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反思

 江山携手 2016-10-02

对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反思

  语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掌握朗读的方法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训练重点。新课标中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把朗读的要求贯穿于各教学阶段的目标之中,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见,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呢?我在半学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摸索、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总结出一些比较好的做法:

一、教师的示范朗读。每教一篇课文,我都认真地去钻研教材,深入地挖掘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多听录音带,自己反复练习。在讲课时示范朗读,用自己的有感情的朗读和身体力行的行为去感染学生,去打动学生,去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如,

在教学《在山的那一边》时,我首先示范朗读,因为我在朗读中注意了感情的处理,注意了语气语调的合理处理,所以学生被感染了,他们向我敬佩的目光,然后学着我的朗读方法来读,从而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训练时,一定要注意方法的灵活多样,否则学生就会单调乏味。因此,我在教学中,很注意采用多样形式进行朗读训练。如教学《理想》、《秋天》、《化石吟》,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①齐读,②分小组读,③一人领读,其余人分男女生读,像朗诵会一样,由于采用了多种形式读,学生在读中感知诗意,培养了语感,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再如学习《春》和《济南的冬天》,我采用配乐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借助音乐,发挥想象力,去领会文章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三、就一句话的多种朗读形式。同是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去读,效果是不同的,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如,在教学《白兔和月亮》时,我让学生用不同的语调、语气、语速去读“这是我的月亮”这句话,要求语调由轻到重,语速由慢到快,语气由柔到狠,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渐渐品出味道来了,渐渐体会到爱的感情要“气徐声柔”,憎的感情要“气足声硬”,问的语气要读“升调”,感叹的语气要读“降调”。经常进行这种一句话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就逐渐学习到了朗读的技巧,并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掌握与运用,从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一种学习能力。

四、精选课文中的段落进行朗读训练。我们知道一篇课文的教学是有时限的,不可能每篇课文的教学都必须做到有声的朗读,尤其是以默读为主的自读课。因此,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每教一篇课文,我都精选其中的一段作为朗读训练的重点,有的侧重对话描写的段落,有的侧重景物描写,有的侧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等。在训练中注意指导朗读方法,注意指导学生读出祈使、疑问、反问、感叹等语气,表达出爱憎感情;注意指导学生在读的时候处理好强与弱、重与轻、果断与委婉、紧急与轻快、严肃与活泼等变化,要求学生做到“五不”(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破句破词)和“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久而久之,学生的朗读水平就会进步,并不断有所提高。

五、充分利用有声有形的教学资源。如课文的朗读带、音乐带、影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有可学习的榜样,注意咬字吐字;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的配乐中去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文字中所表达的深情;让学生耳听动人的朗读,眼观美丽的图片,领略文字中透露出的美的境界。这些有声有形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懂得在朗读中要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使自己进入角色,达到忘我的境界,才能读得有感情,才能真正理解作品内在的深刻意蕴。

一堂语文课的教学,只听教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那就不是好的语文课。新课标也呼唤语文教学回归到朗读上,所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总结朗读训练的更有效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