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用笔的奥妙原来在这儿呢(一)!卫夫人与《笔阵图》

 元亨利贞icpmvw 2016-10-05

古人用笔的奥妙原来在这儿呢(一)!卫夫人与《笔阵图》

卫夫人教王羲之习字,流传于世的一共有七课:

第一课:“点”高峰坠石。真正懂书法的人,并不是看懂整个字,有时就是看那个“点”,从“点”里面看出速度、力量、质感、还有字与字连接的“行气”。

古人用笔的奥妙原来在这儿呢(一)!卫夫人与《笔阵图》

王羲之的二指单钩法。[东晋]顾恺之《斫琴图》(局部)

第二课:“一”千里行云。在写水平线条时,让它拉开形成水与墨在纸上交互律动的关系,是对沉静的大地上云层静静流动有了记忆,有了对生命广阔、安静、伸张的领悟。

古人用笔的奥妙原来在这儿呢(一)!卫夫人与《笔阵图》

唐代的执笔

第三课:“竖”万岁枯藤。“万岁枯藤”不再只是自然界的植物,“万岁枯藤”成为汉字书法里面一根比喻顽强生命的线条。“万岁枯藤”是向一切看来苦老,却毫不妥协的坚强生命的致敬。

古人用笔的奥妙原来在这儿呢(一)!卫夫人与《笔阵图》

庄天明认为最值得学习的三指法。([北齐]杨子华《校书图》之一,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第四课:“撇”陆断犀象。汉字里的一“撇”,尖锐、刚硬,有强烈挫刺感,笔锋逆势而行,要像切断的犀牛的尖角,要像截断的大象的弯曲长牙……

古人用笔的奥妙原来在这儿呢(一)!卫夫人与《笔阵图》

握管式的执笔法。[东汉]《仓颉》(局部)

第五课:“戈”百钧弩发。体会箭射发出去那一刻弹性的力量,把这种感觉用到书写“戈”这根线条上。这是彻底完全的“美学教育”。是通过写字回归到自身的感觉去体悟生命。

古人用笔的奥妙原来在这儿呢(一)!卫夫人与《笔阵图》

庄天明认为应摒弃这样的五指法。

第六课:“力”劲弩筋节。“劲弩筋节”讲的是汉字写“力”这个字的转折,从水平线条过渡到垂直书写,就像弦一拉开,紧绷的力量使人觉得“劲道”十足。

古人用笔的奥妙原来在这儿呢(一)!卫夫人与《笔阵图》

南北朝的执笔

第七课:“之”崩浪雷奔。我们写“远”字最后的的一笔,长长拖出去,连绵不绝,是海浪崩涌,是雷声喧哗,是更内敛,也更含蕴与内在的力量,生生不息,奔向最后宿命的一击。

古人用笔的奥妙原来在这儿呢(一)!卫夫人与《笔阵图》

王羲之执笔图

“高峰坠石”已经有质感、速度,必须带动触觉。

“千里阵云”似乎是视觉,事实上站在大地之上,身体感受到辽阔渺远,必然是空间的身体认知,也动用了触觉。

“万岁枯藤”有拉不断的顽强力量,当然是触觉的感受。

编辑/任佳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