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构建“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一、导入阶段: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
1、准备 |
师 |
作好知识铺垫,诱发参与意识。 |
生 |
激活原有知识,引起注意期待。 |
2、揭示课题 |
师 |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
生 |
初步感知问题,引起认知冲突。 |
二、探究阶段:自主探索,揭示规律。 |
3、自主探索 |
师 |
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发展,探究规律。 |
生 |
观察操作、尝试练习、自学课本。 |
4、小组讨论 |
师 |
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讨论问题与要求,深入倾听或参与讨论。 |
生 |
对探索结果进行交流,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培养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 |
5、归纳小结 |
师 |
引导学生提出不同想法,鼓励发散思维,同时创设恰当的氛围,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展开争论,充分体现自主创新。 |
生 |
自由发言,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能正确、逻辑地表达出来。 |
三、运用阶段:实践体验,建构引伸。 |
6、自主解题 |
师 |
精心设计试题,在学生自主解题过程中实施因材施教。 |
生 |
运用所学知识,自觉选择解题方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学生发散求异,从一题多解到一题简解、一题优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和独创性。 |
7、反馈提高 |
师 |
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进行诊治性回授,反馈最佳解法,总结错误类型。 |
生 |
向全体学生汇报解题情况,并质疑提问,体尝成功的乐趣。 |
8、建构引伸 |
师 |
引导学生总结,沟通知识联系,促进融会贯通,并安排独立性练习。 |
生 |
自主小结,深入理解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自主完成作业。 |
九、学会参与 走向未来
1、在学习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喜欢学习,有较高品质的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因此,除了认知技能领域外,它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取向、能力、方法、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
“学会参与”强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并使学习成果得到恰当的评价,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将基础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更好地统一起来,注重人的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习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学习者的亲身参与中进行才会有效。没有学习者的参与,学会学习将是一句空话。
2、在活动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活动。
3、在做人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做人。
在“学会参与”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
动与静的关系;个体活力与规范约束的关系;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关系;学生的长远发展与近期发展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