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是皇室贡品,却一度濒临消亡,如今走进平民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6-10-06



在四川邛崃有一处竹海,这里生长着万亩修竹,也传承着一项悠久的竹编技艺——竹丝扣瓷。


然而和所有传统技艺一样,这种美好总是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慢慢消亡着。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没有哪种植物能像竹一样对中华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种充满情韵的生活哲学,曾是一代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竹丝扣瓷始于清代,以瓷器为胎,用纤细柔软的竹丝,通过匠人的精细编织紧扣瓷胎成形,因工艺复杂、制作考究,当时仅作为皇室贡品专用。


竹丝扣瓷,一项传承百年的民间技艺,这是一个关于坚持和传承的故事。



竹丝扣瓷 · 千丝扣的一杯暖


竹丝扣瓷,又名瓷胎竹编,是四川成都地区独有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柔软的竹丝,紧扣瓷胎,依胎成形,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浑然一体。



相传最早的瓷胎竹编出自清道光同治年间,因为工艺复杂、制作考究,当时仅作为皇室贡品专用。



这些独具汉族文化特色的工艺珍品一直作为中国对外贸易商品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展品,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竹丝扣瓷制作过程极为复杂


从古至今,

竹子让艺术家为之倾倒,

让传统手工艺者为之膜拜。

一根竹,可成颗、成片、或成丝……



首先是取材上,要选择两至三年生光滑无斑的上等慈竹。


而且只能选择生在邛崃山一带的慈竹,万亩竹丛,只选阴面的慈竹


这种慈竹跟其他地方不同,竹节长,纤维细柔,这样才能拉出比发丝还细的竹丝,在制作时才便于编织。



匠人甄选节长66厘米以上,没有划痕、花斑的两年青壮慈竹,依次进行刮青、晾置、烤色三重工艺。


采回来的慈竹,要趁着水分没有干去之前刮青,也就是刮去青色的表皮,竹子即露出白胎。




将竹子切分成了等宽的竹片,晾晒半月后进行烤色(把稀释后的硫酸涂在竹片表面,紧接着在猛火上快速过,这样火烤之后竹片略泛红色,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原色竹丝用燃料染成其他颜色)




待烤色完成,匠人再顺着篾片,用自制的排针,按在自制的篾片上,一抽即分出竹丝。



每一百斤原竹,只能抽得八两丝。而且,每一条竹丝,都必须用人工手作完成,目前还没有任何机器可以取代。



在当地人眼中,“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竹丝的价值,比金银还贵。


最后用匀刀将竹丝再次加工,形成完全一致的粗细。



每一件竹丝扣瓷的编织,其实都是一次恪守静笃的修行。


竹丝扣瓷在制作过程中,全凭双手和一把镊子进行手工编织。



将修裁后的竹篾按一定规律排列在圆形木座上,再用作为纬线的竹丝把竹篾固定。之后便可以开始一圈圈地编制了。



竹丝一圈圈缠绕后,底部的圆盘就形成了规模,原先的经线随着放射开来,逐渐变得稀疏。这时候就需要添茎了,也就是加入新的经线。



用少量胶将完成的部分固定到瓷胎底部,等干透后竹编就自然成型了,之后就可以编制胎身了。根据胎身和图案,一层层攀缘经篾而上,完成一件精美的瓷胎竹编。



制作过程中,让根根竹丝依胎成形,紧贴瓷面,竹丝长度有限,编织过程中往往得多次接入新的竹丝,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成。



最后,完成后的作品加涂清漆。瓷胎竹编器具不仅耐干燥、不变形、防虫蛀,还耐水可清洗,之上的鲜艳纹理,可经几十年使用而丝毫不变色,不仅可作观赏、收藏,也很实用。



竹丝扣瓷的难点在于,每根竹丝只有0.5mm,细软得几乎没有骨力,要想让它顺势依胎而上,达到严丝合缝的效果,不仅在施力的尺度拿捏上要有所见地,编织时,匠人们还要有如禅门僧人坐禅时那样,心无旁骛,否则很容易行差步错。



“再不做的话,就没人会做了”


2008年,“竹丝扣瓷”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像中国大多数快要失传的老手艺一样,这门兴盛一时的绝技,也正面临着失传风险。


要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邛崃从事相关行业的还有上千人,而2010年仅仅能找出70多名会此手艺的师傅。



一年前,能找到的师傅已不足30名。


手艺,守忆,这些手艺人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如竹子般坚忍不拔的坚持着。



竹丝扣瓷是一门需要持续上手的工艺,当地的工匠,大多从10岁左右就开始学习。需要经过长久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这门工艺。


但是现在,愿意学习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


这活实在太费眼睛了——很多人做到五十多岁,眼睛就开始花了,很难继续做下去。



雪上加霜的是,用惯了现代工业品的人,欣赏不动这门古老的工艺。这些工匠们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产品,经常没有销路,日子久了,以此为生的人便越来越少。


现在还在坚持的这些师傅,年龄大多在五十岁左右,最年轻的,也有四十岁了。



竹丝扣瓷 · 欣赏



匠人 · 匠心

竹丝扣瓷

千丝扣的一杯暖


文字图片由「云上文化」编辑

转载请注明来源:云上文化ID:yunshangshuhu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