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发展】中国素描作品大赛评委 嘉宾

 新用户50732262 2022-01-01
追求真实是绘画恒久的话题。在一个充满遐想与色彩体验的时代,我只能从所见的人的状态才能把握住对“真实”的感受。
——何红舟


图片

桥上的风景 / 布面油画 / 235×195cm / 2014年

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金奖

1964生于四川成都。198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同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留校在附中任教。 1995年-1999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班,1999年起在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现任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绘画艺术学院院长。

1990年 作品《青苹果》获首届中国油画精品展金奖;

1993年 作品《彝女》获永芳艺术创作奖;

1999年 作品《孕》获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及浙江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美展银奖,1999年 作品《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民族》(合作)获庆澳门回归祖国——中国艺术大展银奖;

2003年 作品《午后》参加“第三届全国油画展”获优秀奖。参加“视平线之秋——03新写实名家油画邀请展”(上海视平线画廊);

2004年 参加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中国当代写实油画邀请展”。作品《热土》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

2005年 参加“首届中国著名企业家肖像画展”(中国美术馆);

2005年 油画《热土》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获省展银奖(浙江省文联,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

2006年《惑》参加中国油画家协会“精神与品格”写实油画研究展,《背影》等作品参加“浙江名家”油画展;

2007年《惑》、《安妮》、《独立》参加中国美协“形象对话”肖像展;

2008年 参加“沉香”新馆开幕展(上海视平线画廊);

2009年 作品《启航》(与黄发祥合作)参加“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

2009年 参加“寻找中国”艺术家作品展,(南昌视平线画廊);

2009年 参加“重叙经典Ⅱ”——艺术家作品展,(南昌视平线画廊);

2009年 参加“时代坐标——中国具象油画五人展”(M艺术空间);

2010年 举办“正·在——何红舟作品及人文记录展”(上海视平线画廊)。

2011年 参加“谷雨——视平线艺术家作品展”( 上海视平线画廊)。

2014年 油画《桥上的风景》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金奖

2016年 完成中华文明史诗美术创作工程油画《满江红——岳飞》(合作),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7年 油画《文军长征》参加多彩贵州书画“双百”工程大展;

2017——2018年 油画《桥上的风景》、《夜色》参加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中华意蕴——中国油画作品国际巡展”分别在巴黎、罗马的展出;

2018年 油画《国美春秋——金秋》(合作)参加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国美校庆90周年大展;

2020年11月3日,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

《油画肖像》

《名师授艺——素描人物卷与油画人物卷》

《当代油画名家——何红舟》

《天地之间》

《油画名家精品选--何红舟》

图片

《启航》 550×270cm  2009年  何红舟 、黄发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绘画是具体的艺术,它只能描绘真实的、存在着的事物。”

——库尔贝(Gustave Courbet)

关于现实主义的阐述,是何红舟作品的内在精神表达。何红舟的作品是追求真实的现实主义画作,他不仅常用绘画的艺术形式重现历史,更擅于以真实动人的画面传达作者深切的人文关怀,这在充斥着各种遐想和色彩体验的当代画作中显得弥足珍贵。




如果说何红舟的作品不是奶茶,不是咖啡,不是烈酒,而更像尚须“卷起千堆雪”的纯水,那也无疑是愈历经岁月愈沁人心脾的生命之水。那温暖而醇厚、现实与真实的生命之水,波澜不惊有时,暗流涌动有时,汪洋恣肆有时。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画人物的时候,他们在我心目中是什么样子,我会想方设法把它做出来,在接近对象的同时,我内心依托的东西才能成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对人物有一定的了解,感受力和技法也很重要。光有感情没有表达的技巧,情感也会慢慢跑掉”

