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源远流长

 龙行天下之龙一 2016-10-03

一、中国整脊学的起源及发展史

整脊疗法是人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总结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古老的医疗、保健和防病方法。中医过去虽然没有“整脊”的名称和论著,但关于脊柱及其相关疾病的推拿、导引等整复的记载却历史悠久。

由于脊柱病主要表现为疼痛、姿势异常及活动受限,所以早期文献提出“筋骨瑟缩不达”、“痿厥”、“肾有久病”等脊柱病概念,并用推拿、导引整脊方法治疗。周代将脊柱关节病归为骨伤科,秦汉以后将脊柱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称为“痹症”,沿用至今。

中国整脊疗法起源于远古,雏形于先秦,奠基于秦汉,发展于晋元,完善于明清。中国整脊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方法众多、疗效确切,较仅有百余年历史的西式整脊更具底蕴、更富特色!

(一)起源于远古

就像推拿疗法是古老医术一样,推拿整脊也是人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总结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古老的医疗保健方法。

(二)雏形于先秦

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即擅长用推拿、导引整脊调理结构位置异常的脊柱,治疗和预防脊柱及其相关疾病。通过对甲骨卜辞的研究,史学家认为殷商时期是推拿技术运用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当时宫廷的按摩师对臀、膝、趾、肘、头面五官等部位疾病已有较多认识,奠定了推拿治疗以上脊椎相关疾病的基础,而后的《史记》、《说苑》、《新语》等文献中记载古代有位叫俞拊的医学大师,“治病不以汤液醴酒,(而以)馋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肤、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擛肓,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练精易形”。其“因五脏之输”、“搦髓脑”即在脊柱区施术,而其名“拊”或作“跗”,前者乃殷商对按摩推拿的称谓,后者则是用足在腰背颈项踩摩的一种推拿整脊方法。而庄子的“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及“熊经鸟申”、“效龟引颈吐纳”则将推拿与导引结合起来防治脊柱病。帛书《导引图》和《引书》则对推拿导引整脊的内容作了初步的总结,记述了搓腰、揉膝、颈部拔伸、腰部踩踏、腰部后伸搬、颈部后伸搬等治疗脊椎病的手法和许多颈、腰、推及四肢导引方法。其中《引书》首次明确记载了“以足摩”、“摇弘”、“举颐”等推拿整脊手法。

(三)奠基于秦汉

成书于秦汉的《黄帝内经》对脊柱的解剖、生理病理和病症已有许多论述,并提出了以推拿导引为主,辅以针灸药物治疗的方法。如《灵柩.骨度分寸篇》:“项以下至脊骨长二寸半”,“膂骨以下至骶二十一节,长三尺”;《素问.生气通天论》的“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秘,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素问.脉要精微论》则系统论述了头颈、背、腰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而《素问.刺腰痛论》则有“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顾”,“夹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等脊柱病症状的描述;《灵柩.厥病论》则有“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等记载。

《素问.至真要大论》、《调经论》、《缪刺论》、《骨空论》等则提出了“按摩勿释”、“焠针药熨,摩之浴之”等治疗脊柱病的方法。汉代将推拿称为按跷、跷摩,可见其手法擅长用足,即主要用于脊柱及脊周组织疾病防治的踩跷法。而医圣张仲景用颈部牵引救治自缢、用膏摩针药治疗腰痛,名医董奉用端提摇转头颈配合药物治疗暴亡,神医华佗五禽戏的“引挽腰体”防病延年,《汉书.苏武传》记载用踩背抢救昏迷等推拿导引整脊,正是对《内经》整脊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其中仲景之法即有推拿,又有牵引,是现代整脊的主要方法和核心内容:“救自缢死......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此法最善,无不活者。”

(四)发展于两晋至金元

晋唐三方一论《肘后方》、《千金方》、《外台秘要》、《诸病源候论》集中记载了推拿整脊发展的许多成就,充实、发展了整脊理论与技术,如《肘后方》的抄腹捏脊治疗卒、心痛、卒腹痛,用背法救治溺死,用捏背井调整脊旁总筋流通气血;《诸病源候论》对脊柱及其相关疾病的论述和推拿、导引、局部固定等方法的运用:“卒然致损,故气血隔绝,不能周荣,所以需善系缚、按摩、导引,令其气血复也”;《千金方》的腰背痛导引法、踩背整脊法;《外台秘要》的捏脊法。此外,《针灸甲乙经》记载有治腰病,蔺道人的“拔伸”、“撙捺”、“捺正”等正骨整脊手法;《唐六典》对“损伤折跌者以法正之”等,均反映了推拿整脊在秦汉基础上的发展概况。

 

