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姓源流、分布及其他

 梁园处士 2016-10-03
吕姓为中国第47大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596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46%。约32.2%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4省,27%分布于浙江、安徽、辽宁、黑龙江、四川、广东6省(《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东平郡、河东郡、京兆郡、冯(pínɡ)翊郡。
吕姓有东平堂、河东堂、京兆堂、冯(pínɡ)翊堂、东莱堂、淮南堂、金华堂、晋江堂、锦上堂、渭滨堂、渭启(起)堂、企渭堂、明禋堂、敬和堂、敬知堂、慎德堂、尚德堂、道德堂、世德堂、德本堂、德仁堂、三相堂、三星堂、三味堂、三居堂、三戎堂、四约堂、百福堂、永思堂、孝思堂、如意堂、如松堂、敦睦堂、讲习堂、舒爱堂、笃馀堂、绥禄堂、遗安堂、复昌堂、光裕堂、守正堂、咸萃堂、萃涣堂、行钧堂、祥符堂、维则堂、名儒堂、文献堂、著存堂、寅清堂、斯祜堂等堂号。其中东平堂、河东堂、京兆堂、冯(pínɡ)翊堂乃以郡望为堂号。有人谈到吕姓“渭滨堂”的来历时说,吕望(就是民间传说的姜太公)的后裔为了纪念在渭水之滨遇周文王,而以“渭滨堂”为堂号。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吕望虽然姓吕氏,但他的后裔并不姓吕。今天的吕姓人根本不是吕望的子孙,以“渭滨堂”为堂号,其实并不合适;北宋大臣吕蒙正,公元988年、993年、1001年3次拜相,他的子孙以“三相”为堂号;南宋理学家吕祖谦,人称小东莱先生,子孙以“东莱”为堂号。
吕姓有3个主要来源:
①姜姓吕氏,出炎帝裔孙夷父(fǔ)之后。夷父佐尧掌四岳,号太岳,后佐禹治水有功,为心膂之臣,封为吕侯,因此以吕为氏。裔孙商时建吕方(吕方,就是吕方国,是吕部族建立的国家)于今山西北部及河套一带,后东迁到山西霍州西南。其后有一支迁到东吕,即今山东日照境内。商代末年,吕人助周灭商,周武王封其首领为吕侯。周穆王以吕侯为相,命作吕刑。周宣王时吕国南迁今河南镇平县侯集镇宋小庄村、马圈王(自然村)一带,后为楚国所灭;一支迁今河南新蔡县城古吕街道,改称甫,春秋初为宋所灭,吕人迁今江苏铜山县东南废黄河北岸之吕梁集,其地后为蔡国所并。蔡国被楚国灭亡后,又属楚。
②姬姓吕氏,本姓魏氏。春秋晋有吕邑(郘邑),在今山西霍州市西南,晋大夫魏锜(他是魏氏始祖魏武子犨的儿子)以邑为
氏,称吕锜;吕锜的儿子为魏宣子相,称吕相。
③任姓吕氏,以国为氏 (《世本》)。吕国在什么地方,不清楚。
古代一些少数民族也有吕姓,例如:①汉时越族有吕姓。西汉时有南越国丞相吕嘉,岭南番禺地区越人。②东晋、南北朝时羌族有吕姓。西秦时有羌酋吕何;北魏正始间羌族起义首领吕茍儿。这一支吕氏后来融入汉族,称为秦州吕氏。④氐族有吕姓。其先汉时武都(今甘肃西河、成县)白马氐。先祖吕文和,汉文帝初自沛避难徙略阳,世为酋长。裔孙吕婆楼,前秦太尉;子吕光(338-399),公元386年建后凉。这一支吕氏,后来融入汉族,称为略阳吕氏。⑤休官族有吕姓。东晋太元中休官族首领吕破胡,上邽(今甘肃天水)人(见《晋书·载记第二十五》)。这一支吕氏,后来融入汉族,称为上邽吕氏。《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胡三省注:“休官,杂夷部落之名。”⑥柔然族俟吕陵氏,北魏太和十九年(495)改吕氏,西魏大统十五年(549)复称俟吕陵氏。隋初又改吕氏,后融入汉族。⑦唐时靺鞨(Mòhé)族有吕姓。唐时有渤海国大臣吕定琳。
这些少数民族吕姓,其后一部分融入汉族,一部分融入或衍变为其他民族。