——何红舟

图片

何红舟创作《桥上的风景》

多年以后,当作为绘画艺术学院院长的何红舟在中国美院的研究生面前进行示范性教学,并亲自给学生改画时,他也许会想起他无比寂寞的青少年时代。

童年印象中那高悬在大礼堂墙上的画作,唤起了少年最初的向往,理想自它萌生之日起,也给了他简单如一的执念。


图片

《梳妆》 布面油画  1996年


他一同想起的,应该还有那带他走上美术之路的启蒙老师任义伯,一位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前辈,激发他在少年时便对体积和空间的表达充满欲望,对造型及精准把握饱有一份直觉与激情。

他当然还会想起他从事宣传工作的父亲,虽然他本人并非一位专业画家,却自觉不自觉地让所有绘画因素之间的联结成为可能。从前艰难而温馨的回望,让何红舟在面对眼前的学生时,总有一份来自心底的沉甸甸的责任感。


图片

《佛罗伦萨金桥》布面油画 2011年


但何红舟终究不能忘记的,是他为了能到四川美院附中求学所历经的那段岁月。从初二时没有报上名,到初三时依然没有完全准备好,再到师从任义伯并终于如愿以偿,少年何红舟初尝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耕耘之乐。


与学院精神的往来

何红舟谈历史画
在一个资讯相对要贫乏得多的年代,何红舟跟国美的最初联系,仅有的凭借是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刊物《美术丛刊》,以及偶尔能看到的一些散页、大开本的作品套集。

而那些有限的阅读记忆,却常常在何红舟日后的学院生涯里,被当下的相遇和经验唤醒或者接续。


图片

《惑》 布面油画

190×150cm  2006年



与第一次见到《做缝纫的苏联士兵》和《酒神》时朦胧感知的那般,出现在南山校园的肖峰院长和全山石教务长,在办学和教学的实践中,特别倡导对优秀学院派传统的弘扬以及生活本身的趣味。

而金一德、徐君萱老师作品的线条概括力,也让何红舟印证了罗训班的传统及脉络走向。


图片

《彝女》布面油画
145×145cm  1993年


任课老师胡振宇先生呈现的却是另一种精神气质,凡胡老师和他的作品出现过的地方,似乎总有某种巴黎的气息,有阿尔卑斯的雪和地中海的风轻轻飘过的痕迹。
至于那位感召学生“从大画中锻炼自己”的蔡亮先生,则和何红舟想象中的大师形象完全契合。他的火炬高高举过头顶,将前路照得通透明亮。何红舟就是在那样的老师们身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图片

《同学肖像》 布面油彩

150×120cm  1988年



与学院精神相往来,贯穿了何红舟的整个大学生活。从他本科的毕业创作《同学肖像》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何红舟对文艺复兴早期弗兰切斯卡等画家在造型归纳上的迷恋,以及把这种迷恋充分体现在自己创作中的努力。1988年,《同学肖像》组画先后发表于《美术》和《新美术》,尤其是《美术》在显著位置的彩印发表,让青年何红舟和他的作品走进了更为广阔的视域。


图片
《乡场》 布面油彩
180×160cm  1993年


何红舟的绘画取景很随意,他的绘画风格大多以自然写实为主的,他的作品得细细品尝,你就会觉得十分有趣,并且能感受到他的独具匠心。
他认为,表现世界的同时就是在表现人自身,所以何红舟总是认为自己画得不够好,也总不断地去挑战一个新的高度,让他笔下的人物更具有丰富性。


真实世界与如梦的镜像



绘画道路上的行走,每个人多有不同。尽管有的人很早便寻获某种样式,并将其扩展为自己的面貌;有的人则不辞劳苦,历经多种路径的探究,最终找到自己的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何红舟



图片《热土》布面油画

180×90cm  2004年

当何红舟用他手中的画笔延展和深入他所见的世间万物时,写生成了他与真实世界保持亲密接触最自然和常用的方式。与其他西画专业背景的同道一样,何红舟的写生也曾经是散漫而辽阔的。虽然由于他对人物的关怀和聚焦常常让人们忽略他的其他作品。他其实还是以他特有的视角和高超技艺,留下了对欧陆风情的无限眷恋,对油画故乡的情有独钟。