宋元时期,除了对推拿整脊的运用外,比较重视膏摩和导引整脊。《圣济总录》、《圣惠方》及后世的《兰台轨范》、《保生秘录》、《云芨七签》均有记述:“有人专用丹溪摩药膏方治形体之病,老人虚人极验,其术甚行。”到了元代,随着政府对骨伤科的重视,整脊有了长足的发展,如李仲南《永类钤方》的颈椎布兜牵引和脊椎过伸牵引复位法;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的悬吊复位整脊法;元代太医院《回回药方》的腰背垫枕整脊法等治疗脊柱、脊周组织损伤的手法、器械和药物治疗,充实了推拿整脊技术。

(五)完善于明清

推拿在明代得到了很大发展,并正式形成了正骨推拿流派,使推拿整脊技术不断完善。《按摩经》、《正体类要》均有许多整脊手法的论述和脊柱生理病理的认识。到了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提出手法比器械正骨整脊作用好,并记载了攀索叠砖法整复胸腰椎、脱位和骨折等病症;沈金鳌用手法整脊治痧胀;胡延光用牵头踏肩治疗颈椎损伤,用腹部枕缸法屈曲整复胸腰椎。这一时期导引和药物整脊的著述更是琳琅满目,难以尽述。在推拿、导引整脊方面有祝澄元的《心医集》、马齐的《陆地仙经》、无名氏的《养生秘旨》、王祖源的《内功图说》、汪启贤等的《济世全书》等。尤其是《济世全书》,不仅记载有推拿、导引整脊的方法,而且将脊柱病分为肩背指症、腰肾足膝症和腰背疼痛,使中医对脊柱病的认识更接近现代医学的脊柱神经节段理论。药物整脊方面,张璐《张氏医通肩背痛》总结了历代颈肩背痛辩证论治的方法,认为:“间背痛,脊强,腰似折,项似拔,此足太阳经气不行也,羌活胜湿汤。......湿热相搏,肩被沉重而痛,当归拈痛汤。当肩背一片冷痛背膂疼,古方用神保丸愈者,此有寒积也;有因寒饮伏结者,近效白术附子汤。.......或观书对弈久坐而致背痛者,补中益气加羌、防。”对于腰腿痛,张景岳认为:“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主张用当归地黄饮、左归丸、右归丸和煨肾散等治疗。

  二、国外整脊学的发展

中国推拿在唐代陆续传入朝鲜、日本、印度等国,而整脊术传入国外的确切记载见于清乾隆10年(1746年),高志风将中国整脊术编成《骨继疗法重宝记》传到日本,其中将李仲南的颈椎悬吊牵引法绘图予以介绍。

    1885年,美国医生佩尔默(Danial Davia Palmer,1845-1913)偶尔用旋转棘突复位的方法治愈了一例聋哑病人和一例心脏病病人。而后,他根据大量临床实践,提出了系统的按脊理论:脊柱是人体的调控器,一旦大脑和身体之间“精神冲动”的正常传导出现故障,则可导致多种疾病。用旋转脊柱的复位手法,可以克服这种障碍,所治疗的疾病多达几十种。“按脊疗法”刚一发明,立即在美国引起一场轩然大波。由于它与西方的正统观点大相径庭,受到美国法律的限制和美国医学会(AMA)的强烈抨击。佩尔默的理论被视为奇谈怪论、迷信。在一片反对声中,佩尔默凭着顽强的斗志,终于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1897年,他创立了第一所按摩学院和佩尔默医院,为按脊疗法提供了教学和临床基地。1910年,他又成立了美国按摩学会,其继承者于1926年又成立了国际按摩学会。20世纪70年代,美国已有500多所按摩学院和2.5万余名按脊医生,每年治疗750余万人次,相当于美国人口的3.6%。1978年,AMA宣布:放弃按脊疗法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美国政府也正式确认:“按脊疗法将在所有国家的健康保险计划里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目前,按脊疗法已传播到东西方几十个国家,并产生了若干重要的手法流派。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日本都有专门大学培养整脊手法高级人员。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我国的沿海发达地区及港、澳、台地区,均盛行按脊防治脊柱及脊柱相关疾病和按脊保健,并称其为“整脊疗筏”、“脊柱病调整法”。尤其在日本,整脊疗法发展迅速,并形成不同的手法流派和名称,如山田式整体术、福永式整体术等。在日本,除手法整脊外,还运用中国的导引整脊术,如野口式整体操法和日本的柔道、指压方法整脊等。

    综上所述,尽管以往的中医文献没有“整脊”的名称和论著,但关于脊柱及其相关疾病的论述及运用推拿、牵引、导引、药物和针灸治疗的记载却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方法众多、疗效确凿,较之仅有百余年历史的西方现代整脊学更具底蕴、更富特色,这是我们建立现代中国整脊学的坚实基础。

 

    说明:以上内容均摘引自《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

    宋一同  吕选民  总主编    李学玉  王溢德  郑伟强  宋永忠  主编

    博主对部分内容略作改动,其中文中所引用的古代文献可能有部分错别字,为保持原文韵味,博主未作改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