一个传播属性强的内容,是不是真的不能输出价值?“有用”和“好看”有没有可能同时发生?从Know Yourself的角度来说,出发点当然是“有用”,因为我们是一个心理学媒体,所以在制作每一篇内容时都会考虑它是否能真正帮助和支持用户,但我们同时认为一篇深刻但晦涩的文章,在当下的社交媒体传播语境里没有意义。

  • 深度内容如何获得流量:深入浅出,说人话

我们一直相信一个观点:当你说了一句话但对方没有听懂,那一定是说话的人出了问题,而不是听话的人出了问题。如何传达有深度内容同时又能够获得流量?我觉得可以用两个词概括:深入浅出,说人话。

前几天我们发了一篇文章,主题是童年创伤如何影响大脑。文章引用了许多枯燥的神经科学研究,但选择了一个特别的案例去切入。案例是一个6岁半的小女孩出现反常的行为,比如虐杀动物,比如想杀害弟弟和父母。大家看到这个故事会好奇,为什么小女孩会有这样的行为?实际的原因是她从1岁开始遭遇亲生父亲的性侵,这个严重的创伤导致了她后来的反常行为。

通过这个例子说明在制作内容时要时刻考虑用户的感受,最简单的一个技巧就是说人话,本质就是换位思考。用户是否能读懂?是否对他们有帮助?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要考虑转换说话方式了。

  • 如何平衡平台属性和品牌个性

每个平台有不同的生态,在微信平台上,情感、价值观类的文章比较火,而在今日头条上,养猪、养花种草、3D打印等头条号很受欢迎。作为内容生产者,这个时代有太多的渠道去推送你的内容。

KnowYourself陈竹:平衡好这三点,才能做出好内容

如何平衡不同的平台属性和自己的品牌个性?我认为一个自媒体无法去迎合所有用户,你只需要在这些平台上获取属于你的那部分用户就可以了。如何让内容在各个平台上都有辨识度?我们总结,不管产出什么形式的内容,都不能超出整体价值观的框架。

KnowYourself陈竹:平衡好这三点,才能做出好内容

我们希望大家的价值观是多元的,每个人都能够崇尚自由,独立自主。在这样的价值观框架下,不同的生产内容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用户不会感到违和,不管是一篇学术综述文章,还是一篇影评访谈,不管是虚构还是非虚构,音频还是视频,用户都会觉得这个内容是你的。

  • 如何持续产出好内容

很多自媒体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写一篇文章时会有很多人关注你,写20篇文章、50篇文章时也会有很大一批粉丝,但瓶颈期总会到来。

KnowYourself陈竹:平衡好这三点,才能做出好内容

这个问题与当下媒体角色的变化有关。曾经的媒体是一个权威的角色,所做的事情是不断生产大量新的内容再分发出去,这个过程就结束了。但是现在分发的渠道变得更海量更碎片化,用户在获取信息时有大量选择,媒体角色正从权威变成服务者,而粉丝则变得非常得“无情”。

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首先,你要把平台上的用户数字视作活生生的人。同时,你应该把对粉丝的称呼变成用户,因为粉丝有上下级的含义,而用户意味着你要去服务他们。

KnowYourself陈竹:平衡好这三点,才能做出好内容

从创作到服务,这是内容创作者角色的转变。我们应该去研究用户的需求,对他们的需求进行精细分层并提供不同的服务。

以Know Yourself为例,我们的一部分基础服务是免费的,包括免费的文章、免费的心理咨询和援助信息,以及在各个平台上提供的问答服务等。在基础服务之上,我们还提供一系列升级服务,包括正在进行中的自我探索线上训练营、线下活动和心理学讲座、工作坊等。

在从内容创作者升级到服务者角色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和用户建立连接并保持连接,同时也希望用户之间能有深度的情感连接,这是心理学品牌应该做的事,也是内容生产者应该找到的内容背后的东西。

文章内容根据嘉宾9月20日现场演讲整理而成,内容已经嘉宾确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