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参军:视觉的凝聚

 Chen195800 2016-10-03


杨参军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主任、博士生导师

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油画学会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家乡的风景之十一

80×100cm

2012



视觉的凝聚

——杨参军自述



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

——海德格尔


1995年秋,我踏上了赴巴黎的班机,距今已近20个年头,巴黎之行对我来说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让我从原来的创作模式中走出,有了新的方向,那就是回到“观看”的起点。在巴黎国际艺术城研修期间,我浏览了欧洲绘画的历程,膜拜了西方各个时期绘画大师的杰作,也认真研读了西方近现代以来的艺术发展轨迹,兴奋之余,却对未来充满迷惑。已有的样式,尽在博物馆里,而没有的又在哪里?有人说,对于画家来说,“回到视觉”是个伪命题,因为绘画是视觉艺术,画者观看自然本应是不言而喻的,但对我来说,它却是个大问题,因为在这之前,我所进行的艺术创作是以“写实”经验为基础,以图片参考为手段的既定方法,它已使我厌倦。但当我来到西方寻找方向时,仿佛看到的却是油画的穷途末路……



朱宁宁像

100×100cm

2013


这时,我接受了“具象表现绘画基础方法”理论,它首先深深吸引我的是“无先验的观看”方式。我深知在这个已有的万花筒般的绘画形式里,没有我模仿的空间,只有重新回望这个世界本身,才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情。20年以来,伴随着视觉的旅途,我画过静物、人物、风景、历史画等。画过视觉中随意的一瞥,画过反复端详的洋葱,也画过喂猫的小鱼……在目光的聚散中,时而迷惑,时而坚定,时而灰心沮丧,时而激情满怀,于是就有了这“视觉的凝聚”。



 历史:冥想中的视觉 


历史的残页·烟馆之二

180×360cm

2014


今天的历史画创作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首先,我们应如何认识历史。历史是由过去的每个事件所构成,它浩若繁星,而在这无限的历史天空中,哪一瞬间注定要成为我们凝视的目标?当我和蔡亮先生最终把主题确定为“戊戌六君子”时,其实,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当时社会的现状,是当下给了我们回眸的方向。其二是图像时代历史画何为?今天,反映历史的影像很多,这些画面构成了人们与心相系的历史图像,而要创作出感人至深的绘画作品,它却必须超越对故事情节的留恋,努力凸显绘画语言应有的感染力,那么这“语言”又如何与历史的真实相遇?


经世致用

260×230cm

2008


1988年,我考入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成为蔡亮先生的研究生,从那时起开始了历史画的创作历程。研究生在读期间,我先后创作了《历史的残页·戊戌六君子祭》(该画由日本福冈美术馆收藏)、《历史的残页·南京三十万被难同胞祭》。1999年,我再一次和历史画相遇,这一次是应“庆澳门回归”主题展活动,创作了《历史的残页·烟馆》(该画由澳门市政府收藏)。



山色空蒙

200x500cm

2010


2005年,浙江省和全国相继启动“浙江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全国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我又遇见了“戊戌六君子”,创作了《历史的残页·戊戌六君子祭之二》和《喋血菜市口》。同时创作了《经世致用》和《苏东坡疏浚西湖》。


画历史画几乎都是我不由自主的行为,但在创作过程中又不由自主地沉湎于冥想的视觉之中,以后我还会和历史画相遇吗?


喋血菜市口

260×230cm

2009


历史的残页·戊戌六君子祭之三

260×230cm

2009



 物象:直观中的视觉 


1995年我赴巴黎城考察欧洲绘画,游历了各大美术馆,眼界洞开之余,却也深感迷茫,我自己的艺术之路在何方?


1995年底,在司徒立先生家与“具象表现绘画”相遇,并在以后的大半个月间,画了一张表现司徒兄画室空间的铅笔素描。从此,我开始了“写生”之路。


静物之三

80×100cm

2010


绘画是以视觉来理解和表现世界的方式。长期以来我们常纠结于“视觉”之外的各种因素,如“情节”、“观念”、“形式”。因此我们以往的“写生”也常陷入一种功利以及日常视象之中,此时,真正的“视觉”早已被遮蔽。我大部分的创作都是从“写生”得来的,但首先要有“回到事物本身”的观看姿态,20年以来,我一步步将原有的经验从意识中去除,不断寻找新的感受。十年的静物写生中,我努力“以物观物”,努力“弃我”、“忘己”,也许这就是中国古人说的心斋和坐忘吧! 2005年起,我的视觉才又逐步涉入了肖像、风景和其它主题,我的绘画语言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观看的态度始终如一。



