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时候,人们都想成为“衣冠禽兽”!

 趣文馆631 2016-10-05


其实“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明代官员的服饰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绘兽。“衣冠禽兽”当时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赞美词。明朝中晚期,官场腐败,文官爱钱,武将怕死,欺压百姓,无恶不作。“衣冠禽兽”这才演变成为非作歹、如同牲畜的贬义词。


小编今天要和大家聊聊我们常在影视作品上看到的明清官员的补服,各品级的补服到底绣的是什么?



补子,系补缀于品官补服前胸后背之上的一块织物。为明品官服饰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饰以禽兽纹样来区分官员等级的方法最早源于唐武则天时期。在此之前的官服多采用佩印绶制和色制,是以佩饰的数量和服装的颜色等来区分等级。


闲言少叙,先来两组清代补子详图。


清代补子(文职)



清代补子(武职)



在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中,最能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数文武百官的官服。各级的官员按照文武品级的不同,装饰在官服上的图案纹样也各不相同。透过这些形形色色的花纹图案,我们看到了古代官吏等级制度的缩影。补服是一种饰有品级徽识的官服,或称“补袍”或“补褂”。



补服是从明清时期开始出现的。明清时期的官员所用的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的,制作方法有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明代的官补尺寸较大,制作精良,以素色为多,底子大多为红色,上面用金线盘成各种图案。


明代的文官补子绣有双禽,相伴而飞,而武官补子则绣单兽,或立或蹲。与明代的补子相比,清代的补子小而简单,前后成对,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补子以青、黑、深红等深色为底,五彩织绣,色彩非常艳丽。明清时期的补子是随着官职而存在的,因而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制作。



纱缀绣仙鹤交领补服


明代补服的补子是一块约40~50厘米见方的绸料,织绣上不同纹样,再缝缀到官服上,胸背各一,表示品级。文官的补子用鸟,武官用走兽,各分九等。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除此之外,还有皇帝作为赐服专门赐给特定人物的赐补,有斗牛和飞鱼两种。


明朝官员都讨厌穿这种衣服的人吧


明代飞鱼服


 明代织锦斗牛赐服


然而,明代实际穿用并未严格按规定,以致朝廷后又下令对锦衣卫指挥侍卫者、官民服色等作补充规定,如“嘉靖六年,复禁中外官不许滥服五彩妆花织造、违禁颜色” 。从<金瓶梅>中,可看到西门庆(五品)所服补子往往越级。至于其他如舞、乐、工、吏等人,还用杂禽、杂花为“补子”,有些内臣、官眷还常做成各种“应景”补子(如灯景等)。



清 天青贡缎镶青白狐毛一品补服  


唯到了清代,才作了严格规定,但仍保留了文绣禽鸟、武绣猛兽的特点。


亲王补子用团龙


清朝,亲王补子用团龙;文一品官补子用仙鹤,文二品官补子用锦鸡,文三品官补子用孔雀,文四品官补子用云雁,文五品官补子用白鹇,文六品官补子用鹭鸶,文七品官补子用鷄鶒,文八品官补子用鹌鹑,文九品官补子用练雀;武一品用麒麟,武二品用狮,武三品用豹,武四品用虎,武五品用熊,武六品用彪,武七、八品用犀牛,武九品用海马。另外御史、按察使、提法使均用獬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