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的外面包裹竹丝,这个手工艺叫做竹丝扣瓷,也叫瓷胎竹编,由于制作难度高,一开始只作为皇室贡品,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 这是四川最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目前全中国会这门手艺的只剩不到30人。 这种工艺,只能用四川邛崃山长在阴面的“慈竹”来做,而且要挑选节长66厘米以上,没有划痕、花斑的,长了两年时间的慈竹。 这种慈竹的竹节长,能拉出比头发还细的丝,柔软,好编织。 把竹子变成竹丝,要经历十道繁琐的工序。 第一步,刮青。趁水分没有干去之前,竹子砍下后必须立马刮去表面青色的胶质层,竹子即露出白胎。 然后,将竹子切分成了等宽的竹片,晾晒半月后进行烤色。 制丝。待烤色完成,匠人再顺着竹片,用自制的排针按在上面,一抽即分出竹丝。 最后用匀刀将竹丝再次加工,形成完全一致的粗细。 每一道都只能手工完成,机器无法操作。 一百斤的竹子,最后只能抽出八两丝。 但是,最难的还是编织。竹丝很细软,要紧贴着瓷身编织,不仅力度要拿捏得当,还特别费眼睛。很多人做到五十多岁,眼睛花了,就不能再继续做了。 整个过程都要做到心无旁骛,才能确保不出错。 竹丝长度有限,编织时需要拼接,但是,你看不到任何接头,也摸不到任何毛刺,这是这门手艺最厉害的地方。 这样的杯子拿在手上,让人忍不住反复把玩:原来我们还有这样精致的手艺! 而这多亏了一对非常喜欢竹子的设计师夫妻——易春友和谭雪娇。 几年前他们到四川考察竹子和竹工艺,遇到了竹丝扣瓷的传人游师傅,他们非常惊讶:这样精湛的工艺居然没什么人知道,游师傅的仓库里也积压了很多无人问津的作品。 于是,他们专门设计了一款竹丝扣瓷竹节杯。 杯身用景德镇最好的高白泥来做。 竹丝编织部分,全部由游师傅带人手工完成。 竹节状的外形握起来特别顺手,竹编部分能隔热、防滑。 瓷身和竹编都通过了食品安全检测。竹丝外面抹了德国进口的食用级的木蜡油来做保护,不容易进灰,而且用得越久,会越来越有质感。 现在一条生活馆就可以买得到,送自己一个可以用一辈子的杯子吧。 自然家 竹丝扣瓷竹节杯 单杯 竹白色、烤茶色,2色可选。 包含竹节杯1个,手织布杯垫1个,羊毛刷1个。 杯子容量是180毫升,每天八杯,刚好满足一个人一天的饮水量。 赠送的杯刷是用绿檀木和羊毛做的。 绿檀木比较名贵,有天然的香气,耐磨耐腐;羊毛很柔软,不会损坏竹丝。 杯垫用的是崇明的手工编织老土布,两面都能用。这种布是七、八十年代生产的,满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复古风”。 闻香品茗杯套装 闻香品茗杯套装由一个品茗杯、闻香杯以及一块檀香木茶杯托组成。 品茗杯40ml,直径6.5cm,高2.9cm 闻香杯,直径3.9cm,高5.5cm 檀木托,长12cm、宽6.5cm、厚1.2cm 花好茶杯套装 花好套装包含盖碗1个、花神杯4个、公道杯1个,赠送4个黑檀木杯托。 花神杯的杯口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故名花好套装。 盖碗高9.3cm(含碟),碟宽10.8cm,容量200ml 杯口径6.5cm,高5cm,容量50ml 月圆茶杯套装 月圆套装包含盖碗1个、月圆杯4个、公道杯1个,赠送4个黑檀木杯托。 月圆杯的杯口就如一轮皎月,温柔亲切,故名月圆套装。 盖碗高9.3cm(含碟),碟宽10.8cm,容量200ml 月圆杯口径6.5cm,高5cm,容量50ml 让这个曾经的皇室用品,走入平民百姓家。无论放在办公室还是家中,都有独特的光彩,高贵不失典雅,送人自用两相宜。 大家好,我们终于抱上了“一条”大腿...... 外滩编辑部私下都很喜欢他家的美物,洋气又好看。 特别精选了这些高大上又性价比高的好货,推荐给你。 ▼ 点这里,送自己一个可以用一辈子的好杯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