图片

  《家家》布面油画 

100×100cm  2015

他相当一部分的人物写生,模特的着装和姿态摆布并不像是经过特别精心的设计,而更像一场随缘和不经意的相遇。甚至于他画自己的女儿,纵使每一笔语言里都浸透着深沉的爱意,那凝视着你的女孩依然是那么无限逼近普通和日常的生活世界。

图片

《相伴》 布面油画 

145x145cm 2003年 



更多时候,何红舟在他的作品里传递的是平和与温情,当他以《相伴》刻画对父母的感恩和思念,他再次成了那个走得再远,归来仍是孩子的少年。父亲若即若离的守护使画面成了一个巨大而富有安全感的“场”,母亲的神态和步履意外地呈现出一种京剧角色亮相般的神采,竟使她有些惊艳了。那样的父母的形象,是从容、淡定而充满力量感的。


民国情节



从《西迁途中的林风眠》,到《文军长征》时,我们看到何红舟努力将极富历史感的民国知识分子形象镌刻于画面的抱负,看到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交集中颠沛流离的知识分子群像,看到他们守护自由大学的梦想和中国脊梁式“韧”的战斗精神。

 

图片

《西迁途中的林风眠》布面油画 

200×200cm 2014



《西迁途中的林风眠》表现的是林风眠等一代杭州国立艺专的师生因抗战辗转西迁,到达湘西沅陵时的场景。何红舟将穿着洋装的国立艺专教师与帮忙运送行李的当地少数民族并置在画面中,意欲表达林风眠等一代学人和艺术家由象牙塔走向民间和时代熔炉这一转折。


图片

《文军长征》布面油画

225×270cm 2017



《文军长征》同样放弃了纪念碑式的视点并剥离了更多的象征意味,而采用难度更大,更贴近现实主义的方式,重构再现了浙大西迁途中,竺可桢校长与苏步青、王淦昌、费巩、束星北、胡刚复等一批先生们商议“何去何从”的具体场景,画作以极强的现场带入感,以小见大描绘了科学教育史上的一次壮举和一个奇迹。
 

图片

《桥上的风景》 布面油画
235×195cm 2014年


《桥上的风景》作为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唯一的金奖作品,因其“拥有一种历史性的风景情怀” 获得现场29位评委的一致好评。由于此前的创作里较少出现以民国的文化人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作品,其创新点和启示意义同时也不言而喻。


光阴的故事



图片《秋水长天》布面油画

195×195cm 2020年



以历史画在名家大师心中的尊崇和艺术史上的地位,何红舟恐怕也无法“免俗”。撇开主动选择和被赋予与领受之间的严格区分,作为国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创新平台的领衔人,他以往所有的写生与创作实践,所受的全部教育和训练,似乎都为着应承这一注定和无法懈怠的使命。
 

图片

《满江红》布面油画

270×530.5cm 2016

何红舟、黄发祥、尹 骅


2006年,步入成熟之年的何红舟以《启航》开始他独立创作大型主题性绘画的“启航”之路。构思上的反复打磨,对历史场景的艺术还原,油画语言表现力的充分发挥,特别是个人体验和民族记忆恰如其分的融合,赋予《启航》鲜明的新时期印记和特质。2009年,作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经典作品,《启航》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图片人物形象演变过程

《启航》的画面主体为人物,因此人物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

其中最大的困难还属人物形象资料的模糊不清。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当时的照相技术所限,有许多代表的样貌没有可靠的模板,增加了创作的难度。
图片
图片
没有模板,那就自己创造模板。学院里的学生,身边的朋友,甚至是远道而来参加考试的考生,只要是觉得相像的人物,何红舟就通过素描写生的方式记录下来,寻找创作的感觉。

