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死观——孔庄对比(2)

 袁大宝的图书馆 2016-10-02

再者,可以从《齐物论》说明庄子对死生如一的看法。庄子认为人生在世上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人本生就如做一场梦一样,不过当我们在做梦的时候却又不知到我们是正在做梦,梦中又占其梦,唯有在大觉后才知是大梦。然,人生如梦,那么死后便是觉,到底我们现在是梦呢?还是觉呢?是生呢?抑是死?因此《齐物论》又说道:「昔者庄周梦为蝴蝶,祤祤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其梦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梦蝶以寄托有分和无分,所谓的有分就是个体互异,无分就是万物齐一,其实质是说:「万象不齐,有分是现象,是梦幻;而本真则为绝对、无分、齐一、不变。」这可以说是生死如一的基本观念「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大宗师〉)「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同上)。「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天地〉)「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知北游〉)

生和死在庄子看来,只是生命中的个别现象。人之所以会注意这现象,那是因为人固执着用「差别相」以审断所谓的生和死;这样的态度致使人「悦生恶死」,或是「贪生怕死」。庄子以整体宇宙的流行来宏观生死的现象,以「万物毕同毕异」的知性以统合整体关的慧心。人与宇宙是为「一」,不可分;因而,人生的诸般现象,放在宇宙的大化流行中,也都是和谐的,在现象与现象之间没有差别。这也是「以道观之」的立场。庄子认为在「道」的运作下,一切都能「道通为一」。所以,所提及的「生」和「死」之现象,在「道」的形而上观点下,是没有任何区分的。同时,「死生同状」「以死生为一」的思想基础也在「以道观之」的原则下形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