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济苍讲伤寒》已出版

 岚岫斋 2016-10-05


沈济苍先生

   (19061994    

   早年先后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与上海国医学院,拜上海国医学院创办人之一的章次公先生为师,毕业后共同开业行医。

   1953年响应政府号召,联合其他医生成立嵩山区第一联合诊所,任所长。

   1956年停业后进入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处任技正,从事全市医疗机构中医学术工作等,编辑出版《中医中药临床实验汇编》,筹建“上海中医学院”,承担“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班主任工作与西学中班《伤寒论》课程教材的编写与讲授。

   1961年调入上海中医学院任伤寒温病教研室主任,并继续担任西学中研究班的课程。两次参加全国教材会议,参与编写《伤寒论》全国教材。“十年动乱”期间参加重修《辞海》中医部分的编撰工作,为1979年版《辞海》主要编写者之一。

   

   

   本书为沈济苍先生通讲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心血之作(1990年前完成手稿)。讲解明白晓畅,重点问题论述详明,语言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沈先生的学术观点和经方使用心得。


一、六经分证的来源

《伤寒论》的六经,从总的方面来说,是渊源于《内经》的。但《内经》中所说的三阴三阳,并不只是一个意义,所以从分证的角度上来说,《伤寒论》六经分证是渊源于《素问·热论》的。当然,《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与经络学说是分不开的,它以表证为阳,以里证为阴,其证候亦多以经络循行路线为主;而《伤寒论》的六经分证则是比较全面地继承了《内经》各方面的理论,除了经络、脏腑、营卫气血等理论外,特别着重阴阳的消长与转化,邪正的盛衰与进退,它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素问·热论》分证的不足,所以无论在传经次序、传经日数、六经证候以及六经治法等方面,较之《素问·热论》所说,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显得更为全面而具体

以上说明:《伤寒论》六经与《素问·热论》六经其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伤寒论》六经在《素问·热论》六经的基础上,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伤寒论》六经虽非《素问·热论》六经之旧,但也不能撇开经络。因此,若说二者之间毫无共同之处,或者认为完全一致的看法,似乎都是值得商讨的。至于《伤寒论》中也有“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云云,这确是仲景沿用了《素问·热论》的说法,正是在这些地方,我们既可以看到他的理论根据的来源,也可以看到他的理论发展所在,这是医学发展的痕迹,并无矛盾可言。宋本《伤寒论》原文第4条云:“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又第5条云:“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从这两条可以充分看出仲景已经清楚地说明了观察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决定于脉证的有无变化,实际上并不是用日数来推断的,这正是仲景师古而不泥古、理论善于结合实际的范例。我们学习《伤寒论》,能明了六经分证的来源及其发展,对进一步理解它的实际涵义,有很大的好处。

二、六经分证的涵义

《伤寒论》以六经为总纲,它贯串着八纲辨证的具体内容,所以六经分证与八纲辨证是不可分割的。外感热病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邪正斗争的发展过程,六经分证与八纲辨证的具体内容,完全体现了这种斗争的发展过程。病情在不断演变,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证候,也就跟着不断演变,于是形成了一个一个综合性的证候类型。这些证候类型的产生,必然和人体的经络、脏腑、营卫气血等等生理病理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所呈现出来的证候,虽然很复杂,但必然有它一定的规律。《伤寒论》六经分证的形成,也必然是从长期实践中观察得来的。他把多种外感热病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证候,从整体观念出发,依据人体正气的强弱、邪气的盛衰、病位的浅深、病势的进退等方面的病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归纳,找出其共同规律,在阴阳两纲(即三阴三阳)的基础上,再分清表里、寒热、虚实,然后把各种不同的证候类型分隶于六经,并定出相应的治疗法则。这是仲景的创获,其功绩是不可泯灭的。然而仲景的创造,显然是根据《内经》的阴阳学说。关于这一点,在《伤寒论》中可以看得很清楚,是不容置疑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又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又说:“审其阴阳,以别柔刚。”这些理论,可以说都是《伤寒论》六经分阴阳的主要依据。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素问·调经论》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灵枢·通天》说:“谨诊其阴阳,视其邪正,安容仪,审有余不足,盛则写之,虚则补之。”诸如此类,在《内经》中只是比较原则性的理论,《伤寒论》显然受到这些理论的启示,把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脉证与病机完全结合起来,作为六经分证和八纲辨证的依据,仲景这样阐明经旨,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应该说这是非常可贵的。同时,我们在这里可以明显地看出,《伤寒论》的六经分证,不仅规定了各经的证候类型,而且还包含着邪正进退与阴阳转化等复杂的病机变化。因此三阴三阳这个名称,自有其特殊的意义,目前还不能用其他的名称来代替它。倘认为六经名称不过是一种符号,好比甲乙丙丁,可以随便更易,这显然是不妥当的。病情的演变,情况很复杂,往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既有一般的规律,又有特殊的规律。因此,必须肯定六经分证决不是各个孤立的,而是不可分割的和相互联系的。有些同志常把六经分证称做六个证候群,这样一来,把六经分证的概念和现代医学所说的证候群的概念完全混淆起来,容易将六经分证误解为六个互不相关的和固定不移的东西,那显然也是不妥当的。

三、六经的传变问题(待连载)



 

人民卫生出版社双创编辑工作室:愿为每一位潜心学术、追寻真理的学者提供最真诚的服务。xihusanren@163.com

西湖散人:身守一隅,胸怀天下;追慕高贤,附庸风雅。花径蓬门,独梦渔樵;曲水流觞,共咏长沙。

                     

西湖散人:不才自2006年以来即致力于未刊著作的编辑工作,恍惚十年矣。奔走南北,苦乐况味,不敢丝毫松懈怠慢,唯恐有损先贤德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