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深度:手把手教你养成有生命力的优质IP

 leee68 2016-10-03

网大市场的洗牌,院线票房的负增长,这一切变化的背后不仅表明IP入口价值在不断缩小,也预示着开发者需要更加真诚地对待故事内容的用户属性。


作者|大白

编辑|茶水小妹 

本文为原创文章,文中图片出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零距离直面受众,这几乎已成故事IP孵化的刚性要求,同时也是最大挑战。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内容方和发行方引入垂直营销和粉丝培养,希望在运营层面助力攻克这一峻岭险关。但实际上,对于一个故事IP来说,其核心内容是否顾及目标用户,是否具有用户性,才是影响其生命力与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数年前,文艺研究领域就已经对这一点进行了讨论。“接受美学”是20世纪中叶文艺学教授姚斯提出的理论概念。与传统的艺术理论相比,姚斯更强调文学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读者)中“读者”的重要地位,认为所谓的艺术品实际上存在两种状态:已经被阅读(观看)的作品,和尚未被阅读的文本。也就是说,只有在经过接受者触碰后,艺术作品才能算作是真正成型。在文化产业中同样如此,受众(特别是核心受众)不仅是IP价值的被动接受者,同样也是IP价值的创造者,IP本身就一定存在天然的用户亲和性和导向性。


那么,我们该怎样在初期的内容评估或孵化阶段,就能牢牢把控住IP的用户导向?

 


第一层面:用户认知


无论在故事的创作阶段,还是IP的孵化开发阶段,是否对核心受众有清晰的认知,做出精准的定位,都至为关键。对于大部分研发者来说,参考互联网大数据是最为便捷的方式。由于用户付费渠道相对集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辨别其国家、地域、性别、年龄、观看时间段等显性数据,从而推断出大致的收入水平与产品忠诚度。基于这些用户数据,我们得以预设出核心受众群体,确定IP孵化方向。


但实际上,就内容本身角度,以上操作往往会做出误判。大家应该都熟悉,温德尔·史密斯提出的“市场细分”概念,除上述可量化数据外,还包括心理因素(性格、购买动机、态度等)和行为因素(购买时间、对广告敏感程度、购买习惯)等非量化成。在瞬息万变的文化市场,这些非量化成分反而是促成用户付费的主要动因。同样是20多岁的北方男孩,可能因为学习经历不同,性格不同,观影经验不同,甚至外貌的不同,其对同一IP的接受度也极有可能产生天差地别。


所以,在我们接到的案子中,只要涉及“XX群体对该题材完全没有免疫力”等毫无道理的武断结论,我一定会不竭余力地建议领导:主公,请三思。


建立真正科学合理的细分市场,需要从内容本身的精神气质出发,不仅搜寻目标受众的共性,更要察觉他们的个性化差别。豆瓣电影作为媒介平台,本身具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用户群体,但将之细分到每部片子的影评中(抛除水军),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群体是分裂的、趋异的,他们内部也存在不同意见,存在分支旁流。这是细分市场的鲜明体现,也是我们应当重点分析的“感性数据”。倘若在阅读大量相仿或相异的影评后,再回到IP内容与内核本身,就会得到无法单纯从数据分析中得到的新信息,助力我们做出最优的孵化方向。


人人都希望打造的IP得到市场认可,但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搞清楚,究竟我们追求的是得到哪些用户的认可。上述只是一种操作方式举例,构建细分市场是个需要时间、经验和直觉的长线工作。对于开发者来说,任重而道远。

 

第二层面:用户接受


用户的接受程度直接影响其对该IP的粘性,接受度越高,IP的生命力就越强,用户就越容易为其各种变现形式付费。这就决定了在IP孵化方向上,开发者必须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尊重用户的喜好,做让用户喜闻乐见的故事内容。


但是,重视用户接受不代表一味逢迎。某些带有高入口价值的故事IP,在改编过程中无节制地卖腐卖肉卖颜值,背离故事本身的类型风格和精神内核,反而会引发用户的反感,最终以多差评低口碑收场。如,《神探夏洛克:圣诞篇》背离本格推理核心,《盗墓笔记》背离盗墓探险核心,虽然票房上都有可观的数字,但同时也导致了大量忠诚用户流失,对IP的整体竞争力造成巨大消耗。从长远看,非常不利于后续衍生产品的开发。


