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诺奖的真实意义:获奖者如是说!丨头条

 伤心的小剑客 2016-10-06
(本文内容是诺贝尔奖官方媒体首席科学官亚当·斯密采访获奖者,由《知识就是力量》杂志驻外记者蕾欧娜(欧洲)翻译整理。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


  编辑推荐

  诺贝尔奖是当今世界上代表几大领域最顶尖成就的奖项之一,但对于获奖者来说,获奖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快跟小编看看2016年医学奖和物理学奖获得者是怎么说。

  大隅良典:许多问题仍悬而未决


  大隅良典(图片来自网络)

  201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在接到获奖信息时正在自己的实验室工作。

  大隅良典在上世纪90年代通过面包酵母发现了自噬作用的关键机制,同时也了解到自噬机制同样存在于人类的细胞内。这一发现突破了人们对细胞物质循环的传统观念,也揭开了自噬机制在一系列生理过程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比如生物体对于饥饿的适应、机体对于感染的反映,同时还能让人们进一步了解癌症和神经疾病病症的发生原因。

对于一人独享这一大奖,大隅良典十分惊讶,他谦虚地表示在这一领域做研究的科学家非常多。然而正是由于上世纪90年代,在他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后,人们才真正认识到自噬机制在生理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事实上,27年前大隅良典刚开始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时,每年全球与此相关的论文不超过20篇,然而近年每年的研究论文至少在5000篇左右,针对该领域的研究在近15年呈现爆炸式的增长。

大隅良典为选择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并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感到非常“幸运”,他同时也表示,相对于研究初期,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问题等待他去探索。

邓肯·霍尔丹:没有“有用的”或是“没用的”发现

邓肯·霍尔丹(图片来自网络)

邓肯·霍尔丹是201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他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大卫·索利斯和迈克尔·斯科德里茨一起研究的是物质拓扑相变和拓扑阶段理论。

在接到获奖信息时,他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讶或是兴奋。用他的话说,“对于这类事情,我比较‘英国’,或者说有点冷漠吧。所以你看我并没有昏过去或是有其他(激动的)表现。”

诺贝尔奖委员会认为三位科学家利用高等数学方法研究物质的不寻常阶段或状态,如超导体、超流体或薄磁膜,他们的研究“开启了一个未知世界的领域”,而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材料科学和电子未来的应用带来新突破。

霍尔丹非常反对科学研究中的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他认为世界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有用的”发现。

“世界上有很多事物真实存在并且能够发生作用,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想象到它们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而我们非常幸运地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了拓扑变相,它所回馈给我们的是一个无比广阔的研究领域。”

“人们无法判断一件事物是否有用”,霍尔丹说,“但如果有幸能够了解一件事物的作用确实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

伯纳德·费林加:就像孩子一样用分子玩游戏
伯纳德·费林加(图片来自网络)
伯纳德·费林加是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者之一。他在1999年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分子马达,在此基础上他还研制出了四驱纳米车。

伯纳德·费林加与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让 - 皮埃尔·索维奇的通力研究,让仅有发丝千分之一大小的可操控分子机器成为现实。诺贝尔奖委员会表示,他们的发明将微型机械和化学带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其作用不啻于推动工业革命的电动机发明。

费林加在接受采访时,正与全院师生一起,他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与他们分享。“正是由他们的支持我才能得到这个奖”,费林加说。

在费林加看来,做分子机器就好像用最小号的乐高积木搭建不同的东西,创造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我们有机会获得无限数量的分子,将它们运用到构建新材料、未来的药物、纳米机器和智能材料中去”,他说。

化学之于费林加,也许就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并且乐在其中。

编后语:在获奖者眼中,他们更享受和关注发现世界、探索未知的过程,胸怀使命和科学研究精神,诺奖只是这个过程的意外之喜。


编辑:何郑燕、赵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