现代一些少数民族也有吕姓,例如:①彝族吕姓,本属礼肯、伍尼等家支(氏族)。②朝鲜族吕姓,近代自朝鲜半岛迁来中国。有星州吕氏、咸阳吕氏之分。出唐僖宗时臣吕御梅之后。御梅,出使新罗不归,定居庆尚北道星州,子孙融入朝鲜民族。③满族吕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鲁布哩氏、八旗汉军吕氏。④锡伯族吕姓,本姓吕佳氏。⑤蒙古族、回族、壮族、苗族、侗族、瑤族、土家族、傣族、黎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仫佬族、仡佬族、德昂族等民族也有吕姓。
吕姓在历史上出过许多著名人物,最著名要算周初的军事家、政治家吕望了。吕望,东吕(今山东日照)人。他曾经辅佐周文王,文王死后又辅佐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文王和武王尊他为“师尚父”。因为他封为齐公,为齐国始祖,因而尊为齐太公。《孟子》则称他为太公望。《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他字子牙,也不知根据的是什么。明人陈仲琳作《封神演义》干脆将他改名姜子牙,齐太公也就变成姜太公了。但是,上古的时候“姓”和“氏”有区别的,吕氏只是姜姓的一支,古人男子的名字是不用姓的,所以吕望不能叫姜子牙。吕望是文献记载的吕姓第一人,但不是今天吕姓的老祖宗。因为吕望虽然姓吕氏,但他的子孙并不姓吕。
吕姓在历史上出过许多著名人物,除了前边提到的外,还有:①吕不韦(?-前235),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战国时秦相。②吕雉(前241-前180),汉高祖皇后。③吕盖,河南苑陵(今河南新政东北)人,东汉和帝时司徒。④吕布(?-198),五原九原(治今内蒙古包头西)人,东汉献帝时名将。⑤吕蒙(178-220),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三国时东吴大将。⑥吕諲(711-761),河中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肃宗时宰相。⑦吕端(935-1000),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西)人,宋太宗、真宗时相。⑧吕蒙正(944-1011),洛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状元,太宗、真宗时三度为相。⑨吕夷简(979-1044),寿州(今安徽凤台)人,祖籍莱州(今属山东),吕蒙正堂侄,北宋咸平三年(1000)进士,宋仁宗时相;子吕公著(1018-1089),宋哲宗时相;孙吕希哲(1036-1114),教育家、诗人;曾孙吕好问(1064-1131),兵部尚书、东莱郡侯,道学家,后定居婺州金华(今属浙江);玄孙吕本中(1084-1145),南宋绍兴六年(1136)进士,经学家、道学家、诗人、词人。⑩吕夏卿(1015-1068),泉州(今属福建)人,史学家。《新唐书》编纂官之一。?吕大防(1027-1097),京兆蓝田(今属陕西)人,宋哲宗时相;弟吕大临(1040-1092),学者、金石学家。?吕颐浩(1071-1139),齐州(今山东曲阜)人,宋高宗时相。?吕祖谦(1137-1181),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吕本中侄孙,南宋理学家、婺州学派创始人。与朱熹(1130-1200)、张栻(1133-1180)并称“东南三贤”。?吕调阳(1516-1580),广西桂林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榜眼,建杰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吕坤(1536-1618),河南宁陵人,明哲学家。?吕宫(1603-1664),江南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清顺治四年(1647)状元,弘文院大学士。?吕留良(1629-1683),浙江崇德(已并入桐乡)人,明、清之际思想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