提高用户接受效果,首先要了解用户的接受过程。对于绝大多数富含艺术成分的文化产品来说,用户的接受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发生、发展、高潮。在发生和发展阶段,用户根据自己的期待和理解,对产品或作品进行初步的判断和认知;而在高潮阶段,才会真正产生对IP核心的认同和忠诚。


什么是接受高潮?就是用户在接受作品时,在情感上产生主动性,主动希望与故事中的人物、世界做出对话,全身心融入的一种状态。用简单话来说,就是看High了,看爽了。


接受高潮中最重要的两个状态是共鸣和延留:共鸣是观众观看过程中与作品内容(情感、愿望或者人物命运)产生代入和呼应;而延留是指在观看作品后,情感上仍有波动,理性上仍有思考,并对该IP的后续开发持续关注。换言之,共鸣和延留都是用户在心理最深层次接受该IP的体现——不是外壳的特效特技,也不是猎奇的营销噱头,而是人人共有的人性。


纵览拥有强大生命力的经典IP,《星球大战》《星际迷航》《蝙蝠侠》《多啦A梦》,它们之所以能够获得用户的忠诚,很大原因都在于表现了真实的人性:牺牲、探索、痛苦、陪伴……这些是一切精神文化产品的母题,是建立IP与用户情感纽带的重要基础。牢牢把握IP内容的人性指向,做触及心灵的故事,才是真正意义上提升用户接受度的有效途径。

第三层面:用户交流


获得用户粘性并不是IP开发的最终目的,实现用户的交流沟通才是。无论内核多么完善,IP的开发过程总是熵性的,是不断损耗的,只有在用户的交流作用下,IP的生命周期才得以延长。优秀的IP内容,本身就应该成为一个可供交流的平台。


用户交流包含两方面,第一是自我交流。故事IP尚在孵化过程中时,用户实际上就已经参与进去了,所以用户最终接受IP产品的过程也是与自己交流的过程。如我观看《星球大战》的电影,和我穿上《星球大战》的文化衫,购买《星球大战》的手办,实际上已经对该IP进行了三次自我交流,对其内容价值进行了三次确认。优秀的IP内容能够推动用户不断进行自我交流,在这种交流中,也进一步提升了用户对IP的忠诚度。




第二是沟通交流。当下的网生内容,无论是小说、PGC、网剧、网大,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社交化倾向明显,用户与用户沟通频繁,用户的二次创作欲望高涨。比较直观的体现,bilibili上最受欢迎的作品,往往弹幕内容也十分丰富,不仅仅局限于对作品、UP主本身的讨论,甚至还会书写个人经历,弹幕前后互动(弹幕演员),以及空耳等二次创作;而网易云音乐上,越是优秀的音乐作品,越能引发听众的共鸣,评论的内容就越多元,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沟通就越深入。有一句戏言,“没有点儿故事,都不好意思在云音乐听歌”。




再举一个更直接的例子,暴雪娱乐的最新作品《守望先锋》。作为一款无剧情的网络对战游戏,《守望先锋》仅仅需要关注游戏体验就够了。但是,以克里斯·梅森为核心的剧本与世界观设定团队,却为其设计了完整详实的世界观、鲜明生动的人物性格、复杂而具有高互动性的人物关系、以及大量真实考究的文化细节。


在游戏发售后,暴雪动画部门甚至专程制作了五部高质量动画讲述人物故事,致力于突出“世界需要英雄”的正能量主题。这些工作极大强化了《守望先锋》与玩家的情感连接,也为玩家与玩家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坚实的内容基础。截止至今,《守望先锋》各类粉丝同人作品已经高达几万部,弹幕与评论更是不可计数。优秀的内容孵化开发,带动了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促使《守望先锋》脱离游戏形式而成为一个具备强大能量的文化IP。


“故事内容是否具有交流价值”,这理应成为IP开发孵化中重要的标准和方向。


网大市场的洗牌,院线票房的负增长,这一切变化的背后不仅表明IP入口价值在不断缩小,也预示着开发者需要更加真诚地对待故事内容的用户属性。不仅要让故事具有标签化风格化,更要具有抵达心灵的力量,以及能够在泛娱乐大领域中保有文化底蕴。经得起用户质疑与挖掘,经得起用户交流与讨论的IP,才可能成为不衰不竭的优质IP。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