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源传统小吃

 尤里蒙提 2016-10-02
 

   每到一地方总喜欢尝尝当地小吃,有的非常可口,有的就不如想象中的好吃,但是看着当地人好吃的样子,慢慢才明白其实美食是有地域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是人家不好吃,只是自己吃不惯!从小在济源生长,也说说济源的传统小吃吧,再不记下来,有些将来真的是记不起来了!

   鸡蛋不翻:济源人最喜欢的早点,售卖的小车散布在各居民小区或繁华街道,因其制做过程中不需要在鏊中来回翻而得名,故名“不翻”。制做原料为大米或小米磨成面,拌成糊倒入“不翻鏊”中,成型后座上鸡蛋,口味稍有点酸味,外地人一般都不觉得好吃,但在本地受喜欢的程度当数第一了,只有早上有卖,九点钟以后就难觅踪影了!

   肉夹馍:也叫卤肉夹馍,把卤好的猪下水夹入济源特有的热“光光牛”烧饼中,肉香饼香真是让人大流口水,凡来济源之人品后无不称香。肉夹馍店遍布济源城乡,几乎每条街道都可以找得到,足以说明受喜欢程度。

   光光牛火烧:是一种烧饼,因一面做成规则的螺旋纹,类似于蜗牛壳,在本地语中蜗牛称“光光牛”,故称为“光光牛火烧”。其用“死面”烙成,口感独特,和卤肉夹在一起,真是珠连壁合,天衣无缝。

   小鏊馍:类似于“不翻”,只不过是平底的鏊,在面糊里可以根据自己喜好任意添加菜丝,在鏊中翻烙而成,在以前家家户户都有鏊,都是自己做。最经典的吃法:马齿菜小鏊馍沾蒜,那个真叫好吃,小时候小桌子就在伙房边上,奶奶摊一张,我就着蒜汁吃一张,边吃边听着鏊子里滋滋的声响,现在回想那时候真是舒服呀,那种感受现在无法再传给下代了,只能当故事讲给他听了。

    面叶:用面粉和面,擀成很薄的面皮,切成二指宽条,下沸水一分钟出锅,加入香油、姜丝、香菜、醋调汤,味道十分清爽鲜美。以虎岭面叶最出名。

   浆面条:先发浆水,待酸后倒入面条中,再加入煮好的白豆,芹菜丁,最后以蒜瓣油曲锅。是夏季人们最喜欢的一道面食,去火利口。

   杂面条:其实是豆面条,最好吃的时候是隔天的温饭,越热越香,所以有故意多做吃剩饭的习惯。

   豆渣糕:只有在庙会上才见得到的一种小吃,用豌豆和甜柿子做成,类似于北京的豌豆黄,要比北京豌豆黄好吃,可惜现在已很少见到了。

   油馍:烫面包上红糖炸制而成,呈椭圆形,外面酥的掉渣,也是在庙会上才见得到的一种小吃。

   焦花:过年时候炸制。

   小糕:过年敬神上供蒸制的馒头。

   麻糖:年轻人定亲时送亲朋的一种食品。

   油给别:两片面加在一起扭制再炸而成。

   支板肉:原料为牛或羊下水,煮熟后压制而成,吃时用刀片成薄片,非常的香,口味独特,曾经大连朋友过来吃过后非要学回去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