虽不能100%还原历史,但他极力追求历史的真实感,为观者呈现一个看得见的历史片段。

图片

《启航》演变过程


低调内敛的何红舟,从此再也无法“逃脱”一段段“痛并快乐”的时光轮回。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何红舟和主题性绘画之间展开了一场场近乎“虐恋”般的情感长跑。何红舟近年来完成的一系列主题性绘画,既带有列宾、谢洛夫等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的深刻影响,又有对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在画面氛围营造上的积极借鉴。

何红舟经常调侃自己,“除了画人物,别的不会画”。这个题材从他1988年毕业创作一直延续到今天。


图片《决胜时刻》 布面油画

280×230cm 2016年


在这样一个看似狭窄的领域里,何红舟坚持了30年,但他有自己认定的抱负,他的画有情节,他决不止步在写实性的叙事上,而更多的是借此题材表达他对油画语言的理解,以及对当代人日常生活状态看法。

在漫长的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多方探索后,他找到了绘画的本真,做自己,最真诚的自己。

作为教师,从教三十多年来,何红舟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毫无保留的传输给他的学生,但在他看来,艺术是平等的,他同时也在学习、消化、吸收学生们的活力与创新,这对艺术创作来说会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何红舟人物作品


图片

《乐葵与文森》布面油画

100cm×100cm 2020

图片

油画人物写生 2020

图片

油画人物写生 2020

图片

油画人物写生 2020

图片

《学生肖像》布面油画

180×90cm 2018年

图片

《假日》 布面油画

150×120cm 2006年


图片

《启航》人物素材之二  布面油画

60x50cm  2008年

图片

《醉汉》 布面油画

90x60cm  2003年

图片

《海员》 布面油画

80x60cm  2017年

图片

《坚强的肖像》布面油画

  90x60cm  2015年

图片

《哈萨克小伙子》 布面油画

  80×80cm  2008年

图片

《中学教师》 布面油画

  100x100cm  2014年

图片

《海哥》 布面油画

  60x50cm  2010年

图片

《百合》 布面油画

  120x120cm  2000年

图片

《毕业生》 布面油画

  160x80cm  2010年

图片

《女大学生》 布面油画

  200x110cm  2011年

图片

《代课教师》 布面油画

  180x100cm  2013年

图片

《孟媛》 布面油画

  180x100cm  2010年

图片

《大学生》 布面油画

  200x110cm  2011年

图片

《胡原君》 布面油画

  200x110cm  2012年

图片

《古琴手》 布面油画

  200x110cm  2015年

图片

《浮光》 布面油画  2000年

图片

《小颖》 布面油画

150x150cm  2014年


人体作品

《女双人体》 布面油画

  85x110cm  1997年 

《春光》 布面油画

  70x140cm  2005年 

《夏至》 布面油画

  120x120cm  2005年

《画室》 布面油画

  100x81cm  1997年

《教室一角》 布面油画

  130x75cm  2002年

《斜躺的女人体之一》 布面油画

 130x70cm  1997年

《盛夏时节》 布面油画

200x200cm  2008年

《假寐》 布面油画

100×81cm  2006年

风景作品

图片

《博罗利亚的街景》布面油画

40x60cm  1995年

图片

《湖畔》布面油画

50x60cm  2011年

图片

《喀纳斯写生》布面油画

60x73cm  2008年

图片

《千岛湖畔》布面油画

50x60cm  2011年

图片

《上海老街》布面油画

80x80cm  2010年

图片

《斯德哥尔摩街景》布面油画

60x90cm  2009年

图片

《新安江小镇》布面油画

50x60cm  2011年

图片

《新疆边陲小景》布面油画

60x73cm  2008年

图片

《雨后的卑尔根港》布面油画

60x90cm  2009年

图片

《雨中即景》布面油画

50x60cm  2009年

图片

《岳墓栖霞》布面油画

80x100cm  2012年

编辑/版式设计:曼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