张懿像

100×100cm

2007


我深知,“感性”是绘画中的根本因素。回到视觉就是要唤醒我们身心对世界感知的那种最鲜活和最敏感的能力,但这“视觉”有时却又如此飘忽和游离,它须要我们理性的综合,从而使之成为“智的直观”,并通过这种方式,凝炼出绘画的形式语言。20年的绘画实践,我不断在视觉感知中,寻找兴奋点描绘真实感受,从而也留下了现在所谓的“绘画风格”。


塞尚说:“不离开感觉来寻找真实。”我所竭力在写生中践行的就是在直观中获得一种真实,也许它永远无法定型。



肖像之十一

100×100cm

2011



粉衣女子

100×100cm

2010



 家园:体验中的视觉 


家园是我们的身心得以栖居的处所,在那里我们可以调理自己的思绪,安栖自己的肉身。然而,今天我们还有家可回吗?每年,当我回到故乡,看到那本来低矮平缓的山脉不断被“蚕食”成陡峭的“盆景”,看到那田间原始的野趣逐渐被水泥建筑所侵占,我的内心充满着忧虑。


家乡的风景之十八

80×100cm

2012


我匆忙地追赶着时光,去描绘那不断消失的处所,因为我的心灵不甘陷入无家可归的困境。


“得意忘形”,我在《家园》的系列作品中,尽力捕捉视觉体验中的“意”,并以此摆脱写生中的某种限定,实践中国传统绘画精神中“磅礴睥睨”的自由。荆浩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这里的“度”,我理解为对自然综合的“体验”。而这体验也正是让“感觉”成为一种“理性直观”的一种途径,进而使视觉能对自然达到某种深度的揭示。



家乡的风景之十三

80×100cm

2012


绘画的家园和自然的家园一样充满着危机。如今,图像、信息和观念化已使人们渐渐失去了身心接收大自然本源信息的能力,我们共同迷失在浅表化的感官娱乐中。


然而,我庆幸工作在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从林风眠始,在她86年的教学和研创历史中,始终追求着对油画本体语言的探索和“中西融合”的理想。坚持将“感受力”作为绘画的前提,执守绘画作为心灵表达的深度。今天,以许江院长为首的一代国美油画人,正努力发扬老一辈油画人的绘画理想,为油画这一古老的西方绘画语言的本土化重构和现代性转换,辛勤地努力着,我有幸成为这艺术家园中的一员。


家乡的风景之十五

80×100cm

2012



历史、物象、家园这三种视觉方式互相纠结,不可分割,通过它我渴望在绘画中,寻找那无蔽的真实之美。?


张易像

100×80cm

2012


肖像之十七

100×80cm

2011


肖像之三十二

120×90cm

2009


肖像

100x80cm

2006


老人像

100x100cm

2011


小郭像

100x100cm

2012


王瑾像

100×100cm

2013


李青像

100×100cm

2013


马宏图像

100x80cm

2010


二个农民工

120×90cm

2014


陈子胄像

100×100cm

2013


陈杰像

100x80cm

2010


天堂购物19

100x100cm

2012


天堂购物21

100x100cm

2012


天堂购物22

100x100cm

2012



天堂购物23

100x100cm

2012


火龙果之一

100×100cm

2010



火龙果之二

100×100cm

2011


静物之一

90x120cm

2010


静物之二

120×90cm

2010


家乡的风景之一

30×40cm

2012


家乡的风景之二

30×40cm

2012


家乡的风景之三

30×40cm

2012


家乡的风景之四

80×100cm

2012


家乡的风景之五

30×40cm

2012


家乡的风景之六

30×40cm

2012


家乡的风景之七

30×40cm

2012


家乡的风景之八

30×40cm

2012


家乡的风景之九

30×40cm

2012


家乡的风景之十

30×40cm

2012


家园之一

30×40cm

2012


家园之二

40×50cm

2012


家园之三

40×50ccm

2012


舟山渔港之一

60×80cm

2011


舟山渔港之二

70×80cm

2011


舟山渔港之三

70×80cm

2011


杨参军 艺术简历

1958年生于安徽濉溪县,1982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学士学位,1991年获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现任职务: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主任、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欢迎扫一扫加入

只探讨纯艺术无广告干扰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