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待“人”的下等策略——育人策略

 天道酬勤YXJ1 2016-10-04

很多企业每年会拿出大笔经费投入到员工培训中。当然,从效果上来讲也不尽然,所以会经常感叹:每年的培训投入都打了水漂了。企业也在想各种各样的法儿,比如上一套网上学习系统、建企业大学、建立培训学习积分、培训外协等等,来提高培训培养的效果。

“育人”必须是一项持续投入的工作。但是从手段上我们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员工大部分能力的提升,是在实践中得来的,而不是教育出来的。所以,一旦只是将“育人”集中在培训培养上,无论从投入产出还是从最终效果上肯定会差强人意。

之所以将“育人”归为下等策略,并非培训培养不重要。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的“育”就必须要围绕“用”来开展,如何用好人是如何育好人的前提,反过来则行不通,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如果我们从对企业的价值贡献上来讲,育人的效果是滞后的,是中长期的。因此,育人策略与企业对待员工的使用导向有关。

需要认清楚的是,对员工的培育,不能以“补漏”为主,而是要以“提升”为主。在员工应当具备的知识、技能等不满足其所从事的工作要求时,企业是没有义务为其额外支付成本费用的;只有当企业面临发展过程中,要求员工能力提升的时候,才应当开展培训培养工作。这是“育人”的基本出发点。总体来讲,育人策略包括三个方面:

对待“人”的下等策略——育人策略

图 育人策略的三个重要方面

第一,提升效果的核心策略——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如上文所述,在员工自身不具备工作要求的时候,企业没有义务为员工提供培训。那么,这就要求员工能够自发主动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在企业培训培养管理系统中,最大的难点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针对性问题,一个是效果性问题。

举个例子。我曾经参加过一家著名IT企业关于自家企业大学的演讲介绍,里面有几个做法给我印象深刻:一是给员工充分自我展现和表达的机会,如果你认为你在某些方面擅长,完全可以自己制作教程、课件、视频等,放到内网上供大家评阅,这样就解决了企业关于培训资源的来源问题;二是所有人之间互动,而不是像传统的只在讲师和学员之间交流,这样打造起来的是共同学习提升的氛围。这家企业的理念很清晰:企业不是来让你学习的,只是给了你一个学习的机会。

大多数企业在发愁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实际上仍是基于传统的教育思维出发——考试看看分数高不高,或者有的企业连评估也不做,只是当成一项工作来做做而已。最好的培训方式,是让员工自己互相学习,而企业需要做的,就是要求企业搭建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构建相应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第二,提升针对性的核心策略——充分认清楚自己。

这里所谈到的“自己”,指三类对象。

一个是企业。客观的讲,我见过很多企业在构建员工培训培养系统的时候,连自己的“需求”都说不清楚。企业想做的就是要提高针对性,但是要知道,所有培训培养的出发点,都是从企业方来的。一家企业,老板最头痛的问题就是员工老是跟不上发展,一直催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把培训做起来,我问人资部,你们做的培训内容是老板想要的么?给我的回答是“都是我们自己揣摩的,跟老板谈过几次,他也没说的太明确,让我们自己去弄”。这种方式下,如果企业对自己认识不清,大方向没搞明白,就别奢望能有什么好的针对性出来。

一个是员工。走访过一些企业,跟企业中的员工也就这方面的话题做过一些交流。但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反馈都是“公司做的培训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当问到他们“想要什么”的时候又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所以,如果员工对自己认识不清楚,最好也别指望着别人帮你弄清楚。

一个是管理者。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之一是带团队、培养下属。管理者必须要随时了解公司发展的要求,并对下属员工做出分析与判断,进而知道该从什么方向是提升下属的能力。

三类对象,任何一方“犯糊涂”,针对性的问题都可能得到有效解决。

第三,提升积极性的核心策略——两大牵引机制的建立。

很多企业在建立员工培养开发系统的时候,要么采取考核的方式(例如,建立培训积分系统),要么采取奖励的方式(例如,考的好的给奖励)。这两种方式其实都不应当作为激励员工学习提升的主要原则,仅仅是一种支撑性的手段。这里面我们所谈到的牵引,更多的是要从企业经营发展的角度,聚焦于两个方面机制的建立:

第一,企业文化牵引机制。谈了学习型组织很多年,事实上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企业还是屈指可数。主要原因在于,在认知上,多数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往往聚焦到制度、流程等层面,而没有从意识形态角度去解决。真正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是建立在企业价值观高度统一的前提之下。没有价值观认同,任何管理机制的价值是否能充分发挥均值得商榷。

第二,员工发展牵引机制。员工可以选择不进取,但是企业不可以选择不为员工进取提供机制平台。员工能力提升对于企业的直接价值,一是为企业价值创造水平提升,二是为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提升;而对于员工来讲,则是“获取回报的机会增加”。因此,在牵引机制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系统的配套和支撑。有的时候我们说,在“上面挂一个努努力就可以咬得到苹果”,还是一种很有效的牵引方式。

(本文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